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经验分享.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经验分享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算是个冷门专业,整体来讲,专业课给分还是挺宽松的。考生虽然在增加,但是名额也有所扩招,并且大部分考生都是跨专业考 348 文博综合,所以难度其实并不大。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个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考研是一场消耗战,就像一场蒙着眼睛赛跑的马拉松,不到最后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我认为学习节奏很重要,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或许比你强撑着要好很多,有句话很对:适合自己的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下面我简单讲讲自己的备考经验。英语单词规划好每天背多少,比如将一本书拆分成十几个 list,每天背两个list。推荐墨墨和知米背单词等软件,上面有很多联想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记牢。考研英语的单词好就好在不需要拼写每个单词,只需要认识它,知道它的意思即可。单词到词组到句子到文章,可以看出来单词是看懂句子的基础,句子又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以单词还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不间断地背到考试结束。阅读就是需要练习,英语一难一点,需要脑子转个弯儿的选答案,英语二就比较简单没什么套路。小作文有几种题材,如建议信/请求信/ 投诉信等,每种题材整理一个模板。大作文向雅思作文看齐。另外字迹工整也很重要,可适当练字。作文得分要点:字迹工整多用长难句,多用高级词汇。政治从暑假开始每天学一个小时左右的话,基础也不会差的。政治拉不开分,大部分人都差不多,所以没必要太在这个上面花心思。主观题的分数都差不多,拉分项在于选择。多选比较难,选择靠平时积累。最后大题背的是肖秀荣压题四套卷。怎么说呢,市面上的所谓各种考研名师讲课还行,但论压题还是要服肖秀荣的。348 文物与博物馆公共课占 200 分,专业课占 300 分,所以还是得专业者得天下。武汉大学大学 348 文博综合笔试专业硕士无官方参考书目,推荐书目为: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通论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李晓东主编文物学。全日制招 18 名,非全日制招 15 名。2018 年文博综合初试题型发生改变,取消了填空题,今年变成 5 道名词题、5 道简、2 道论述题。我认为2019 年初试可能会延续 18 年的出题风格,且考古学占比稍大。参考书每看一章,都要试着做一遍知识点框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一章大致的内容都给写下来。脑子里有框架,考试的时候就知道什么知识点对应书本上的什么内容。要做到归类整理,脉络清楚。同所有主观题一样,名解也是踩点得分。一般来说,“总分总”结构的三段论基本能够保证答题结构的完整性,但在“分”的部分,要答的点比较多,这需要你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整理、全面记忆,我是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一边看一边把“分”的知识点都整理了一下,对后期提高阶段复习很有帮助。一般来说容易出名词解释的考点都是比较好判断的,首先必须是名词,像动词这种不会拿来出题;其次必须是重点,比如重要的人、器物、遗址等;最后都是有一些内容的,特别强调一下,没有意义的词不会拿来考,所以在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要有所选择的背。通过以上三个特征的判断,基本能做到对文物与博物馆学的名词解释心中有数,平时复习过程中按“总分总”的结构整理并记忆,到考场上就算遇见没背过的内容自己也可以按套路写一点东西出来。答好名词解释,既是对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记忆,又是考场得分的关键。虽然只有 50 分,但名词是简答与论述的基础,背好了名词解释后在写论述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一些,所以名词解释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重视。整个复习一般分为三轮吧: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 3 到 7 月,第二阶段是提升 8-9 月(暑假是考研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我是报了新祥旭考研集训营,全程下来正好一个暑假,这样就不会出现空档了),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 9-12 月。专业书看个三四遍为好,保证每一遍都要有所收获。建议以其他学校的考古学作为参照,多看看排名较好的学校比如北大复旦的参考书籍。复试为英语口语测试和专业课面试,没有笔试。专业课面试还是以考古为主,结合时下热点考古话题和自身的研究方向综合提问,一般不会为难考生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衷心祝愿所有学弟学妹们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