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云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基础》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云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基础》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试对象为攻读云南大学文学院全日制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以及民俗学硕士点、美学硕士点的同等学力考生,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等基础课程的内容,考试要求为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2、分析论述题。三、考查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把握各阶段文学的流变,重要作家及其作品。2、能够运用文学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现象,欣赏解析文学作品。考查范围:一、先秦文学(一)诗经2风、雅、颂;赋、比、兴。(二)楚辞离骚:解题、思想内容、香草美人等艺术手法、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影响。二、秦汉文学(一)汉赋汉赋的形成;骚体赋、诗体赋、散体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赵壹、蔡邕等人的辞赋。(二)史记和汉书史记:写作目的、体例、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对散文、小说、戏剧的影响。汉书: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三)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乐府的兴衰、分类、现实精神、叙事特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正始和两晋文学建安文学的总体特点;正始文学的总体特点;两晋文学的特点。(二)陶渊明田园诗;散文和辞赋;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影响。(三)南北朝诗歌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诗;七言诗的发展历史。(四)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一)隋和初唐诗歌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和刘希夷。(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3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王维诗与禅。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三)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李白:英雄主义;批判意识;人生之恋;自然之爱;人情之美;强烈的主观色彩;丰富的想象;清新俊逸与雄奇浪漫;乐府歌行和绝句。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事;自然与友情;诗史;律诗和古体诗;沉郁顿挫和萧散自然。地位和影响。(四)中、晚唐诗歌韩愈、孟郊、贾岛的诗歌;刘禹锡和柳宗元;李贺;白居易和新乐府: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讽谕诗;白居易的感伤诗和闲适诗;李商隐:爱情、怀古伤今:多义的诗旨与绮丽的诗风。(五)唐代散文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韩、柳的古文理论;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韩愈的论说文、杂文,阳刚之美。柳宗元的杂文、山水散文,阴柔之美。(六)唐代传奇、变文和词传奇。词的产生和发展:燕乐;从民间词到文人词。花间词:温庭筠、韦庄。南唐词:冯延已、李煜。五、宋辽金文学(一)北宋词晏殊、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秦观和贺铸;周邦彦。(二)南宋词李清照和“易安体”;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风格和影响。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宋诗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诚斋体”;范成大对山水田园诗的贡献;陆游的爱国诗和生活诗。(四)苏轼4苏轼诗歌对社会的关注和人生的思考;乐观旷达的精神;刚柔相济的风格。苏轼的古文。苏轼的四六文。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词风的多样化。苏轼的意义;苏门文学家。(五)宋代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及成就;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古文。(六)辽金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六、元代文学(一)杂剧概说杂剧的体裁特点;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二)关汉卿窦娥冤的故事来源、戏剧冲突、人物刻画、本色的语言;关汉卿的其它杂剧。(三)王实甫和其它杂剧作家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主题演变、人物刻画、结构、主题、典雅的语言、禁毁与模仿;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元代散曲散曲的产生、特点和体制;散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五)南戏 南戏的源流、发展与形成;南戏与杂剧体制上的区别;高明与琵琶记。七、明代文学(一)三国演义成书过程和版本;拥刘反曹;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七实三虚”;宏大的结构;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影响。(二)水浒传成书过程和版本; “忠义”、“乱自上作”、 “替天行道”;“同而不同”;结构;语言艺术;历史影响:禁毁与续书。5(三)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演变;与心学的关系; 极幻极真;物性、神性和人性的统一;游戏笔法。(四)其它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冯梦龙和三言;凌蒙初和二拍;金瓶梅;封神演义;剪灯新话。(五)明代戏曲传奇的来源和体制;牡丹亭的人物性格冲突、浪漫主义;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徐渭的杂剧。(六)明代诗文和散曲前后七子和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晚明小品文、明末文社;山歌与挂枝儿。