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618中国文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国文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8)学院名称(盖章): 文学院 学院负责人 (签字 ): 编 制 时 间: 2019 年 7 月 10 日 中国文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8)一、考核要求中国文学科目由“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部分构成。“中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等 11 个文学史时期,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词曲、戏剧、小说等多种体裁和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嬗变和文艺思潮。要求考生对中国文学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主要的作家与作品,作家与作品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不同文学时期划分的依据,对历代文学作家与作品及其相关问题能够进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同时能注意到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二、考核评价目标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中国文学主要考查学生学习阅读和分析鉴赏中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求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现象,以及各种不同的文体、风格与流派,以便为将来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本科目的考试命题,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比例来组配试卷,掌握好试题的重点、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阅读理解等,可酌情组合,以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考核评价目标。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各占 75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试题量以中等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限度。三、考核内容中国古代文学部分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及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第一章 上古神话神话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四大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上古神话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内容爱情婚姻、农事诗、征夫诗、思妇诗、民族史诗;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国语的文学成就;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孟子 、 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思想内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 九章 天问 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响;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编 秦汉文学绪论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吕氏春秋的成书及文学成就;李斯的散文及地位和影响;汉代初年的政论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骚体赋及“九体” ;枚乘七发和“七体”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扬雄四赋;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刻画及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娴熟巧妙地叙事手法、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第五章 东汉辞赋班固、张衡的京都赋;述行赋和抒情小赋。第六章 汉书和东汉散文班固和汉书 ;吴越春秋 ;论衡和潜夫论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班固、张衡、秦嘉的诗;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的情况;乱世与乱世文学;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玄学、佛教对文学、文人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曹操与曹丕;曹植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建安七子及蔡琰;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第二章 两晋诗坛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左思、张协与刘琨;郭璞的游仙诗;王羲之、孙绰、许询与玄言诗。第三章 陶渊明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的地位及影响。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差异。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的诗歌创作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沈约、谢朓与永明体;齐梁诗人集团;宫体诗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北朝文化与文学;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南朝美文的衍化:齐梁新变之风;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的编撰及其文学成就。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代文学;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隋代文学;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王绩与四杰,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与五律的定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王昌龄、崔颢等人的作品;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的边塞诗。第三章 李白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的地位与影响。第四章 杜甫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律诗;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杜甫诗的地位及影响;杜甫诗的作品分析。第五章 大历诗风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十才子;顾况与李益。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及艺术风格;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长恨歌 、 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居易的闲适诗;新乐府运动及其诗人;元和体。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与杂文学观念的复归;韩愈、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唐传奇及其嬗变;唐传奇的表现艺术;俗讲与变文。第十章 晚唐诗歌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贾岛、姚合等苦吟诗人;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第十一章 李商隐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凄艳浑融的风格。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李煜词及其他南唐词人。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绪论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第一章 宋初文学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宋初的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盛衰。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宋初词人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开拓词境的尝试;柳永词的新变。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诗歌。第四章 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苏轼的诗;苏轼的词;苏轼的意义与影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响。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及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人的词作及其文学成就。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的词论及其作品;朱淑真的作品;朱敦儒、张元干、李纲、岳飞等词人及其作品。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陆游的影响;杨万里与诚斋体;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姜夔及其词作;吴文英及其词作;宋末的其他词人。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的四六。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诗歌;辽代诗歌;元好问与金代诗歌。第六编 元代文学绪论元代的社会与文学;叙事文学的兴盛;元代的抒情文学;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说话艺术;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 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单刀会 、 西蜀梦 、 救风尘 、 窦娥冤等作品;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的作者及故事的创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白朴的生平;梧桐雨 、 墙头马上 ;马致远和汉宫秋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剧作杂剧的南移与衰落;郑光祖、乔吉、宫天挺、金仁杰、秦简夫等人的作品。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南戏的形成与发展;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及艺术成就;四大南戏及其他。第八章 元代散曲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元前期散曲创作;元后期散曲创作。第九章 元代诗文元代诗文概况;元代前期、中期、后期的诗歌。第七编 明代文学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绪论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第一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演义的主旨;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影响。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传的成书与作者;水浒传的主旨;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的影响。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等人的诗作,宋濂、刘基的散文;台阁体与茶陵派;明代的八股制义文。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归有光与唐宋派。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朱权、朱有燉、贾仲明、杨讷等;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王九思、康海等;徐渭及其讽世杂剧。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明初传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第七章 汤显祖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代表作牡丹亭 ;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影响。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市民社会的风情画;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明代的文言小说。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李贽;袁宏道与公安派;钟惺、谭元春与竟陵派;晚明小品文;明末文坛:复社与几社。