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考研经验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 年的 12 月已经过去这么久,再回忆考研的日子,觉得一点都不辛苦,没有挑灯夜读,没有伏案疾书。只觉平淡如水,激不起一丝波澜。我本以为,在查到成绩(复旦化学系)之后,我会心潮澎湃,激动的热泪盈眶,可是洽相反,一瞬间,等待的焦急、对成绩的担心、对未来的忧虑所有的情绪都消失了。我只是轻轻的笑了。原来如此!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战场也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自己!如果把考研仅看做是一场考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确定考复旦以后,身边基本没有人支持,父母,老师,朋友,大家都觉得我太好高骛远了。一个二本,比得过那些重点大学的同学吗?可是那又怎样,那又怎样,你只能拼命证明你可以!谁都可以不相信你,但是你一定相信自己!下面是我的复习思路政治 647-8am. 6-7pm (看视频)复习顺序:史纲毛概马原思修时政个人认为史纲毛概最难,考的题目也很刁钻。大概是从暑假的时候听徐涛老师的基础课(但是买的肖秀荣老师全家桶系列 -_-# ),每天不到一小时,效果因人而异。9 月份正式开始复习政治,听视频,做 1000 题,每天 12h,一定一定要回顾错题,把每一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书上找到对应。我当时一千题就刷了两遍,就开始看别的老师的题了,其实这样做很糟糕,最后哪个老师的题都没有掌握透彻。11 月所有的板块基本过了一遍,题也刷了一遍。开始听蒋老师的课,做题技巧之类等。各种老师开始出预测题,我当时做了肖四肖八,徐涛,蒋中挺,腿姐的。都挺好的,每个人考察方式都不同。最重要的是要吃透知识点,否则做再多也是鸡肋。12 月,开始疯狂的背诵模式了。背肖四和蒋氏金句。对于政治,考完之后,我只有一个想法,不要特别相信任何人的预测题,最重要的是真正记住知识,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还有,听谁的课,做谁的题。从一而终。英语 816-6:30am. (听力口语) 8-10pm.(考研)我的复习方法可能只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四级 550 以上) 。早上抽空半小时听 PBS 高端访谈,一定要跟读,或者复述,这样不到锻炼听力,口语也一并提升。 晚上开始正式复习考研英语。可以先找一套近年的真题测试一下自己现在的水平,然后制定复习计划。我当时的测试按作文满分来算,大概 70 多,所以我并不是很担心英语,这算是我的强项了。因为阅读占整张试卷的大部分,所以我一开始主攻阅读, (10 年以后得试卷一定要留到后期做,模拟使用)先摸清楚出题的套路,了解各个题型,分类记录自己的错题、错点。这点很重要,方便你以后复习。另外,一篇文章的逻辑是重中之重,而逻辑的理解是建立在你读懂的基础上。这个只能靠多积累了。任何技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花哨。要把极好的句式剪下来,中文也要(这个早上的时候简单回顾,进行中译英) 。所以最好一下买两套真题,一套备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句式,单词,也一定要整理。如果你觉得哪篇文章特别好,可以背下来或者进行中译英,这样对你后面的翻译,写作都会有很大帮助。阅读搞定之后,你就会发现考研英语其实很简单。真正考试的时候,我是按照原来模拟的顺序,先写大小作文,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看到作文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那个题目我刚好练过,所以一气呵成。但阅读有些失常,比自己模拟的分低好多 :(有机化学 1313.30-6.00pm我最早接触有机化学是大二,本身我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所以学起来并不枯燥。当时我正式开始复习是 5 月份,邢其毅的书从头开始,每看完一章,自己画简图 sketch 总结,然后做对应习题,强烈建议准备习题本,一道题都不要放过!复旦一般不考命名,所以那一章可以略看。 (ps:千万要把习题和答案分开看!做完一章在对答案)第一遍可能很慢很慢,但是只有如此,你的基础才能打的牢靠。我当时就跟随便的拿张草稿纸就做,做一道题对一个答案。这样真的很糟糕,后面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遗漏的知识。只能多过几遍书了。到九月份的时候正式开始刷真题(真题其实只有 1998-2012)和期末考试题,可以参考南开(偏难) 、中科院(和复旦相当)的真题。通过做真题你就可以知道哪里是书中的重点,难点。我的真题大概刷了 4/5 遍。对了,最后三年的可以留一留,最后模拟用。在刷真题的过程中,记录自己错题不会做的点,错在哪里,为什么,下次应如何避免。在考试之前,再回顾一下的笔记,就一切 ok 啦!物理化学 988.30-11.30am 2.00-3.30pm通过时间的分配,大家应该就能看出来物化对我来说挺难的。尤其是拿出那么厚本开始看第一遍的时候,简直痛苦。所以我选择从简开始,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化学。(ps.