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07 《土壤学》考试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07 《土壤学》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间为 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土壤学基础理论知识(总论) 8 0 土壤分类与分布(各论) 2 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 2 5 名词解释题 2 0 简答、论述题 4 5 计算题 1 0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土壤学基础理论知识(总论) 1、概述: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林业土壤与森林土壤的异同、 2 土壤肥力的四大生活因子、土壤的组成物质、土壤对地理环境及对农 林业生产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土壤。 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的概念与土壤形成的关系;影响土壤形 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土壤剖面的概念、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和 土壤剖面的层次及特征指标。 2、地学基础知识:矿物、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概 念;矿物的物理性指标;岩浆岩的成因、结构、构造、分类及主要类 型;沉积岩的成因、结构、构造、分类及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成因、 结构、构造、分类及主要类型;地质年代、内外力地质作用和常见的 地貌类型;矿物岩石风化的概念,岩石的风化过程、风化类型及风化 产物的类型和特性。 3、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林木根系的类型,林木根系与土壤 肥力的关系;土壤中栖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土壤中细菌、真 菌、 放线菌、 原生动物和藻类的特性、 分布特点和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根瘤菌与菌根的类型及其特点;土壤有机质的组分,各组分的分解、 转化;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组分和性质;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4、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气、热:土壤粒级的概念,粒级的 划分和各粒级组的物质组成;土壤质地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肥力上的 性质;土壤微团聚体和团聚体,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土壤结构破坏 的原因和恢复的方法;不同土壤结构类型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比 重(土粒密度) 、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的概念,孔隙 度的类型和作用,影响土壤孔隙度、容重的因素。 3 土壤水的类型,土水势,土壤水分运动的机制;土壤水分常数和 土壤的有效含水范围;土壤水分的来源、消耗的途径,影响土壤水分 状况的因素,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空气的数量、组成及土壤通气 性;土壤热特性及土温的变化规律;土壤水、气、热的相互作用及其 调节。 土壤容重的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 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性(度)的计算与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5、土壤胶体与离子交换: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特性,土壤胶体的 构造、主要种类和性质,两性胶体、同晶置换、永久电荷、可变电荷 的概念;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影响因素, 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与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致酸离子、盐基离子、 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吸附阴离子的胶体和影响阴离子吸附 能力的因素; 土壤养分离子的有效性, 阳离子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6、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酸碱性的概念,活性酸度,潜性酸度,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地理分布特征;土壤缓 冲性的概念和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土壤的氧化还原过程的概念、 影响因素、对土壤和林木的影响;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的调节。 7、土壤养分、植物营养及肥料基本知识:土壤养分的来源与消 耗的途径;土壤大量元素的类型、作用和存在方式;土壤中、微量元 素的作用与供应;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化学元素) ;植物对养 分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影响植物吸收养料的环境因子;植物营养的共 性与特殊性;植物营养的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4 肥料的概念与施肥的目的;无机肥料的特点;氮肥的类型及其施 用、磷肥的类型及其施用、钾肥的类型及其施用、复合肥料的优点及 其应用前景、有机肥料的特点与分类、作物施肥的原则与施用方法。 8、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治理:土壤退化及土壤污染的概念、 原因及危害;土壤污染物类型、来源及特点、修复或治理措施。 二、土壤分类与分布(各论) 1、土壤分类概述:土壤发生学分类及系统(诊断学)分类的概 念、 原则、 划分依据及二者的异同; 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原则、 分类级别及依据、命名。 2、中国土壤分布概述:中国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 性和土壤分布的非地带性的概念;按发生学分类,中国主要地带性土 壤水平分布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植被特点;影响中国山地土壤垂 直分布带的因素,中国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 3、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国北方土壤的主要类型(黄棕壤、棕壤、 暗棕壤、褐土、漂灰土等) 、分布状况、土壤性状、利用状况及改良 措施;中国南方土壤的主要类型(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 分布状况、土壤性状、利用状况及改良措施;中国主要非地带性土壤 的主要类型(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盐碱土等) 、分布状况、土 壤性状、利用状况及改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