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传媒大学815《新闻实务》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传媒大学815《新闻实务》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新闻实务初试科目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进行具体的业务实践。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 80 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 70 分,考生根据 报考专业 (方向)选择题目答题。公共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 闻编辑 、新 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指定选作一(新闻学、舆论学专业):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报道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报纸、广播、 电视、网络等具体新闻业务实 践的能力。指定选作二(国际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学包括三大板块内容:国际新闻理论、国际新闻史,国际新闻业务。国 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国际新 闻业务考察国际新闻采访、写作、 编辑、评论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指定选作三(广播电视学专业):考试要求考生掌握新闻传播的系统理论知识;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特色;关注全媒体时代的前沿动态、理念、 趋向;注重实际业务的应用能力。二、考试的内容公共部分(80 分)(一) 新闻采访1( 新闻采访(1( 新闻采访定义(2( 新闻采访的特点(3( 新闻采访的要求2( 新闻采访的选题(1( 新闻线索(2( 确立选题的标准(3( 选题的方法- 2 -3( 新闻采访的准备(1( 采访准备(2( 采访提纲(3( 现场介入方式4( 新闻采访方法(1( 访问的原则与技巧(2( 现场观察的方法(3( 提问的方法一一一 新闻写作1( 新闻文本的特点(1( 真实准确(2( 简洁明晰(3( 具体生动(4( 用事实说话2( 消息写作(1( 消息定义及写作特点(2( 报道角度(3( 背景材料(4( 消息的导语(5( 消息的主体(6( 消息常用结构(7( 消息的常见分类3( 通讯写作(1( 通讯定义及分类(2( 深度报道定义(3( 通讯的主题(4( 通讯的选材(5( 通讯的结构要求(6( 通讯的常用结构(7( 人物通讯(8( 事件通讯- 3 -(9( 社会现象通讯(10( 解释性报道(11( 调查性报道一一一 新闻编辑1(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2( 新闻稿件的选择3( 新闻稿的修改4( 新闻标题5( 新闻稿的配置6( 版面编辑7(图片编辑8(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一一一 新闻评论1( 新闻评论(1( 新闻评论界说(2( 新闻评论的特点2(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1( 认识功能(2( 教育功能(3( 导向功能(4( 监督功能3( 新闻评论的文体发展(1( 政论主导时期(2( 新闻评论形成(3( 语体化进程(4( 个性化时期4( 新闻评论的要素(1( 论点及其要求(2( 论据及其运用(3( 论证的逻辑与方法5( 新闻评论的选题- 4 -(1( 新闻评论的评论价值(2( 新闻评论的选题原则6(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1( 按规格分类(2( 按媒体分类(3( 按内容性质分类7( 不同类型的评论写作(1( 立论性评论(2( 驳论性评论(3( 释论性评论指定选作一(新闻学、舆论学专业指定选作部分)(70 分)一一一 广播电视新闻1(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特点(1( 广播传播特点对新闻写作的影响(2( 电视传播特点对新闻写作的影响2( 广播电视消息写作的结构要求(1( 结构线索的特点(2(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3(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写作(1(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2( 广播新闻专题表达手段(3(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结构要求4(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1(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定义(2(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的要求(3( 现场直播5( 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1( 连续报道(2( 连续报道的采写要求(3( 系列报道- 5 -(4( 系列报道的采写要求一一一 广播电视评论1( 广播评论(1( 广播评论的类别:口播评论、谈话评论、音响评论(2( 不同类别电视评论的制作规律2(电视评论(1( 电视评论的类别:口播评论、谈话评论、 图像评论(2( 不同类别电视评论的制作规律一一一 广播电视节目1( 广播节目2(电视节目3(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4(节目设置5( 新闻节目6( 新闻性专题节目7( 新闻性杂志节目指定选作二(国际新闻学专业指定选作部分)(70 分)(一)国际新闻理论1新闻理论2国际新闻的定义3国际新闻的发展形态4国际新闻的特征5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6国际新闻相关理论霸权理论、软实力理论、文明冲突 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自由流动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霸权、媒介帝国主义理论、文化中心主义、东方学等。