八、清代文学(一)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歌颂爱情、提示科举制度的弊端、宣扬因果报应;借花妖狐魅以写人情、情节曲折离奇、多种小说模式;语言艺术;影响。阅微草堂笔记等。(二)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病态文人的揭露和讽刺、对理想的追求;讽刺艺术;结构;语言艺术。(三)曹雪芹和红楼梦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红楼梦的版本;对爱情的歌颂、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人情世故的描写、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网状结构;叙事角度的变化;语言艺术。红楼梦的续书;“红学”。(四)清代戏曲李渔的戏曲理论和创作;洪升和长生殿;孔尚任和桃花扇。(五)清代诗文词6钱谦益和虞山诗派;吴伟业的圆圆曲;“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词的中兴、“阳羡派”、“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常州词派”。桐城派;清代骈文。九、近代文学(一)近代诗文词龚自珍的散文和诗词;黄遵宪和“诗界革命”;梁启超和“新散文”;“南社”;曾国藩与“桐城派”。(二)近代小说和戏曲“小说界革命”;四大谴责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查目标:1.牢固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运作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熟悉重点作家作品和重要文学现象。2.能运用有关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鉴赏、分析和评论作家作品。考查范围: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和总体特征(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范围及分期(三)学习现当代文学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初期新文学创作(一)“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二)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三、鲁迅(一)现代文学的高峰(二)呐喊、彷徨综述(三)抒情叙事散文(四)浩瀚的杂文创作(五)杂文化的历史小说7四、郭沫若(一)女神的诞生(二)历史剧作及小说创作五、四大新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一)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主张与创作实践(二)创造社“为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三)新月社与新格律诗(四)语丝社散文的贡献六、30 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三种文艺运动及两条基本线索(二)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三)“京派”及其他作家(四)“海派”的文学创作七、30 年代五大小说家(一)茅盾: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二)巴金:青春咏叹到深沉的悲剧(三)老舍:市民社会的抒写者(四)沈从文:湘西牧歌的咏叹(五)李劼人:“大河”风情的彩绘者八、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一)曹禺戏剧艺术的贡献(二)夏衍、田汉、洪深的剧作风格九、现代诗的发展 (一)初期象征派(二)戴望舒及现代诗(三)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四)艾青: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十、40 年代文艺思想论争及文学发展(一)抗战文艺运动兴起(二)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8十一、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一)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文学概况(二)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三)张爱玲的传奇及流言(四)七月派的小说与诗歌(五)冯至和“中国新诗”派(六)讽刺文学的兴盛十二、解放区文学创作(一)解放区文艺运动(二)赵树理的小说(三)解放区其他小说家(四)解放区戏剧和诗歌十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一)毛泽东文艺方向在全国贯彻推行(二)影片武训传批判(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扬(四)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五)批判胡风集团(六)“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反右派运动(七)文艺“大跃进”和“两结合”创作方法(八)文艺政策的调整(九)“左”倾文学思潮升级和纪要(十)激进派在“文革”期间的文艺思想及其实践(十一)“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十二)“文革”文学的存在方式和特征十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说(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二)社会变革题材小说(三)“样板小说”十五、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9(一)政治抒情诗(二)叙事诗(三)青年诗人的探索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散文(一)颂世散文(二)讽喻杂文(三)民间私语(四)报告文学十七、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一)老舍的剧作(二)“第四种剧本”(三)历史剧(四)“社会主义教育剧”十八、“文革”结束后的文学事件、运动和思潮(一)思想解放潮流(二)现代主义思潮(三)1985 年(四)文学本体论问题(五)“重写文学史”十九、“文革”结束后的小说(一)伤痕小说(二)反思小说(三)改革小说(四)知青小说(五)寻根小说(六)先锋小说(七)新写实小说二十、“文革”结束后的诗歌(一)七月诗派(二)“中国新诗”派10(三)朦胧诗(四)“第三代”(五)艾青等人的诗二十一、“文革”结束后的散文(一)巴金等人的散文(二)报告文学二十二、“文革”结束后的戏剧(一)探索戏剧(二)风俗伦理剧(三)历史反思剧二十三、1990 年以来的文学事件、现象和思潮(一)批判夏中义和“左”倾思潮回流(二)人文精神大讨论(三)文学的边缘化和凡俗化(四)网络文学的兴盛二十四、1990 年以来的小说(一)长篇小说的繁盛(二)女性小说(三)“80 后”小说家二十五、1990 年以来的诗歌(一)先锋诗歌(二)“70 后”诗歌二十六、1990 年以来的散文(一)学者散文(二)其他作家的散文二十七、1990 年以来的戏剧(一)先锋戏剧(二)其他剧作家的话剧外国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