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清华文学类613文学基础+856中国文学史真题.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考研清华文学类613文学基础+856中国文学史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考研清华文学类613文学基础+856中国文学史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3 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50 分)1.诗可以群 2.以意逆志 3.神与物游 4.随物赋形 5.意图谬误6.三 R 循 环 7.原始意象 8.总体文学 9.象征主义 10.新感觉派(第六个以前没见过,实在记不清后两个字是啥,只记得 3R 肯定没错)二、简答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结合实例说明文学作品中通感手法的运用。2.简述精神分析学 说运用于文 艺批评的得失。三、论述题(50 分)根据钱钟书的论述,结合自己的读书或者研究心得,谈谈你的看法。乾嘉 “朴学” 教人,必知字之诂,而后识句之意,识句之意,而后通全篇之义,进而窥全书之指。虽然,是特一边耳,亦只初桄耳。复须解全篇之义乃至全书之指(“志” ),庶得以定某句之意(“ 词” ),解全句之意,庶得以定某字之诂(“文”);或并 须晓会作者立言之宗尚、当时流行之文风以及修 词异宜之著述体裁,方概知全篇或全书之指归。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交互往复,庶几乎义解圆足而免于偏枯,所谓“阐释之循环”(der hermeneuti-sche Zirkel)者是矣。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卷856 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1.四家诗 2.永明体3.沉郁顿挫 4.董西厢5.“人的文学” 6.新英雄传奇7.伤痕小说 8.朦胧诗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闻一多评价张 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简述一下“花部”与“ 雅部”之争。3.结合作品谈谈 30 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4.简述寻根文学在 80 年代中期崛起的原因。三、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请在下面 A、B 两题中选择 一题作答。选做 题 A:王逸在楚辞章句 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认为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选做 题 B:两宋间陈师道说“ 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李清照说苏词“皆句 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 。但南宋 时的胡寅、王灼、范开、刘辰翁等人对苏词评价极高,认为“一洗绮罗 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2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请谈谈 你如何看南宋 词论家对苏词的不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