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首经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首经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7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 考试 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是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四个专业) 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以及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 、立场和方法 分析 问题 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素养 ,并具有理解和分析现实 社会 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 考试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要求考生: ( 1)准确地理解、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 2)准确 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观点和方法。 ( 3) 具有一般 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4)运用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5)结合 当前的 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 和评价有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沿问题和 实际问题。 三、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 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90 分(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 论述题 60 分(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 五、参考书目 本考试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 年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 19 世纪 40 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如何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 4、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意识的起源、本质及其作用 7、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及其二者 的辩证统一 8、联系的含义及特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0、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辩证的否定观及其现实意义 1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3 3、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6、真理的 含义及其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7、真理的检验标准 8、价值的含义及其特点 9、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5、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 科学技术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人的本质 10、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2、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作用 3、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 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5、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含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4、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如何把握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 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7、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七章 共 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5、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第三部分 题型示例 一、问答题 简答题示例: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 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 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二、论述题 论述题示例: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答案要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 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5 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党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的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本相适合的矛盾运动;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第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把握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发展方向,把握 具体的国情和历史任务,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调整和解决,才能制定出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非得失和成败的客观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一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展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