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分享.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分享民商法学考试科目 623 理论法学806 应用法学623 理论法学科目三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806 应用法学: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国际法(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知识产权法。七门任选三门法理学参考书目:法理学(第二版)朱景文 2012-01-11 (2)宪法参考书目:第一参考书:中国宪法(第二版) 胡锦光,韩大元著 法律出版社 2007-11-1,第二参考书:宪法(第四版)许崇德 2009 年(3)中国法制史参考书:中国法制史(第三版)曾宪义 2009 年806 应用法学(综合 7 选 5)(1)民法参考书目:民法(第五版)王利明 2010 年(2)刑法参考书目:刑法(第五版)王作富 2011 年(3)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参考书:民事诉讼法(第六版) 江伟 2013 年,刑事诉讼法参考书:刑事诉讼法(第三版) 陈卫东 2012 年(4)知识产权法参考书:第一参考书:知识产权法(第四版)刘春田 2009 年,第二参考书:知识产权法关键词 李琛 2006 年(5)经济法参考书:经济法(第四版) 刘文华 2012 年(6)环境法参考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周珂 2010 年(7 国际法参考书国际法(第四版)程晓霞 余民才 2011 年,国际私法参考书:国际私法(第四版)章尚锦 徐青森 2011 年,国际经济法参考书:国际经济法(第四版) 郭寿康 赵秀文 2012 年复习计划和任务本人复习从 7 月份开始,分三轮进行。 7-8 月课本基础知识搭建整体框架(英语和专业课都是报的新祥旭一对一,在报班后老师直接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制定的学习计划) 。8-9 月 课本深挖考研重点知识点,配合资料 查阅论文 深度理解重点知识 英语做真题阅读并且翻译阅读题9-12 月 依据前两段时间形成的思维导图笔记,只看笔记去记忆知识点并且深入理解,从不同角度串联知识。在此期间每周老师会给我模拟考试一次,用以往考研或保研真题。学习方法和背诵首先,暑期开始需要保证每天有效学习时间 8-10 小时,可用番茄钟等计时软件(时长设置在 40-60 分钟之间) ,写好每一时间段计划内容,完成学习内容。每天晚上睡前复盘,回想今日所学知识点,回想不起来就再次翻看。注重知识点的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我国民法等采用潘德克顿模式,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制定总则,所以总则十分重要,对分则有指导作用。其次,运用思维导图笔记进行记忆,只用前几个月整理好的思维导图笔记,部分收缩和展开记忆。再次,对于经常记不住的知识点老师会帮助我记忆。专业课在 16 年由传统的名词解释、论述等等改成了名词对比解释、法条分析和论述题,在 17 年又进行改革,以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为主,题型非常灵活,而且更多地考察运用法学知识能力,比如刑法围绕交通肇事罪考了它的认定、它的司法解释在实务和学界的争议问题等等,是需要我们拿出一个确定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我觉得作答的时候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否则说理的时候会感到有太多内容无从下笔。所以备考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抓住课本上的知识点,刑法考的“抢劫赌资”可能在课本上只是一句话的事儿。大家从现在开始准备的话,是有很多零散时间的,关注热点、时事,看到了多思考,它会不会变成考点,比如宪法的题就是围绕贿选事件展开。至于看不看老师的论文,准备初试可以挑着看看,但是老师那么多,有时论文又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所以还是关注新闻、关注中国民商法律网、关注法学院官网的“学术观点”来得更有效。决定选民法的同学注意了!民法书上虽然没有商法,但是公司法一定要看,它的重点挺明确的,也不会占太多时间。复试经验复试分专业课和英语,分别有笔试和面试。个人感觉专业课笔试和面试更为重要,英语笔试 1 小时做六篇阅读,及格线为 30 分,往年会刷掉人,但是近两年题目出的较为简单,今年考场上 40 分钟时大家陆续做完,所以不用特别担心。个人觉得专业课笔试考察的比初试更深,难度较大,是展现个人功底和科研潜力的时候,并且时间只有 2.5 小时,时间紧,需要功底扎实、逻辑严谨且有自己的观点。首先自我介绍应当只给老师冰山一角,无论老师从何角度挖深问,都有足够的东西去回答。其次,回答问题应当目光对视,与老师交流的感觉,而不是在背诵知识点,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回答要有逻辑条理。千万不要慌,不要慌!老师黑脸是因为他不得不绷着脸扮演黑脸,要知道面对蠢萌的学生,绷着脸也是很累的。最后,不要怕回答不上来问题,答不上来或者答偏老师都会捞你或者想办法矫正,此时需要顺着老师走。但是有时候会挖坑提问,此时千万不要跳。写在最后考研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面对着压力与困难,我们每个人都有退去的心理,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人都是向抵抗力低的路径走的。但是如果想走向成功,我们必须克服这种人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变得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考研才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