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化学)专业介绍第一部分,学科专业介绍化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办学层次和学科比较齐全的一级学科,为我校四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有机化学学科 2003 年被确立为海南省重点学科,2006 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0 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 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学科所在化学与化工学院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制药工程系、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药用植物与香料开发应用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机构。现在,本学科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成果显著的教学科研团队。学科现有教授 20 人,副教授 16 人,具有博士学位 36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其中包括国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多人。近 5 年承担国家 973 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项目 90 余项,科研经费 2000 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90 多篇,被国内外同行在学术论文中多次引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 11 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申请专利 21 项,授权 8 项。学科已经在热带药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领域形成优势与特色。培养的研究生已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获得多项国家奖学金和海南省创新科研课题资助。第二部分,研究方向介绍化学教育方向现有教授 10 人,副教授 11 人,博士 15 人,省级教学名师 1人,校级教学名师 1 人;海南省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专家、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特聘培训指导专家 3 人;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持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其中省部级及其以上课题 4 项;著作 4 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 3 项。指导师范生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和优秀奖共三项。本学科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为主旨,立足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第一线,深入研究化学基础教学教育,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使化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推动海南基础教育(化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海南省 80% 以上的中学化学教师接受过我校的培养或培训,其中包括中学校长、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等。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与基础教育衔接,构建多元课程群,包括基础理论模块、实践技能模块和拓展模块;二是“以练带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锻炼,在该过程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迅速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三是以“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新型师资培训模式作为教研成果转化的试用点,培训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市县的数学教师。第三部分,培养目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898-65730357海南师范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编制表(专业型)招生领域(方向)名称及代码初试考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1 门)同等学力加试科目(2门)备注04501 学科教学(化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33 教育综合648 无机化学化学教育综合(化学教学论占50%,有机化学占 50%) 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上)1 专业课考试允许使用不含编程及存储功能的计算器2 不招跨专业考生招生单位负责人(签字): 招生单位(盖章): 2018 年 月 日海南师范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 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3)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基础知识 占 80%应用部分 占 10%综合部分 占 10%(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约 20 题,共 40 分判断题:约 10 题,共 10 分填空题:约 10 题,共 20 分简答题:约 5 题,共 50 分计算与分析题:约 3 题,共 30 分二、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无机化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此此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化学生活、生产、技术等相关问题。三、考查范围内容(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1)认识原子结构,理解电子云、原子轨道和原子轨道能级等概念;(2)认识 s、p、d 原子轨道形状,并能大概画出它们的形状;(3)了解基态原子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则,能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4)理解电离能、亲合能和电负性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应用;(5)理解化学键的定义、三种典型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概念;能判断一些常见分子的化学键型;(6)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和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在判断分子几何结构上的应用;(7)理解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并能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内容(二):化学反应基本原理(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体积、物质量浓度等概念;(2)理解化学反应方程的质量、能量变化关系并能掌握相关计算;(3)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等概念,初步掌握有关反应热、反应焓变的计算;(4)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限度和反应平衡常数等概念;掌握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5)理解勒夏特列平衡移动原理,并能应用它去判断化学反应的移动方向;(6)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内容(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周期律(1)认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价层电子排布、主族、副族、零族等概念;(2)熟记所有主族元素和常见过渡金属、稀有元素的符号及其价层电子排布;(3)理解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掌握相关应用; 内容(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化学式和配合物等基本概念;(2)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并能用这些理论去解释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几何结构;(3)理解配位平衡概念,逐级平衡原理、配位平衡常数和定义及相关计算;(4)初步了解配位化学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内容(五):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全面了解常见卤素、氧族、氮族、碳族和硼元素的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一些重要的相关反应;(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内容(六):非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全面了解常见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铝族金属元素的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一些重要的相关反应;(2)了解常见非过渡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内容(七):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全面了解常见铬、钒、钛、锰、铁、铜、锌族金属元素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一些重要的相关反应;(2)了解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题(八):溶液化学(1)理解溶液的定义、溶解度、浓度等概念;(2)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原理,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3)理解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等概念及掌握相关计算;(4)理解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原理、溶度积概念及相关计算;海南师范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化学教育综合 适用专业: 学科教学(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试卷分数 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二)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 相应的位置上。(4)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 第一部分 化学教学论 约 50 分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 约 50 分(四)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约 10 题,共 30 分推断题:约 2 题,共 25 分问答题:约 3 题,共 45 分二、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学教育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有机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学论基础课程,要求考生(一) 系统掌握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化学教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 系统掌握有机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化学生活、生产、技术等相关问题。3、考查范围A化学教学论内容(一) :导论(1) 能区分化学与化学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等相关概念,明确相互关系;(2) 知道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3) 列举组成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 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化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5) 能说出我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6) 理解国外学校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英美等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其特点。内容 (二) :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1) 理解“科学素养”的涵义及其由来、构成要素;(2) 能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发展变化及原因;(3) 说出化学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影响化学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4) 掌握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5) 了解新课改以前我国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材的特点;(6) 理解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理念;(7) 知道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表述、确立依据;(8) 能说出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结构;(9) 知道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内容 (三)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1) 知道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2) 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3) 会确定化学教学目标;(4) 能够编写一节课的化学教学设计。内容 (四):化学教学技能(1) 掌握一些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2) 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和方法(3) 理解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内容 (五): 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1) 理解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之间的关系;(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构成;(3) 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4) 了解现代基础化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及改革。内容(六) :章化学探究式教学(1) 理解科学探究的涵义;(2) 知道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3) 理解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4 )知道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5) 掌握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策略。内容(七 ) :化学说课(1) 掌握说课的类型以及说课的内容;(2) 会进行一节课的说课设计;(3) 理解说课的意义、概念和功能;(4) 掌握说课的程序、方法及技巧。内容(八 )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1) 了解我国化学教师教育的概况及发展趋势;(2) 掌握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3) 掌握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4) 认识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B有机化学内容(一) :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2)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3) 理解共价键的断裂与有机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4) 理解有机分子间常见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作用与氢键等概念;(5)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分清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所属类别。内容(二)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1) 认识烷烃与环烷烃的通式与结构特征;(2) 掌握烷烃与环烷烃的命名法则;(3) 认识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4) 熟悉常见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5) 理解和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小环加成反应等;内容(三)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1) 认识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征;(2) 掌握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法则;(3) 认识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结构和构造异构,掌握此类同分异构体的画法;(4) 了解常见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5) 理解和掌握烯烃、炔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主要为亲电亲核加成、氧化、聚合、电环化、双烯加成等反应;(6) 了解一些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内容(四) :芳香烃(1) 认识芳香烃的通式与结构特征;(2) 掌握芳香烃的命名法则;(3) 认识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4) 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 及其递变规律;(5) 理解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原理,能判断此类反应的主要产物;(6) 理解芳香性规则,掌握其应用;内容(五) :卤代烃(1) 认识卤代烃的通式与结构特征;(2)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法则;(3) 认识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4) 了解卤代烃的制备法;(5) 了解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重点掌握 Sn1、Sn2 亲核取代反应和 E1、E2 消去反应的机理,理解其影响因素;内容(六) :有机波谱分析要求:(1) 理解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分析的原理;(2) 掌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结构表征;内容(七) :醇和酚(1) 认识醇和酚的通式与结构特征;(2) 了解醇和酚的分类,掌握醇和酚的命名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