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明代散曲;明代民歌。第八编 清代文学绪论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遗民诗及其影响;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钱谦益与虞山诗派;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词的中兴:陈维崧和阳羡词派,朱彝尊和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 、 桃花扇清初戏曲:吴伟业、尤侗、李玉、李渔等;洪升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醒世姻缘传 ;李渔的短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第四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狐鬼世界的建构与内涵;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第五章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第六章 红楼梦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影响。第七章 清中叶文学袁枚和“性灵派” ;桐城派和清代散文;骈文的复兴和汪中;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李汝珍与镜花缘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讲唱文学的盛行。第九编 近代文学绪论西学东渐的狂飙;作家的新旧分野与作家主体的转型;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近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其思想特点。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龚自珍的思想与创作道路;龚自珍的散文与诗、词;魏源与林则徐;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侠义公案小说;人情世态小说;近代前期的戏曲。第三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梁启超与新文体;近代后期的散文、诗歌与词。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老残游记 、孽海花 ;民初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四、参考书目袁行霈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章培恒等著: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部分第一章 晚清中国文学的近代化特征第一节 晚清以来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了解)第二节 晚清以来的文字革新运动(了解)第三节 晚清的文学革命运动和文学创作的繁荣,晚清文学革命的意义和缺陷(理解)第二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了解)标志文学革命的开端的两篇文章,文学革命的发展过程,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的斗争过程,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新文学阵营的分化,文学革命的意义。第二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了解)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未名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民众戏剧社、戏剧协社等文学团体。第四节 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熟练掌握)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胡适、周作人的文论。第五节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理解)体现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个性化的追求,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三章 鲁迅(一)第一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熟练掌握)鲁迅前期小说的主要内容:对农民和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关注。鲁迅前期小说的艺术特色:现代小说的结构框架;看/被看与“归乡”等多种叙事模式;“白描”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鲁迅前期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第二节 阿 Q 正传 (掌握)阿 Q 形象及典型意义第三节 野草精神内涵与艺术特色(理解)第四节 散文集朝花夕拾 (理解)鲁迅的青少年生活,表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第四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第一节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小说,叶绍钧、许地山的创作(理解)第二节 乡土小说与王鲁彦、台静农、废名的小说创作(理解)第三节 抒情小说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理解)第四节 通俗小说(一) (了解)通俗小说的概念,民国旧派通俗小说创作,张恨水与现代通俗小说。第五章 郭沫若第一节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熟练掌握)女神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意义,赏析郭沫若的诗歌作品。第二节 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观念与创作成就(理解)第六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创作第一节 “五四”新诗运动与早期白话诗(了解)五四新诗运动,早期白话诗创作,胡适与他的尝试集 。第二节 冯至等人的诗歌创作(理解)湖畔诗社的诗歌创作,冰心、宗白华的“小诗”创作,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第三节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熟练掌握)新月派的美学主张与创作特色,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赏析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第四节 早期象征诗派与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了解)李金发诗歌的创作得失,蒋光慈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第七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散文创作第一节 新青年 “随感录”作家群(了解)杂文的形成及主要代表作家。第一节 周作人与“语丝”派散文作家(理解)“语丝体”的特点,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第二节 朱自清、冰心与文研会作家散文(理解)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冰心寄小读者的内容与特色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第三节 创造社和“现代评论” 派散文(了解)郁达夫、郭沫若、陈西滢等人的散文创作。第八章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戏剧创作第一节 话剧的引入和“文明新戏”的兴衰(了解)春柳社、进化团的话剧演出活动, “文明戏”的概念, “文明戏”的兴衰。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理解)五四文学先驱对中国旧戏的否定,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第三节 “爱美剧” 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理解)“爱美剧”的概念,提倡“爱美剧”的出发点。第四节 田汉与丁西林等人的戏剧创作(理解)田汉、丁西林的剧作特点第九章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艺思潮与运动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和与“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内容, “左联” 的成立, “左联” 成立后的主要活动及影响。第二节 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了解)自由主义文艺观的最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两大思潮的对立。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理解)相对五四时期而言,三十年代文学在创作思维、写作题材、文学形式各方面的变化,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等几个文学潮流并存的局面。第十章 茅盾第一节 从文学理论工作到小说创作(了解)第二节 茅盾小说创作概况(了解)第三节 茅盾小说艺术成就(理解)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茅盾笔下的人物形象第四节 长篇小说子夜 (熟练掌握)创作意图、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第十一章老舍第一节 老舍小说创作概况(了解)第二节 老舍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理解)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 “京味”与幽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第三节 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熟练掌握)第十二章巴金第一节 前后期小说创作(理解)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巴金笔下的人物形象。第二节 长篇小说家的杰出成就(熟练掌握)家的反封建意义,杰出的艺术手法。第三节 巴金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理解)第十三章沈从文第一节 沈从文创作概况(了解)第二节 沈从文小说的选材特点(了解)第三节 沈从文小说独特的艺术追求(熟练掌握)能够分析沈从文的主要作品第十四章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更多资讯请关注“师范考研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查阅! 第一节 “左联”和左翼小说(了解)1 蒋光慈、华汉、洪灵菲、戴平万等人的创作。2 叶紫、柔石、胡也频的创作。3 丁玲的创作。3 张天翼、沙汀、吴组缃、艾芜等人的小说创作。4“二萧”与东北作家群的创作。第二节“京派”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理解)废名、萧乾、芦焚等人的创作,李劼人的创作。第三节 海派的创作(理解)新感觉派的创作。第四节 通俗小说(二) (了解)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五章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第一节 殷夫和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了解)第二节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理解)第三节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较熟练掌握)第四节 臧克家等人的诗歌创作(理解)第十六章鲁迅(二)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理解)第二节 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熟练掌握)第三节 鲁迅后期小说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了解)第十七章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第一节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理解)第二节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理解)第三节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了解)第四节 报告文学与游记的丰收(了解)第十八章曹禺第一节 曹禺生平与剧作概观(了解)第二节 曹禺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熟练掌握)第三节 早期剧作雷雨 (熟练掌握)分析曹禺作品雷雨的人物和作品的社会意义。第四节 北京人与家 (理解)第十九章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话剧创作第一节 左翼戏剧运动与创作(了解)第二节 田汉、洪深的新剧作(理解)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特点。第三节 夏衍、李健吾的戏剧创作(熟练掌握)夏衍剧作的艺术特点。第二十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第一节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活动(了解)四十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几种文艺思潮的特征。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及新的文艺方针的确立(理解)讲话的核心内容,党的文艺方针的确立。第三节 文学思潮与文艺论争(理解)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问题的讨论,关于现实主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