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16-语言综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16-语言综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16-语言综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 西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试“ 816-语 言 综 合 ” 考 试 大 纲本 语 言 综 合 考 试 大 纲 适 用 于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中 国 语 言 文 学 一 级 学 科 下 的 汉 语 言 文 字 学 、语 言 学 及 应 用 语 言 学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 中 国 古 典 文 献 学 、 文 艺 学 、 中 国 现 当 代文 学 、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文 学 、 比 较 文 学 与 世 界 文 学 、 文 体 研 究 与 文 学 教 育 等 专 业 的 学 术 学 位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试 。 包 括 古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汉 语 两 大 部 分 。 古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汉语 是 大 学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本 科 学 生 的 必 修 的 基 本 课 程 之 一 。 古 代 汉 语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文 选 和 通 论 两 部 分 。 文 选 以 先 秦 两 汉 散 文 为 主 , 重 点 需 掌握 常 用 词 及 见 于 文 选 的 古 汉 语 常 识 。 通 论 部 分 包 括 工 具 书 、 词 汇 、 文 字 、 语 法 、 音 韵 、 诗 词 格律 、 训 诂 等 。 现 代 汉 语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元 音 、 辅 音 、 音 节 、 语 流 音 变 、 词 的 结 构 、 词 类 划 分 、 短语 及 其 结 构 、 单 句 及 句 子 成 分 、 复 句 等 。 要 求 考 生 熟 悉 基 本 概 念 、 掌 握 基 本 规 律 , 有 较 强 的 对现 代 汉 语 各 类 语 言 现 象 的 分 析 能 力 。一 、 考 试 的 基 本 要 求 古 代 汉 语 : 比 较 系 统 地 理 解 古 代 汉 语 的 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知 识 , 掌 握 运 用 古 代 汉 语 知 识阅 读 古 文 献 的 基 本 方 法 。 要 求 考 生 具 备 一 定 的 古 代 汉 语 语 言 运 用 能 力 , 能 够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的 知识 分 析 和 解 决 古 代 文 献 阅 读 中 遇 到 的 问 题 。 现 代 汉 语 : 比 较 系 统 地 熟 悉 和 了 解 现 代 汉 语 语 音 、 词 汇 、 语 法 、 文 字 、 修 辞 等 部 分 的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理 论 , 掌 握 现 代 汉 语 分 析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方 法 。 要 求 考 生 具 有 较 系 统 和 准 确 的 对于 现 代 汉 语 音 节 结 构 、 复 杂 短 语 、 单 句 句 子 成 分 、 复 句 的 层 次 关 系 等 语 言 现 象 的 分 析 能 力 。二 、 考 试 方 法 和 考 试 时 间“ 语 言 综 合 ” 考 试 采 用 闭 卷 笔 试 形 式 , 试 卷 满 分 为 150 分 ( 其 中 古 代 汉 语 、 现 代 汉语 各 占 75 分 ) , 考 试 时 间 为 180 分 钟 。三 、 考 试 主 要 内 容【 古 代 汉 语 】( 一 ) 古 代 汉 语 常 用 工 具 书21 字 典 : 说 文 解 字 康 熙 字 典 汉 语 大 字 典 等 ;2 词 典 : 辞 源 辞 海 汉 语 大 词 典 等 ;3 类 书 : 艺 文 类 聚 初 学 记 等 ;4 政 书 : “ 十 通 ” , 会 要 会 典 等 。( 二 ) 古 汉 语 词 汇 的 构 成1 单 纯 词 : 单 音 词 , 多 音 词 : 叠 音 词 、 联 绵 字 、 多 音 节 外 来 词 ;2 合 成 词 : 复 合 式 : 并 列 式 、 偏 正 式 、 动 宾 式 、 主 谓 式 , 附 加 式 : 常 见 的 词 头 、 词 尾 。