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硕士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笔记.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硕士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定义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货币特征:1、本身价值相对稳定2、普遍接受性:典型特征3、可分割性:易于分割成标准化单位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商品交换4、易于辨认(防伪性)与携带5、供给富于弹性,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货币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二)货币与通货货币通货钱(三)货币与财富货币财富钱(四)货币与收入存量与流量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货币层次的划分取决于流动性的差异,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能够迅速以合理的价格变现的能力。由于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在经济中转手的次数不同,体现了不 同的货币性,对商品市场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所以,在经济学家中,以流动性来划分货币的层次是没有争议的。流动性取决于:1、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时间和难易2、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该资产形式本身的收益)之差3、资产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五)货币层次划分的结果1、M1(交易媒介)M1=狭义货币=通货(纸币+硬币)+活期存款,代表现实购买力,影响当前物价2、M2(价值储藏)M2=广义货币=通货(纸币+硬币)+活期存款+银行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狭义货币+准货币,代表一切可能成为的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影响未来物价3、M3(替代性)M3=广义货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4、M4(流动性)M4=M3+其他所有短期信用工具(短期债券,保单)(六)中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M0=通货M1=通货+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七)分货币层次的意义在于:1. 有助于观察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及国民经济的变动。2. 有助于中央银行选择最为有效、可控、可测的货币政策着力点,制定货币政策, 并观测货币政策的效果。(八)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价值尺度:给每个商品标价1)价值尺度的含义评价衡量商品含有多少社会价值,并将该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2)价值尺度的表现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象,其倒数是购买力;货币的出现使得价格数目减少,降低了交易成本3)价格标准有利于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的高低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先卖它,换了钱,再买它(一)流通手段的含义1、解决了物物交换的需求和时空双重巧合的问题,节省了交易时间(交易成本) ,鼓励了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交换和分工;2、使物物直接交换分裂为先卖后买的两个独立过程:1)物物交换:物物;2)商品流通:物币 币物(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1、联系:引起和被引起,被服务和服务,基础和表现形式的关系2、区别:1)出发点;2)流通界;3)方向相反(三)特点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媒介意义大于价值意义,即流通手段包含了纸币产生的可能性注: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中介;就具体每一项交易来说,货币只是交易一方派生职能:三、支付手段:交易活动与支付活动不同时(一)含义1、起源于商业信用,当供货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分离时,用于偿还赊购商品货款的货币2、是一切信用关系建立的基础(二)支付手段的应用范围(除商业信用外)1、大宗交易(主要)2、财政收支、银行存贷3、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三)与流通手段相比的特点1、1)流通手段:商品与货币交换,货币与商品交换,价值在同一时间双向流动;2)支付手段:商品与信用交换,信用与货币交换,构成一次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价值在同一时间单向流动2、不是交换媒介物,主要反映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3、使先买后卖成为可能四、价值储藏:购买力暂存(一)价值储藏的原因1、理论解释:1)货币有价值,储藏财富,更多发生在金属货币上2)货币具有交换能力,储藏购买力,更多发生在不足值纸币上2、具体原因:1)交换结束后偶然的货币储存;2)为再生产有计划的货币储存;3)储存天性;4)风险基金(二)价值储藏的形式及发展1、商品储藏2、有价证券储藏1)优点:I、存在服务收益或利息收益;II、随着货币贬值,实物和有价证券价格会上升2)缺点:I、保管费用;II、价格也可能下跌;III、流动性低于货币3、货币储藏1)形式:I、朴素;II、美的;III、银行存款2)优点:最高的流动性;3)缺点:纸币极易贬值(三)作用1、未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准备金2、资本积累在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力度进一步扩大。表现为,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核算功能和资产功能。核算功能是指货币已成为所有 微观主体进行经济核算的基本工具,用来计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资产功能是指货 币因为具有最强的流动性,能在与其它任何资产进行替代换位的过程中增殖价值。在宏观经济中运作中,货币不仅发挥着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而且成为反 映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成为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成为政府 调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和经济总量与结构的主要工具。(8)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家或者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根据货币的不同属性,货币制度可以划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前者是指以黄金、白银等作为本位币的制度,后者则以纸币作为本位币,不能兑换 金属的货币制度,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六大方面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币材:币材是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因此也是各国应当慎重选择的,一般来讲, 币材应当具备易分割、易携带、易标准化等特点。历史上贝壳、布甚至是农具都充 当过币材,而金银以其良好的形状,被世界各地不约而同的选作币材。2. 确定货币单位:一方面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如 dollar、元等,另一方面是规定 货币单位的“值”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就是规定以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与 成色,而信用货币制度下则主要表现为确定货币的购买力,特别是与外国货币的折 算比价,即汇率。3. 规定货币种类及其法定支付能力:货币种类主要是指本位币和辅币。其中本位币是 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并且具有无限支付 能力(或者称为无限法尝) ,即无论支付额有多大,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支付; 而辅币则是本位币之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一般用较贱金属 铸造,属于不足值货币,它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或者称 为有限法尝) ,即当支付额超过一定数额之后,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支付。