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1933 环境学 .1959 结构力学A .2935 普通地质学B .3961 环境工程基础A .5962 环境工程基础B .7复试考试大纲 .11化学与生物学 .11流体力学 .12环境工程综合 .13工程地质学 .151初试考试大纲933 环境学一、考试性质环境学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二、考察目标考察学生对环境学基本原理,生态学基础理论,环境要素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特征与危害,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常见污染因子监测方法与原理,典型环境污染物基本控制方法的掌握程度。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分析题,各占总分的20%。四、考试内容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3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5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6环境污染的剂量、毒性概念;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7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8水中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和空气中 SO2、NO 2、TSP 等因子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9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10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科学发展观。11海洋污染的特点;海洋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2959 结构力学A一、考试性质结构力学A是为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条件的考生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代码:08140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A(专业代码:081405)、桥梁与隧道工程( 专业代码:081406)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代码:085213) 和岩土工程(专业代码:081401,设置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初试考试科目。二、考察目标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性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结构力学相关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题型为判断、选择、填空、计算题。四、考试内容1、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掌握几何构造分析的概念及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熟练应用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进行几何分析,了解平面杆件体系自由度的计算。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组合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3、影响线了解影响线的概念。熟练掌握用静力法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反力的影响线。掌握用机动法作梁反力、内力的影响线。了解最不利荷载位置的概念和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确定方法。了解简支梁绝对最大弯矩的计算。了解包络图的概念。4、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位移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影响下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5、力法熟练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荷载作用下常用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掌握用力法计算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下超静定梁和刚架的内力。掌握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受力特点。6、位移法3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及位移法的基本体系的确定,熟练对无侧移刚架、有侧移刚架进行受力分析(内力计算并绘制内力图)和位移的计算,熟练应用对称结构的特性进行受力分析。7、力矩分配法理解力矩分配法的概念,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8、矩阵位移法掌握单元刚度矩阵(局部坐标系、整体坐标系)、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及等效结点荷载的求解;熟悉对刚架、桁架进行整体分析;理解组合结构整体分析。9、结构的动力计算了解动力学的概念和结构的振动自由度,熟练掌握单自由度结构的自由振动和单自由度结构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了解单自由度结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熟练掌握多自由度结构的自由振动,掌握多自由度结构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了解振型分解法。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935 普通地质学B一、考试性质普通地质学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地质工程专业人才。二、考察目标对于期待进入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备地质现象及问题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具有时空演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结构:概念题20%,简答题30%,分析题20%,论述题30%四、考试内容(一)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地质作用研究方法本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划分及包括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以及地质作用研究的方法。(二)矿物4要求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岩浆的形成与地球的内热关系。(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掌握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了解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清楚主要变质作用类型。(六)地质年代准确把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标准,包括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穿插关系律;准确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概念及放射性衰变定律;对地质年代表有较好的把握,掌握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的关系、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七)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掌握地震基本概念,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了解全球地震分布的分带性;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纵波、横波、表面波)及地震仪;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主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地球的基本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岩石圈、软流圈、各圈层的基本物态特征;了解大陆地壳的双层结构特征、大洋地壳的基本结构特征。(八)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掌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层产状及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形成的时代;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了解构造运动的旋回性。(九)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和证据;了解洋脊、洋脊地震带、洋脊沉积物分布特征、两种大陆边缘、洋底海山及火山岛链、热点等特点;准确把握海底扩张的证据,包括古地磁学(地磁场转向、海底地磁条带)、海底年龄、洋中脊考察、转换断层;掌握板块构造的含义、板块划分的依据、三大类板块边界(离散型、聚敛型、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全球板块划分、板块运动可能的5驱动力;了解板块构造与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造山运动、成矿作用等的关系。(十)风化作用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河、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掌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特征;了解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风化产物的类型、残积物、风化壳剖面、古风化壳、土壤。(十一)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掌握河谷的形态特征、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侵蚀作用方向;掌握河流的搬运作用方式、搬运能力和搬运量;掌握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特点、沉积的主要类型;掌握阶地的成因分类方案;清楚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十二)冰川及其地质作用了解冰川的形成与运动以及冰川的类型;掌握冰川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特征;了解冰川作用的原因。(十三)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掌握地下水地质作用相关概念,包括孔隙度、透水性、隔水层、地下水面、潜水、承压水、喀斯特地貌等;清楚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以及补给和排泄类型;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划分;了解地下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四)海水的地质作用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掌握波浪、潮汐、洋流、浊流及其地质作用;了解海洋沉积物的来源;了解海进海退的变化。(十五)湖泊的地质作用掌握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湖泊的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掌握湖泊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六)风的地质作用了解风的地质作用相关概念与作用类型,包括吹扬、磨蚀、风积物、沙丘、沙漠、黄土、沙漠化等。(十七)块体运动掌握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及条件特点,掌握块体运动的类型。(十八)地球的演化大致了解地球的天文起源假说;大致了解隐生宙时期大气圈和水圈成分演化一般特征、陆核和地盾的形成情况;清楚显生宙时期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特征,及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生物发展特点;了解古地理变迁特点。(十九)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掌握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与研究内容;了解地质环境对城市兴衰、人体健康、废物处置等的影响或决定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灾害性影响。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否。