( 三 ) 古 汉 语 词 义1 古 今 词 义 的 异 同 : 古 今 词 义 异 同 的 具 体 表 现 ;2 词 的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 本 义 、 引 申 义 的 定 义 ,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的 关 系 和 层 次 , 如 何 分 析 词的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3 同 义 词 辨 析 : 辨 析 同 义 词 的 一 般 途 径 。( 四 ) 汉 字 的 结 构1 汉 字 结 构 的 理 论 : 六 书 说 、 六 书 三 耦 说 、 三 书 说 、 写 词 说 ;2 六 书 与 汉 字 的 结 构 :( 1) 象 形 : 独 体 象 形 , 合 体 象 形( 2) 指 事 : 独 体 指 事 , 合 体 指 事( 3) 会 意 : 以 形 会 意 , 以 义 会 意( 4) 形 声 : 一 般 类 型 , .特 殊 类 型 : 省 声 字 、 省 形 字 、 亦 声 字 , 形 声 字 的 结 构 形 式( 5) 转 注 : 形 义 说 、 互 训 说 、 引 申 说 、 假 借 说( 6) 假 借 。( 五 ) 汉 字 形 体 的 演 变1 古 文 字 阶 段 : 甲 骨 文 、 殷 周 金 文 、 战 国 文 字 、 小 篆 ;2 今 文 字 阶 段 : 隶 书 : 隶 变 的 途 径 , 楷 书 。( 六 ) 古 书 中 的 用 字1 古 今 字 : 古 今 字 产 生 的 原 因 , 今 字 的 制 造 方 法 ;2 异 体 字 : 异 体 字 形 体 上 的 分 歧 ;3 繁 简 字 : 汉 字 的 简 化 方 法 , 繁 、 简 字 之 间 的 对 应 情 况 ;4 通 假 字 : 通 假 字 的 几 种 类 型 。( 七 ) 古 汉 语 语 法 : 词 类 部 分31 名 词 、 动 词 、 形 容 词 、 数 量 词2 代 词 : 人 称 代 词 、 指 示 代 词 、 疑 问 代 词 ;3 副 词 : 程 度 副 词 、 范 围 副 词 、 否 定 副 词 、 时 间 副 词 、 语 气 副 词 、 情 态 副 词 、 谦 敬 副 词 、指 代 性 副 词 ;4 介 词 ;5 连 词 ;6 语 气 词 、 叹 词 ;7 助 词 ;8 兼 词 、 固 定 结 构 与 固 定 句 式 。( 八 ) 古 汉 语 语 法 : 句 法 部 分1 词 类 活 用 : 名 词 、 形 容 词 、 数 词 用 作 动 词 , 名 词 、 动 词 作 状 语 , 使 动 用 法 , 意 动 用 法 ;2 判 断 句 ;3 被 动 句 ;4 特 殊 词 序 。( 九 ) 音 韵1 音 韵 学 基 本 概 念 : 三 十 六 字 母 、 阴 声 韵 、 阳 声 韵 、 入 声 韵 、 反 切 ;2 中 古 音 : 广 韵 韵 镜 , 中 古 音 系 统 , 中 古 音 到 今 音 的 重 要 变 化 ;3 上 古 音 :上 古 音 的 声 韵 系 统 , 研 究 上 古 音 声 母 的 重 要 结 论 。( 十 ) 诗 律1 近 体 诗 的 分 类 和 结 构 ;2 近 体 诗 的 押 韵 ;3 近 体 诗 的 平 仄 : 基 本 格 式 、 粘 、 对 、 三 平 调 、 犯 孤 平 、 拗 、 救 ;4 近 体 诗 的 对 仗 。( 十 一 ) 词 律1. 词 调 、 词 牌 ;2. 减 字 、 偷 声 、 添 声 、 添 字 、 摊 、 促 拍 、 令 、 引 、 近 、 慢 ;3. 词 谱 、 词 韵 ;4. 平 仄 与 句 式 ;5. 押 韵 ;6. 对 仗 ;47. 用 典 和 引 言( 十 二 ) 训 诂1. 传 统 训 诂 学 的 实 践 与 研 究 概 况 : 十 三 经 注 疏 ;2. 古 注 的 作 用 ;3.古 注 的 类 型 : 以 解 释 字 句 为 主 : 传 、 笺 、 注 、 疏 、 章 句 、 正 义 、 集 解 , 以 增 补 数 据 、 阐发 义 理 为 主 ;4.古 注 的 术 语 : 为 、 曰 、 谓 之 , 谓 , 犹 , 貌 、 之 貌 , 之 言 、 之 为 言 , 读 为 、 读 曰 , 读 如 、读 若 ;5.古 注 的 体 例 。( 十 三 ) 古 书 的 标 点1. 古 书 标 点 的 发 展 简 况 ;2. 古 书 标 点 中 的 常 见 错 误 ;3. 标 点 古 文 的 基 本 方 法 。( 十 四 ) 修 辞1. 修 辞 学 研 究 简 况 ;2.古 汉 语 中 常 见 的 修 辞 格 : 起 兴 、 比 喻 、 夸 张 、 引 用 、 借 代 、 变 文 、 互 文 、 并 提 、 倒 置 、委 婉 、 顶 真 、 析 字 、 排 比 。( 十 五 ) 古 代 的 文 体1. 古 代 文 体 的 常 识 ;2. 古 代 散 文 中 常 见 的 文 体 : 传 状 、 论 辩 、 杂 记 、 奏 议 、 诏 令 、 碑 志 、 哀 祭 、 序 跋 、 书 启 、箴 铭 、 颂 赞( 十 六 ) 文 选1. 重 点 字 的 形 、 音 、 义 ;2. 