群论,吸附,非平衡热力学基本没有考过大题的,最多有一两道概念题)热力学这一块公式繁杂,需要理清楚每一个公式的来源及应用条件,不似有机,刷题多了也就会了。物化需总结总结总结。其次学习指导上的题只要是看着能做的(像量子力学群论一章,看着都做不成) ,必须要做,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同有机。同时也不要指望自己做一遍题看一遍书就什么都会了,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平自己的心态。动力学,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条理也很清晰。像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这样计算很麻烦的题一般是不会考的,但是简答题的几率非常大大大。量子力学(可参考北大周公度版本,相互补充) ,因人而异。对于数学好的小伙伴,可能会挺简单。但是像我这样的数学渣.简直是折磨了。最基本的积分微分方程,建议重拾高数看一看。虽然量子力学很难,但你想想,这是由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集合所有的力量所创造的解读宇宙奥秘的理论!多么激动人心!现在由你来学习,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遍不会,第二遍,第三遍。慢慢就理解了。整体来说量子力学占的分数有 30分,一两道大题,一两道简答。电化学,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理解和应用能斯特方程,就不多说了。最后,面对真正的考题的时候,我笑了,本来没把相图当回事,结果考了两道大题,基本没得分。真是难以预料,手足无措。量子力学的一道大题也很随意(关于自旋量子数的计算)完全凭运气了。还有就是电化学的一道大题,以一种完全没见过的方式呈现,不知道自己到底做的咋样。其他的章节还算常规,基本没有失分。最后估分也就是 90 多左右,算是对得起自己了。但是如果对相图加以重视,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等分的时候也不必提心吊胆了。所以,还是想告诉大家,学习指导上,但凡能做的题,一定要做会(做不等于会) 。我把整个备考过程分为两段,4 月到 8 月,这个阶段相对比较轻松,平时每天早上会留出半小时的阅读、半小时的英语听力和晚上半小时的运动。每周休息一天。9 月到 12 月。很紧张了,基本没有闲时间。每周休息半天。再加上每天运动。最后走向战场复试复旦的复试还是比较特别的,没有给任何复试内容,而且只有面试。我说一下自己的复试情况。整个复试大概准备了 20 天,包括英文自我介绍,英文提问,专业英语,四大谱学,xrd, 气相液相,以及物化整本书又重温了一遍。(这些内容是问过很多学长学姐总结的。)复试的时间是下午 1.30,每人 20min, 当时我们物化面试分为两个小组(6/8) ,所以整个复试过程很快就完了。我是第二个面试,大概有 7/8 个老师提问,整个教室的气氛都很轻松。老师们人都超 nice. 只是总是会有老师问的问题你不会。一开始先是英文自我介绍,个人觉得对自己的准备很满意,从容的介绍完毕。接下来老师会针对你自我介绍中的点提问(可以自己给自己挖坑,比如我说自己会法语,老师真的让我说了几句法语。 )在接下来就是专业知识的提问。你的毕设内容,你做过哪些科研,科研中遇到最大困难,如何解决的,本科做过的实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你感兴趣的方向(这点相当重要,在这老师的提问,我基本上都没答出来)总的来说,就是我为复试准备的东西基本都没用上,除了自我介绍,其他都靠临场发挥,平时的点滴积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落落大方的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不会就不会,没什么好丢人的。要是什么都懂还读研究生干嘛。祝大家复试顺利 ,稳住,我们能赢_ 因为我本科是二本,复试之前很担心自己因为本科出身不好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但是大家真的不用担心!老师们很公平,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他们都会对你刮目相看。最后两句话送给大家When your attitudes are right, no barriers too high, no valley too deep, no dream too extreme, no challenge too great for me.NO one can makes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考研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题不会了,身体不舒服了,心情不好了,等等。一定要及时调整,出去走走,携一两个好友。我放松自己的方式是练字,很容易令人平心静气。还有就是追剧,天赋异禀,一直从考研开始追到复试(一星期一集) 真的是既痛苦又开心了。对于我来说,考研是一个人的 battle.与其他人都无关,你需要克服的是你内心的慌乱与紧张,自己品味为梦想奋斗路上的孤独与快乐。但是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考研之路怎么会如此顺利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