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科院文博考研经验详细分享.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社科院文博考研经验详细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距离 2018 年考研结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今年成绩出来的却格外的早。是时候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学习经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本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跨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学专业。准备时间 9 个月。初试专业课242,英语二 83,政治 60,总分 385。一、写在前面的话在开始总结考研经验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希望各位 19 年考研,以及后面考研的你们考虑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考研?这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几乎所有的考研经验贴都会提出这个问题。提这么多是因为它真的很重要。考研无非就是这么几种理由:1、为了提高学历上限2、 真的喜欢、并且想进一步学习某门学科3、 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保研4、 逃避找工作的压力5、 随大流,看到别人考我也考6、 家长逼迫如果你是后面的三种,真心奉劝你一句,你坚持不下来的;就算勉强坚持下来,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不会好。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不要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了,还是换一种选择吧。如果你是前面的三种,那么考研就是你们的一种主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觉得背书背到头痛、早出晚归是多么值得感动或是抱怨的事情,选择考研就要看书背书做题,选择找工作就要投简历实习,选择出国就要准备雅思托福考 GRE都是成年人了,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都要付出代价,大家都一样。二、总体规划和作息打鸡血灌鸡汤在准备考研中毫无益处,只会徒增莫名其妙的自信。只有理智的分析、计划和踏实、准确的执行,才能最终达到目的。考研不是准备期末考试,突击个两三天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考研最少也要持续三个月的时间,既然要打攻坚战,那么就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以及能坚持下来的作息习惯。我在 2016 年的 11 月份开始了解考虑院校专业的问题,2017 年的 1 月份搜集了一些专业相关资料。因为 3 月份回学校还要准备雅思考试(不是为了出国,只是想要提升一下英语水平) ,所以真正开始看考研书籍是从 4 月份开始。社科院故宫学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目是 中国考古通论 (张之恒) 、 中国文物学概论 (李晓东)以及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根据历年真题我又补充了中国陶瓷 (冯先铭) 、 中国青铜器 (马承源) 、 中国书画(杨仁恺)以及故宫与故宫学 (郑欣淼)几本书。从 4 月到 7 月底,主要是通读上述书目并整理笔记。我暑假没有待在学校,回家复习比较舒服清净,8 月开始背诵考古和博物馆学的笔记,背了两遍。9 月回学校开始把陶瓷、青铜器等专题的笔记加入背诵,一直到 12 月底考试。上面就是专业课的总体规划,接下来说到作息问题。经常在微博里看到什么早上五点去图书馆占座位、凌晨两点还在走廊背书的新闻,不管这些同学最后结果如何,我只能说我做不到这样,也没有必要这样。我考研时的作息从 4 月到 8 月是早上 8 点起床,晚上 12 点睡觉,中午休息 2 小时,周末休息 2 天。9 月份开始在图书馆预订了单人研读间,早上 7 点起床,学习时间从早上图书馆开馆的 8 点到晚上闭馆10 点,中午回寝室午休 1 小时,回寝室后就不再看书,刷一刷手机等到 12 点预订完第二天的研读间就睡觉。每周五休息 1 天,除了背单词不看任何书,完全放松。我的学习时间和很多同学相比都不算长,除了最后两周模考的时候比较累,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一种比较舒服的学习状态,所以整个考研过程于我而言并不辛苦,也让我有更好的心态去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我这么安排是因为我不想一味地追求学习的绝对时间,我想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我每周必须休息一天才可以更好的开始下一周的学习。不过这个学习时间的安排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效率峰值和身体状况都不尽相同,只要选择自己舒服的、可以坚持的学习时间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但一定要记住,不要为了刻苦而刻苦,效率是比时间更重要的。我身边有同学一开始学习时间长达一天 14 个小时,但是坚持不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了最后放弃考研。三、专业课专业课一定一定要重点分析真题,最好自己列一张表格,将历年考题内容按专题分类计数。很多经验贴都强调要通读参考书目,但是因为社科院考题其实有很明显的出题规律和偏向,所以根据真题来看书整理你的笔记重点是更加有效率的。此外,社科院经常会考到之前考过的题目,所以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还是推免,所有的题目都要非常熟悉。今年就考了之前复试考过的一个名词解释,甚至最后的论述也是之前复试考过的。所以说真题非常非常重要,务必烂熟于心。