(二)国际新闻史1前新闻时期国家间的信息传递2国际新闻的形成与初步发展3国际新闻的兴盛和快速发展4当代国际新闻的调整与变化- 6 -5新媒体环境下国际新闻传播的全新格局6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7国际新闻传播的主要机构8国际新闻传播的重大事件9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人物(三)国际新闻业务1国际新闻采访2国际新闻写作3国际新闻编辑4国际新闻评论指定选作三(广播电视学专业指定选作部分)(70 分)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史论(一)媒介史1. 近代报纸发展的历史脉络(重要阶段、历史节点)2. 中外报业发展进程中的著名报纸3. 通讯社发展的历史脉络(重要阶段、历史节点)4. 通讯社发展进程中的 5 大世界性通讯社5. 广播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重要发展阶段、历史节点)6. 广播黄金时期的标志及其重大事件的传播7. 电视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重要发展阶段、历史节点)8. 电视全球传播的技术条件 9. 电视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10. 报纸、通讯社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 经济、技术等因素)11. 广播、电视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 经济、技术等因素)12. 中外广播界名人(起到推动作用、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13. 中外电视界名人(起到推动作用、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14.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15. 全媒体过渡时期的特征16. 互联网发明及传播史中的重要人物17.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7 -18. 网络视频的发展进程19. 手机视频的发展进程20.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二)新闻传播理论1. 新闻的起源与社会需要论2. 新闻的本源与认识论3. 新闻定义的代表性解释4.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5. 新闻价值及其要素构成6. 新闻伦理7. 新闻法规8. 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标准9. “新闻自由 ”的阐释10. 媒体的社会责任11. 新闻舆论监督12. 新闻舆论导向13. 新闻敏感与政治敏感14.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阐释15. “三贴 近” 、“走、转、改”与媒介生态16. 新闻专业主义17. “公共新 闻学” 的产 生与内涵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9. 新闻传播效果与收视率20. 新闻学的形成与研究对象第二部分 新闻实务(一)新闻采访1. 新闻采访的含义2. 采访的基本方法3. 广播采访与报道形式4. 电视采访与节目形态5. 人物专访- 8 -6. 调查采访7. 采访策划8. 采访心理9. 广播电视采访技术手段10. 广播电视采访共性与个性(二)新闻写作1.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2. 新闻写作的语体风格3. 新闻写作的表现手法4. 动态新闻写作要领5. 新闻专搞写作要领6. 新闻评论写作要领7. 广播新闻写作的听觉逻辑8. 电视新闻写作的视觉逻辑与听觉逻辑9. 新闻的主题提炼与角度选择10. 新闻的观点提炼与材料运用(三)编辑、编排、策划1. 新闻编辑的职责2. 广播节目编辑的基本规律3. 电视节目编辑的基本规律4. 网络新闻节目编排的特殊性5. 媒介融合背景下大编辑部的概念6. 新闻报道策划与实施7.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8. 电视有序传播与编排的关系9. 频道编排理念10. 媒介形象策划(四)新闻拍摄、剪辑1. 画面构图2. 拍摄角度3. 蒙太奇手法- 9 -4. 景别区分5. 剪辑艺术6. 运动摄影7. 拍摄手法8. 拍摄技巧9. 纪实摄影10. 新闻图片组合报道(五)广播电视新闻节目1. 新闻节目类型2. 新闻联播节目特点3. 专访节目特点4. 谈话节目特点5. 新闻直播6. 特别节目7. 节目形态8. 节目风格9. 节目标识10. 节目品牌三、考试的基本题型试卷结构:本科目满分 150 分。其中所有考生必做的公共部分为 80 分,分专业指定选作部分为 70 分。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判断题、 选择题、名词解 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