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42《传播学原理》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42《传播学原理》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学原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要求传播学原理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3 小时,卷面成绩 150 分。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等。试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传播学基本知识,重点考察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1 传播要素与类型传播的概念及其主要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型(Linear model)、互动模型(Interactional model)和交互模型(Transactional model);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类型的相关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影响力;自我实现的预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特征的传播伦理。2 语言与非语言信息语言符号的本义和引申义;语言的象征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身体语言的特征、作用与管理;数据信息的作用以及分析和表达数据信息的主要方法;互联网技术条件下语言、身体语言、数据、图片和视频等多种符号的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名义倾向( intensional orientation)与实在倾向(extensional orientation ) ,包容性(inclusion)传播与排斥性(exclusion)传播;接受信息的心理活动特征,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语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3 媒介与内容媒介、内容、媒介产品与媒介产业的概念,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新媒介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条件下各种媒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媒介产品的竞争力与公信力;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与内容的关系,内容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与自律;互联网背景下媒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媒介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技术进步、社会制度与媒介产业之间的关系。4 媒介与大众媒介对大众的主要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大众社会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理论,沉默螺旋理论,知识鸿沟理论,意见领袖,第三人传播效果等等;西方传播效果研究的演变及其启示;媒介素养的概念,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大众媒介素养的意义和途径;全球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国家话语权,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5 媒介与政府媒介组织的概念、类别及其特征,把关人理论,媒介组织的公益性与赢利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媒介组织形态的影响;西方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主要理论:极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新中国传播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意识形态领导权与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关系,政府控制与媒介独立性的关系,舆论导向与媒介产业发展的关系等等;互联网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制度。6 传播学的学科特征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术渊源;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 、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霍夫兰(Carl Hovland)和施拉姆(Wilbur Schramm)等人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分析的主要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第三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 约瑟夫.A.德维托,人际传播教程(第十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4.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