因为社科院故宫学专业几乎没有直接涉及文物学概论一书的内容,所以这本书可以先不用通读,根据真题摘取其中可能的相关章节总结一下即可。考古通论板块,虽然书很厚一本,但是有接近一半的内容是旧石器和新时器时代,社科院的考题史前部分历年来只考过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所以这两个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其他的内容社科院比较喜欢考察墓葬部分,如妇好墓、曾侯乙、海昏侯墓等,以及特殊的墓葬形式,如黄肠题凑墓。对于 2019 年考研来说, “2018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是要关注的。还有考古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一些其他学科的关系,只需要整理出一两个简答来就可以了。博物馆学板块比较喜欢考察重要人物、博物馆的名词解释,几乎每年必考。这些在书里面很少涉及,需要结合文物辞典自己总结。大题部分主要是根据考纲要求,将收集到的博物馆的题目一个一个套进大纲的考点里面。这一部分的题目其实开放性很强,大家都会有话说,只要不离题太远都是可以的。复习起来相对轻松。除了考古和博物馆两大板块,我将剩下的考题分成“陶瓷” 、 “青铜器” 、 “书画” 、 “故宫” 、“钱币” 、 “古文字” 、 “家具” 、 “佛教”几个专题,虽然有八个专题,但需要重要掌握的是前面四个,后面四个只是零散的出过一些题目,不是很多。每个专题都根据真题整理出重点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目。以“青铜器”部分为例,主要是整理一些青铜器纹饰和著名青铜器的名词解释,以及一些重要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的考古学价值。专业课背诵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记忆加深印象,专业课到最后我应该是背了有五六遍。我会根据背诵情况不断精简我的笔记,背的内容越来越少,最后冲刺阶段的笔记每个专题只有几页纸,但都是最精华最重点的内容。背到最后也会越来越快,一开始一专题要半个月,到最后差不多只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把专业课全部过一遍。考前两周一定要把之前的真题拿来模考一遍,因为社科院历年真题并不多,所以初试题目全部模考一遍完全可以。主要是为了熟悉考试节奏,把握字数和时间,以及以防外一出现原题。最后专业课分数 242,感觉我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背诵压力较小但是收益很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四、英语(二)社科院故宫学专业英语考的是英语二,本来相对英语一就比较简单,再加上我之前学过雅思,最后考了 6.5,虽然不算高,但是打下的基础应付考研英语还是足够了。因此英语这部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不过也没有掉以轻心。对我来说准备的主要是词汇和作文。单词是肯定要记的,因为我不喜欢用纸质书记单词,用红宝书背了几天就不想背了而且效率也很低。6 月底我就在墨墨背单词上面买了词汇量,每天早上醒来躺在床上背完单词再起床。背单词的时间,7 月到 8 月底每天 1.5 小时,9 月到 10 月底每天 1 小时,最后两个月每天半小时,一直背到考试的前一天。无论我怎么休息,无论我背多少个单词,每天都一定要背,必须坚持下来。虽然直到考试我还有 200 个单词没背完,但是应付考试已经够了。作文的话我是从 9 月份开始准备,用的是王江涛的 考研高分作文 和高分写作考前预测 。前一本详细一些,根据书里面的使用指南,每天背一篇作文并默写;后一本是一个小册子,考前冲刺的时候背。作文还是不要背模板比较好,每天背一篇作文,背多了自然就能总结出自己的模板,考前冲刺的时候每天自己写一篇,一直坚持到考试。真题我是从 8 月开始做的,暑假在家把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都做了一遍,9 月回学校之后再把英语二真题做一遍,分析错题,把其中重要的单词词组整理出来背诵。最后再做一遍真题。真题做完之后可以买一些模拟题来练手,我只做了新东方和张剑的预测题,难度和真题比较接近。做这些模拟题也不是为了押题,主要是为了保持题感。英语二最后拿了 83,比我预计的低了一点。因为今年的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高分大神应该不少。具体的经验可以去找一下这样的帖子来看。五、政治政治从 9 月份开始准备,资料主要就是 “肖秀荣系列”了。先看了一遍 精讲精练 ,每看一章做对应的1000 题 ,错题标注出来。看完做完之后看大纲,重复做对应章节的错题,再次出错的重点标注。然后再看考点预测 ,重复错题标注。形策部分用形势与政策那个小册子就可以了,主要是做上面的题目。对于经常出错的一些考点最好拿一个本子专门记录下来,这样后面复习翻看的时候比较方便。不过说实话前面做了这么多,都没有最后的肖八和肖四重要。别的模拟题我也做过但是质量真的不如肖秀荣的。这两套试卷一定一定要非常关注, 肖八背不完也一定要把肖四背完,有时间再把肖八大题看一看。每年考前都有说什么“肖四泄题押不准”的小道消息,千万不要管,无论如何要拿下肖四,无论压不压的中题,你背了都不亏。不过政治我也只得了 60 分,所以不是很有发言权。上面这些经验只能保证你得一个基础的分数,要想拿高分还是具体去看看那些高分大神们的帖子吧。六、总结经验部分就说这么多。其实我觉得考研难的并不是这些知识性的东西,而是自律、计划和心态。而这些都只能源于你自身的力量。我在考研过程中没有找研友,主要是觉得把赌注押在别人身上不如押在自己身上。与其指望一个别人来监督你督促你学习,不如让自己变得足以自主自律地学习。我总是会想,万一这个研友因为各种原因不考了,难道我也不考了吗?我虽然也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自律的人,制定的日程计划也并非百分之百按时完成,但总的说来还是在计划框架之内的。总的说来,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节奏把握非常重要。只要制定了一个完善可行的计划,加上自律的日程作息以及良好的心态,考研其实是在你的掌控之中的。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话一些行为或是练习中的一些小小的挫折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稳住,最后一定会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