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4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0 文学理论 812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 导论 约 10 分第二部分 文学活动 约 30 分第三部分 文学创造 约 40 分第四部分 文学作品 约 50 分第五部分 文学消费与接受 约 2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四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简答题(简述题): 二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辨析题(分析比较): 二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论述题(分析综合题):二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分值与题型或有变化)二、考试目标与要求: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念来解决文学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具体的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 导论(一)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二)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部分 文学活动(三) 文学作为活动1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活动的构成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四)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第三部分 文学创造(六)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3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七) 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八)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文学的真实2文学的伦理与情感3美的创造第四部分 文学作品(九)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意境4文学意象(十一) 叙事性作品1叙事界定2叙述内容3叙述话语4叙述动作(十二) 抒情性作品1抒情界定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3抒情方式(十三) 文学风格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4文学风格与文化第五部分 文学消费与接受(十四)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十五) 文学接受过程1文学接受的发生2文学接受的发展3文学接受的高潮(十六) 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约 40 分第二部分约 48 分第三部分约 62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解释题(概念题):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简答题(简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48 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 小题,每小题 21 分,共 62 分二、考试内容概要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史为线索,叙述二千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规律,分析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本身的继承关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政治、哲学、宗教、文学批评对文学的影响。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文学史”等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阐述文学史发展中的各种现象。考试要求与内容: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文学形态形成、发展的轨迹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掌握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2.了解先秦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身份演变的过程、理解掌握先秦文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3.依据注释基本能独立阅读先秦文学作品,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方法,分析先秦作品、评价先秦时期的文学现象。(二)内容上古神话、 诗经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孟子 、 庄子等先秦说理散、屈原与楚辞 。 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一)要求1.了解并掌握汉代社会文化概况,及其对汉代文学生成的作用;掌握汉赋的形式特征;2.了解汉代文学观念变化带来的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的创新,了解汉代繁琐解经习气导致铺张扬厉的文风形成,经学固守师法、家法导致汉代文学重模拟的基本趋向;3.掌握秦汉重要作家作品,识记史记 、 汉书 、 古诗十九首汉乐府等著作的名篇,背诵其中的经典作品。(二)内容司马迁与史记 、班固与汉书 、两汉乐府诗、东汉文人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要求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对文人命运、文人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影响;2 掌握文学自觉与文学批评体系的建立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理解文学自觉带来的文学形式的唯美倾向,了解集团内部的趋同性导致文学创作上的群体风格形成;3.掌握这一时期文学流变的大致走向,把握新的文学形式的成因和内涵,理解这一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内容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两晋诗坛、陶渊明、南北朝民歌、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一)要求1.了解唐代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思想解放、文化的多元、士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唐代文学的繁荣的关系;2.掌握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掌握唐五代文学继承、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流派产生、成因、艺术风格形成的基本规律;3.掌握李、杜、韩、柳等伟大作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掌握一系列天才作家的创造带来的精彩分呈、流派众多、风格齐全的唐代文学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内容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盛唐的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白居易与元白诗派、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晚唐诗歌、李商隐、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五编 宋代文学 (一) 要求1.了解宋代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士人生活方式与宋代文学的繁荣的关系,了解宋代高度繁荣的文化与积贫积弱的国力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2.掌握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掌握宋代文学独特的审美范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掌握宋代各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掌握宋代文人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对宋代文学独特风格形成的直接作用。(二)内容宋初文学、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苏轼、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姜夔、吴文英。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一)要求1.了解元代的社会概况,元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掌握叙事文学的兴盛及其原;2.掌握元杂剧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了解元代抒情文学元曲与唐诗、宋词的联系与区别;3.阅读元代杂剧名家名篇,元散曲名家名篇,背诵部分作品。(二)教学内容关汉卿与窦娥冤 、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和马致远、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元代散曲。 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一)要求1.了解明代政治、思想、经济状况对文学创作的推动和发展,掌握明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规律性走向,获得有关明代文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明代叙事文学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了解明代文人对传统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引发文学群体间的论争状况,了解明代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对明代文学发展的指导作用。(二)内容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汤显祖、 西游记与其他的神怪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三言” 、 “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李贽、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归有光与唐宋派、晚明小品文。第八编 清代文学 (一)要求1.了解清代的社会概况,掌握清代文学对前代文学全面复兴,清人对前人的全面反思,清代文学重要流派、审美风格的形成;2.了解清代人文思潮与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熟读一定数量的清代作品,获得有关清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二)内容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的戏曲与长生殿 、 桃花扇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红楼梦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复试科目名称:评论写作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评论写作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二、考查目标与复习要求本复试科目主要考察考生三方面的能力:文学审美感受能力,综合运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发现、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要求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指定材料进行思考、解读和评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积累阅读经验(包括作品和相关评论)和写作经验。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包括中国古代或现当代文学作品(篇幅一般在 2000 字以内) 、文艺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任选角度,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1200 字的评论文章。加试科目名称:汉语知识 文学知识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汉语知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约 30 分第二部分约 30 分第三部分约 4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 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简答题 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阅读分析题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二、考试内容概要汉语知识考试由“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与分析能力”两部分组成。(一)语言基础知识1. 语言学基础2. 汉语概况3. 现代汉语语音4. 现代汉语词汇5. 现代汉语语法6. 古代汉语(二)语文应用与分析能力1. 辨音和标音能力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 词汇、语法规范4.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学知识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约 30 分第二部分约 30 分第三部分约 40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解释题(概念题):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简答题(简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二、考试内容概要(一)古代文学(50 分)1.考试范围:先秦文学及汉代辞赋,作品赏析。2.考查要求:(1)识记内容:掌握与先秦文学、汉代辞赋有关的重要的文学常识与名词概念;识记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所属流派、文学主张、思想倾向与艺术成就;掌握先秦两汉各种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能背诵、默写重点篇目、引用经典句段。(2)鉴赏内容:通过阅读作品,了解先秦两汉文学的创作背景,理解和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