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广西艺术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6-广西艺术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广西艺术学院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新闻写作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新闻写作 考试代码: 352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3 小时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考试科目从理论上考察应试者如何认识 采访的素材、制作新闻作品,通过新闻工具传播作品,以及如何开展 新闻作品的案例分析,着重考查应试者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新闻写作的实践操作。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 大纲 引言 第一 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三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品质修养 (重点)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 第一节 对新闻的辨识 第二节 怎样判断新闻 第三节 了解环境、了解受众、了解媒体 第二章 怎样获取新闻写作的资料 第一节 采访的准备 第二节 营造与采访对象的和谐关系 第三节 采访中的提问 第四节 采访中的倾听和观察 第五节 采访中的记录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重点) 第一节 追求真实 第二节 保证准确 第三节 交代来源 第四节 谨慎验证 第五节 保持公正 2 第六节 坚守客观 第七节 力求简洁 第八节 确保完整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重点) 第一节 事实至上 第二节 判定主题 第三节 选择角度 第四节 展现细节 第五节 使用引语 第六节 考察背景 第七节 遣词造句 第八节 构建段落 第五章 消息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导语的写作 第二节 主体的写作 第三节 建立“报道单元”的概念 第四节 事件陛新闻报道与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写作 第六章 特稿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什么是特稿 第二节 特稿的种类及各类特稿的报道要点 第三节 特稿的结构 第四节 特稿写作的技术要点 第七章 新闻背景的写作(重点 )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背景 第二节 新闻背景的作用 第三节 怎样选择背景资料 第八章 分类新闻的写作 第一节 灾难新闻的写作(事故、火灾、自然灾害) 第二节 科技新闻的写作 第三节 刑事犯罪新闻的写作 第四节 司法新闻的写作 第五节 恐怖袭击事件新闻的写作 第六节 体育新闻的写作 3 第七节 演说与会议新闻的写作 第八节 公关新闻的写作 第九章 连续报道与专题报道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连续报道的写作 第二节 专题报道的写作 第十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深度报道的定义 第二节 深度报道的作用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选题方向与方法提示 第四节 两种深度报道体裁的写作 第十一章 广播新闻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广播新闻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新闻的写作原则 第三节 广播新闻的写作技术 第十二章 网络新闻的写作(重点) 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方式的特征 第三节 怎样写作网络新闻 第四节 提高网络新闻传播影响力的策略建议 第十三章 计算机辅助报道(重点) 第一节 收集背景资料:使用搜索引擎 第二节 掌握互联网上的专用工具 第三节 掌握专业动态:利用专业论坛 第四节 建造专 业报道数据库 第二部分 大纲 绪论 认识新闻报道 一、什么是新闻 二、什么是新闻报道 三、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论真实性 新闻报道与事实关系分析(重点) 一、新闻报道为什么要真实 二、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三、采写虚假新闻报道的原因 4 四、网络给新闻报道真实性增添了新的内涵 五、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学理层思考 第二章 论时效性 新闻报道与事件时间关系分析(重点) 一、新闻报道要讲时效性 二、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几个环节 三、“抢”新闻: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的有效手段 四、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 效观 第三章 论可读性 新闻报道与受众兴趣关系分析(重点) 一、受众兴趣原则的现实意义 二、受众是新闻报道的最终评价者和消费者 三、受众兴趣:满足与引导 第四章 论“用事实说话” 记者与事实及报道关系分析(重点) 一、新闻报道要“说话” 二、新闻报道说话的方式:用事实 三、走出新闻报道“说话”的误区 第五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重点) 一、标题 二、消息头 三、导语 四、主体 五、结尾 六、新闻背景 第六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金字塔式结构 三、流水式结构 四、多股辫式结构 五、悬念式结构 六、螺丝式结构 七、自由式结构 第七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一) 第八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二) 第九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三) 第十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四) 5 第十一章 事实信息的价值认定与发掘(重点) 第十二章 新闻报道主题的确立和提炼(重点) 第十三章 链接感觉:让受众体验事实(重点) 第十四章 从现场写起:讲个“故事”受众听(重点) 第十五章 当代新闻报道形态变化及其 动因(重点) 第十六章 新闻报道文体演变与传播科技发展(重点) 第十七章 新闻报道写作观念变化分析 以灾害报道为例 三、 参考 题型 1.名词简释 2.简答题 3.写作应用题 6 广西艺术学院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艺术传播实务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艺术传播实务 考试代码 : 346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3 小时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1. 重在考查 考生运用艺术理论进行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2. 要求考生答题时按题型审题答题,知识、概念准确,分析的层次清楚,字迹清晰,无错字病句,有较好的文字表述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上编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复习重点: 1. 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看法 2.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复习重点: 1.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2. 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复习重点: 1. 艺术的社会功能 2. 中 国古代和 近代西方的关于美育的基本理论 3.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复习重点: 1. 文化的基本涵义以及文化系统 2. 西方现代哲学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 3.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4. 历史上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以及 现代科技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7 中编 艺术种类 引言的复习重点:艺术分类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 实用艺术 复习重点: 1. 建筑艺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以及建筑艺术的象征性的特征 2.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以及中西园林审美特征的比较 第六章 造型艺术 复习重点: 1. 以中国画和油 画为例,比较中西绘画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2. 雕塑的种类、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书法的五种书体 第七章 表情艺术 复习重点: 1. 音乐的种类、艺术舞蹈的分类 2.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 综合艺术 复习重点: 1. 戏剧艺术的分类以及戏剧的“戏剧性”(冲突性)的特征 2. 中国戏曲艺术的民族特色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3. 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其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变革;电影的蒙太奇手法 第九章 语言艺术 复习重点: 1.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2. 语言艺术的间接性的审美特征 下编 艺术系统 引言的复习重 点:艺术系统的的重要环节 第十章 艺术创作 复习重点: 1.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 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3. 形象思维的涵义及其特征;无意识对艺术创作或表演的作用 4. 艺术风格的涵义、具体表现及其形成的条件 5. 艺术流派的涵义及其形成的不同情况 6. 艺术思潮的涵义;“后现代主义思潮”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复习重点: 8 1. 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 艺术意蕴) 2. 典型的涵义及其特征 ;意境的涵义及其特征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 3. 中国美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中 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复习重点: 1. 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西方接受美学 2. 艺术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3. 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批评的特征 三、参考题型 1. 分析题一 2. 分析题二 9 广西艺术学院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传播学 理论与实务 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传播学 理论与实务 考试代码 : 470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3 小时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考试科目 重在 考察 考生 运用传播学的基本观点、理论、知识的 应用 能力,要求考生对 某些艺术现象作为传播学分析,以考查考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 过程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二节 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10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 ”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 “使用 与满足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第二节 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 “沉默的螺旋 ”理论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培养 ”理论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 “知沟 ”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序的争论 第三节 国 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 三、 参考 题型 1. 分析题一 2. 分析题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