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835自然辩证法-2017B卷答案.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835自然辩证法-2017B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辩证法 B卷参考答案一、简答:(共 5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分)1、系统自然观答案要点:(1)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和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3)系统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不可逆的演化着,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的有序化过程,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了其演化的机制。(4)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循环过程。2、归纳和演绎答案要点:(1)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上也叫归纳推理。归纳所得结论不是必然的。(2)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一般来说,只要前提为真,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的联系。(3)归纳和演绎存在一种辨证关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从归纳结束的地方开始的,作为演绎的出发点的一般原理来源于经验归纳的结果。演绎是归纳的前导,归纳本身离不开演绎的指导,归纳经验材料的指导思想往往就是演绎的成果。3、技术的本质特征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认为,(1)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技术进步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2)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有力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3)技术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4、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内涵答案要点:(1)所谓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或职业部类,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社会体制、活动机制、行为规范等要素,它们承载的科学技术活动的展开,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条件。(2)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在社会各类活动组织化、职业化、专业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在自身特有价值导向和经济基础的支撑下,受包括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在内的制度体系调控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专门管理的,由数量日2益庞大且具有明确分工协作关系的科学家、工程师职业角色、科学技术共同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体制化过程,最终结果是科学技术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和职业机构。5、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类型答案要点:(1)内涵: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其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2)类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的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知识。二、 论述:(共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分)1、如何理解“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答案要点: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1)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它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2)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动旧的生产关系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直接参与到不可阻挡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中介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2、试述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答案要点:(1)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使人变成商品和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形的单向度的人;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它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就意识形态的功能;技术的工具理性成为唯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独裁的手段。其意义在于:法兰克福学派如实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将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转变为对科学技术本身的批判和否定,掩盖了科学技术异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把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转换为科学技术问题,3消解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走向了社会批判初衷的反面。实际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并不能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已,应该归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的逻辑,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生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为指导,抛弃了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并不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源自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对利润的无限追求。要解决生态危机,只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非理性运用,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且促使资本主义走向自我毁灭。其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区分了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科学技术的本性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实际运用,将生态维度的科学技术批判与资本主义批判结合起来,拓展了科学技术观的生态视域,对我们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现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资本因素,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发展有利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3、试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答案要点:创新型国家以科学与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其战略对策如下:(1)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投入政策,税收激励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人才培养政策,教育和科普政策,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加强统筹协调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和开放式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政策等。(2)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家科学技术宏观协调机制,改革科学技术评审和评估制度。(3)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充分地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4)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它包括人们在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的信心、勇气和智慧。(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