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苏大学信息化教育概论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江苏大学信息化教育概论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信息化教育概论考试大纲目录 考查目标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 考查内容2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5-102 考查目标信息化教育概论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体系,熟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和基本理论研究,会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与效率,结合理论评价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现代技术媒体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 15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概念解释题 30 分简答题 45 分论述题 45 分应用题 30 分 考查内容第 1 章 信息化教育概论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 定义) 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 6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 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论补充) 第 2 章 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 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33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 4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5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6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 第 3 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 2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 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5了解 Webquest 教案设计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 第四章 信息化教育环境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法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况第五章 教学信息资源开发1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 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价方法 5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价方法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件、积件(学习对象)、课程包、blog(补充)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 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1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 2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3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 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 45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 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 第八章 信息化教育研究 1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 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aect94 定义,aect2004 新定义) 3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 信息化教育管理与评价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 2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 3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5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信息化教育概论试卷样卷(南国农版)一、概念解释题(30 分)1.信息化教育 2.信息化教学过程3.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4.现代远程教育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简答题(45 分)1.试简述电化教育的发展。2.简述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3.简述探究发现法。4.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5.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三、论述题(45 分)1.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程序、师生关系和人机关系、优缺点等)? 2.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试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四、应用题(共 30 分)1.选取你所熟悉的一节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6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题1. 信息化教育 就是在现代教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3.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是指由信息化教育空间中各种物理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环境。4.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务。5.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二、简答题1.试简述电化教育的发展答题要点:电化教育发展中的三个阶段和两个转变(1) 1.电化教育阶段(1978 年以前);2.定义、内涵探讨阶段( 19781987 年); 3.学科体系形成阶段(1987 年至今)。教育技术学充分利用了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吸收前沿科学的方法论精华,使教育技术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完善了它的理论体系。(2) 两个转变:第一个是从以视听技术和材料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的视听教学阶段,向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的多媒体教学设计阶段的转变;第二个是从以教学过程设计为重点,到以各种学习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教育阶段的转变。2.简述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答题要点: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原理3.简述探究-发现法7答题要点:教学准备设置情景、熟悉任务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反馈与评价4.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1)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间 (2)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3)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4)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 (5)优化组合各种媒体的优势,促进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 6)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的形式,促进成果的共享交流。5.简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的教育。(一)开放性 ;(二)技术先进性 ;(二)自主灵活性;(四)资源共享性。 三、论述题1.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技术环境、教学程序、师生关系和人机关系、优缺点等)?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为辅,是当今教育的主题。(1)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 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 (2) 突出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留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创造性与个性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个性谈不上创造性。因此,现代教育非常重视促进学 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发展个性,对教师而言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则是鼓励各显神通,特别是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学得更 好,一般学生也力尽所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学习的成功。2.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试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如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加强与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在职教师 进行教育培训,但应切实注重全面培养和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他们懂得8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从事未来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概括来说,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发展对教师 的要求,熟悉并掌握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帮助教师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等。四、应用题1.选取你所熟悉的一节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章节名称学科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设计者 所属学校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2.2-1 12.2-2 22.2-3 3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9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对学生的要求教学媒体(资源)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 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 媒 体 在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分 为 : A.提 供 事 实 , 建 立 经 验 ; B.创 设 情 境 , 引 发 动 机 ; C.举 例 验 证 , 建 立 概 念 ; D.提 供 示范 , 正 确 操 作 ; E.呈 现 过 程 , 形 成 表 象 ; F.演 绎 原 理 , 启 发 思 维 ; G.设 难 置 疑 , 引 起 思 辨 ; H.展 示 事 例 , 开 阔 视 野 ; I.欣赏 审 美 , 陶 冶 情 操 ; J.归 纳 总 结 , 复 习 巩 固 ; K.自 定 义 。 媒 体 的 使 用 方 式 包 括 : A.设 疑 播 放 讲 解 ; B.设 疑 播 放 讨 论 ; C.讲 解 播 放 概 括 ; D.讲 解 播 放 举 例 ;E.播 放 提 问 讲 解 ; F.播 放 讨 论 总 结 ; G.边 播 放 、 边 讲 解 ; H. 边 播 放 、 边 议 论 ; I.学 习 者 自 己 操 作 媒 体 进 行 学 习 ;J.自 定 义 。板书设计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评价修正10促进迁移教学流程图个性化教学形成性检测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层次 检 测 题 的 内 容评价量表形成性评价感谢、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