961 环境工程基础A一、考试性质6环境工程基础A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二、考察目标环境工程基础A的考察目标分两部分,考察学生对环境化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计算,能够运用环境化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环境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灵活运用环境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环境工程的科学研究。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其中环境化学占100分,环境微生物学占50分。4、考试内容环境化学部分:(一)环境化学与环境污染物。(二)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包括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与水质指标、水化学(酸碱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络合平衡、吸附平衡、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水中营养元素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包括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等。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包括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等。(三)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土壤吸附性、土壤的离子交换平衡、土壤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四)大气环境化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亨利定律。双膜理论。物质在气液相间的传质。(五)典型物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性及其迁移转化。污染物在多介质多界面环境中的传输。典型金属污染物:汞、镉、铬、砷、铁、铝、锰。典型无机污染物:氟、硝酸盐、磷酸盐、溴酸盐、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典型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内分泌干扰物、消毒副产物。(六)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常规化学氧化与高级化学氧化技术。电动力学修复。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七)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化学实验。pH值、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氧化还原电位、Zeta电位、溶解氧等环境污染物及其介质环境的常规分析方法的化学原理和注意事项。7环境微生物学部分:(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命名法则;环境中病毒的特征、检测与定量、去除及应用;废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特征、培养特征、表面带电性;细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及方法、革兰氏染色及机理;荚膜、鞭毛和芽胞等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特征;古菌的特征及在环境工程中应用;蓝细菌、放线菌的结构与繁殖方式;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原生动物的种类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纯菌种的分离方法、生长量的检测方法、分批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及特征;常规的灭菌、消毒的方法;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及质粒特征;PCR技术;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原理;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二)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空气、土壤及水中的分布特征;土壤自净与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及卫生标准;水体自净及污化系统分类,衡量水体污染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及控制措施;微生物在碳、氮、硫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自环境中获得降解特殊化合物的微生物菌群及纯菌。(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类群及其功能;活性污泥法的过程与机理;活性污泥膨胀及控制;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及代表工艺;厌氧发酵机理;生物脱氮除磷的技术原理;污水湿地处理及微生物学原理。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962 环境工程基础B一、考试性质环境工程基础B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考核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二、考察目标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及掌握普通化学关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元素及其性质等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考察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计算,能够运用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从而能够灵活运用环境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环境工程的科学研究;或要求考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备地质现象及问题观察、描述和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具有时空演变的辩证思维方法,可以从事环境地质工程方向的科学研究。8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结构:本考试由两部分构成,普通化学部分内容为必做题目,满分90分;普通地质学或环境微生物学部分为选做部分,此部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满分60分。(一) 普通化学部分:满分90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问答题。(二) 普通地质学部分:满分60分,包括概念题20分,简答题20分,分析、论述题20分(三) 环境微生物学部分:满分60分,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四、考试内容普通化学部分:(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系统、相、环境、状态函数、热、功、焓等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盖斯定律、反应热、焓变、生成焓,标准生成焓的含义及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写法。(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熵、焓变、吉布斯函数变的含义,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反应自发性和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化学平衡概念、标准平衡常数意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阿仑尼乌斯公式。(三)水溶液化学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通性;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概念、盐溶液酸碱性,酸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盐的水解的计算;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的计算。(四)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电极与电极反应、原电池的组成与电池反应、原电池的电动势和G 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电极电势及应用、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及计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判断和进行程度的衡量;分解电压和超电势、电化学腐蚀。(五)物质结构基础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极性、Van der Waals力;氢键;晶体。(六)配位化学基础9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与配位平衡相关的计算;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七)元素化学基础s区元素(钠、钾、钙、镁);p区元素(氟、氯、溴、碘、氧、硫、氮、磷、砷、碳、硅、铅、硼、铝);d及ds区元素(铬、锰、铁、钴、镍、铜、银、锌、镉、汞);上述单质和主要化合物的典型性质。普通地质学部分:(一)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地质作用研究方法本部分内容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划分及包括的作用,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以及地质作用研究的方法。(二)矿物要求准确掌握矿物的定义、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及力学性质;熟悉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三)岩浆作用与火成岩准确掌握岩浆和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类型、鲍文反应系列等内容;了解火山活动的主要现象及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基本类型,全球及我国现今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深成侵入体、浅成侵入体的基本特点;清楚火成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岩浆的形成与地球的内热关系。(四)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掌握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以及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较好地把握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特征;把握沉积岩常见的结构、构造特征。(五)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掌握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了解变质岩主要的结构、构造特征;清楚主要变质作用类型。(六)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掌握地震基本概念,包括地震、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类、成因分类;掌握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了解全球地震分布的分带性;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纵波、横波、表面波)及地震仪。(七)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掌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层产状及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几何要素(枢纽、轴面、翼、核)、常见褶皱类型及特点(基本类型:向斜、背斜;按照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划分的类型)、褶皱的识别及形成时代;掌握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包括节理和断层、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盘、位移、断距)、常见断层类型及特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形成的时代;准确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的特点及其地质意义。(八)风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