常 用 词 的 释 义 与 依 据 ;3. 句 子 的 结 构 与 翻 译 ;4. 段 落 篇 章 的 层 次 与 含 义 ;5. 语 法 现 象 的 分 析 。 【 现 代 汉 语 】( 一 ) 现 代 汉 语 、 普 通 话 和 现 代 汉 语 规 范 化 及 其 标 准51.语 言 和 现 代 汉 语2.现 代 汉 语 和 方 言( 二 ) 语 音1.语 音 概 说2.辅 音 与 声 母3.元 音 与 韵 母4.普 通 话 的 声 调5.音 节6.音 位7.语 流 音 变8.语 音 节 律 与 朗 读( 三 ) 文 字1.文 字 与 现 代 汉 字2.现 代 汉 字 的 字 形 结 构3.现 代 汉 字 的 标 准 化 和 规 范 化4.现 代 汉 字 的 应 用( 四 ) 词 汇1.语 素 、 词 、 词 汇2.词 的 构 成3.词 义 的 特 性 与 分 析4.词 义 、 词 音 、 词 形 音 的 联 系5.词 义 的 解 释 与 语 境6.词 汇 系 统( 五 ) 语 法1.语 法 概 述2.词 类 及 其 功 能3.词 类 划 分 中 的 几 个 问 题4.短 语5.单 句 的 句 子 成 分 与 句 法 分 析6.句 子 的 语 义 分 析67.句 型8.句 式9.句 类10.复 句11.句 子 常 见 的 语 法 错 误( 六 ) 修 辞1.修 辞 概 说2.词 语 与 修 辞3.句 式 与 修 辞4.辞 格 与 修 辞5.口 语 修 辞6.体 态 语 修 辞7.书 面 语 修 辞四 、 掌 握 重 点 【 古 代 汉 语 】( 一 ) 掌 握 常 用 工 具 书 的 性 质 、 体 例 及 查 阅 方 法 。( 二 ) 掌 握 古 代 汉 语 各 类 词 汇 的 特 点 。( 三 ) 对 古 代 汉 语 中 的 常 用 词 能 够 从 古 今 词 义 异 同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四 ) 分 析 常 用 词 的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 五 ) 辨 析 古 汉 语 常 见 的 同 义 词 。( 六 ) 常 用 汉 字 的 古 文 ( 甲 骨 文 、 金 文 、 小 篆 等 ) 形 式 会 认 会 写 。( 七 ) 了 解 古 今 文 字 的 区 别 及 各 自 的 特 点 。( 八 ) 能 准 确 识 别 古 代 文 献 中 的 用 字 。( 九 ) 掌 握 古 汉 语 各 类 代 词 的 特 点 及 常 见 代 词 的 用 法 。( 十 ) 掌 握 常 用 副 词 、 介 词 、 连 词 的 特 点 和 用 法 。( 十 一 ) 辨 认 文 言 作 品 中 的 词 类 活 用 现 象 。( 十 二 ) 能 够 分 析 古 代 汉 语 中 的 被 动 句 、 判 断 句 、 特 殊 词 序 。( 十 三 ) 熟 记 中 古 三 十 六 字 母 及 基 本 概 念 , 熟 悉 反 切 的 拼 读 方 法 。( 十 四 ) 熟 记 中 古 声 母 表 、 上 古 韵 部 表 、 上 古 声 母 表 、 上 古 声 母 的 重 要 结 论 , 中 古 音 到 今7音 的 重 要 变 化 。( 十 五 ) 能 够 正 确 分 析 格 律 诗 的 平 仄 , 进 行 格 律 诗 、 词 的 创 作 。( 十 六 ) 掌 握 古 书 注 解 的 基 本 类 型 、 体 例 , 正 确 阅 读 古 注 。( 十 七 ) 具 备 标 点 古 文 并 翻 译 古 文 的 能 力 。( 十 八 ) 掌 握 古 汉 语 中 常 见 的 修 辞 格 。【 现 代 汉 语 】( 一 ) 辅 音 与 声 母( 二 ) 元 音 与 韵 母( 三 ) 音 节( 四 ) 音 位( 五 ) 语 流 音 变( 六 ) 语 素 、 词 、 词 汇( 七 ) 词 的 构 成( 八 ) 词 类 及 其 功 能( 九 ) 短 语( 十 ) 单 句 的 句 子 成 分 与 句 法 分 析( 十 一 ) 复 句五 、 主 要 参 考 书 目【 1】 胡 安 顺 、 郭 芹 纳 主 编 , 古 代 汉 语 ( 全 二 册 ) ,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 2006 年 9 月 第 1 版 , 2007年 10 月 第 2 版 , 2014 年 7 月 第 3 版 。【 2】 郭 锡 良 等 编 , 古 代 汉 语 , 商 务 印 书 馆 , 1999 年 1 月 第 一 版 。【 3】 王 力 主 编 古 代 汉 语 , 中 华 书 局 , 1981 年 4 月 第 二 版 。【 4】 兰 宾 汉 、 邢 向 东 , 现 代 汉 语 ( 上 ) , 中 华 书 局 , 2014 年 6 月 第 3 版 。【 5】 黄 伯 荣 、 廖 序 东 , 现 代 汉 语 ( 增 订 6 版 , 上 下 两 册 )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2017 年 。编 制 单 位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编 制 日 期 : 2018 年 9 月 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