有些国 家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一般规定辅币在纳税中可以无限支付,以及辅币可以无 限兑换本币。无论是本位币还是辅币,它的支付能力的不同是由于法律的规定,反 映了国家意志的人为选择。4. 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流通的程序: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辅 币则由国家铸造发行、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其他机构。5.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及规定一国货币应当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其发行准备,从而建立起货币与该种金属或资产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货币发行准备一般分为现金 准备和证券准备,前者包括黄金和外汇,后者则主要是国库券、政府公债等等。二、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金属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1、分类:1)银币本位:唯一现实存在过的银本位制;2)银块本位;3)银汇兑本位2、特点:1)银币本位,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币有限法偿,自由兑换;3)白银自由输出输入3、历史悠久(二)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币材1、平行本位制特点:金币银币同为 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自由铸造;4)市场决定兑换比率缺点:不同国家金银比价不同,贵金属流向高价国家,使该国成为单一本位制国家2、双本位制特点:金币银币同为 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自由铸造;4)法定兑换比率格雷欣法则:把市场价值高的金属铸币熔化,以高比价在市场上兑换市场价值低的金属,再用市场价值低的金属铸成货币,以官价兑换成市价高的金属铸币,再熔,再换,于是价值高的金属铸币都熔了,价值低的金属铸币广泛流动实质:只有一种货币发挥本位币作用,另一种货币变成了商品3、跛行本位制特点:金银币同为 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金币自由铸造,银币限制铸造;4)法定兑换比率由来:银价暴跌,又要维持银的“值钱的货币金属”的地位(三)金本位制1、优势:1)单一本位制度稳定;2)金价稳定;3)领导的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4)金产量激增2、金币本位制特点:1)金币本位,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币和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3)黄金自由输出输入金平价,外汇汇率,黄金输出输入点政策意义:1)汇率稳定;2)无独立货币政策,货币供给依赖黄金的国际间流动和金矿开采优点:具备金币流通的自我调节机制,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一致, 价值符号与本位币价值一致,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一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 度,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缺点:金的产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因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金的存量严重失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各国为了筹措军费,印制了大量不可兑换的银行券。一些国家限制了黄金的输出入。这些因素使得金币的流通基础不断被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相继改行金 块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富人本位制,生金本位制):这种制度下,国家对货币规定了其含金量, 但是不铸造也不流通黄金,银行券只有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可以兑换黄金,但是黄 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外汇也可以自由交易。这种制度大量节省了黄金的使用, 但是它的实行要求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并且拥有相当多的外汇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 衡,黄金入不敷出,这种脆弱的金本位制度遍难以维系。同时,它依然不能摆脱黄 金产量对于经济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被摒弃也是必然的。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度,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度 的国家,国家规定了货币的黄金量,但是不铸造也不流通黄金,而是将黄金存放于 附属的国家,本国货币与该国保持固定比价,在本国不得兑换黄金,但是可以将货 币兑换为该国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这种做法进一步节约了黄金的使 用,但是一旦附属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度,或者实行货币贬值,或者因某种原因拒 绝兑换黄金,本国将面临经济上的混乱,另外,由于货币制度之间的附属关系,本 国或多或少的在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受到附属国家的制约。同时,它依然不能 摆脱黄金产量对于经济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被摒弃也是必然的。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美元黄金,特殊的金汇兑本位制积极作用:1)美元等价于黄金,解决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2)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制,保证国际经济发展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全球货币合作消极作用:1)美元特权;2)特里芬难题:美国持续逆差,断绝储备来源;3)固定汇率仅有利美国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本位制度,管理本位制,管理纸币本位制)特点:1)纸币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发偿货币;2)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价值联系优点:货币发行自主性扩大,有利于经济发展缺点:1)货币发行往往过剩,导致通胀;2)汇率自由调整,贸易混乱;3)成败与否依赖人治金本位被信用货币制度取代的原因:金本位方面:1.黄金产量难以满足的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本的原因。2.金本位下各 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实际上需要很苛刻的条件。3.货币的价值稳定是相对的, 常常受到黄金产量的影响。4.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5. 各国人为因素也加速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信用本位方面:1.信用货币可以执行货币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2.信用货币 制度便于国家宏观调控。3.纸币成本比较低,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三、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一)人民币1、货币名称:人民币2、货币特性: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不规定含金量,无限法偿3、货币单位:1)本位币,元;2)辅币:角,分(二)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三)统一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四)统一管理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五)人民币的发行按照经济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