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之宏观经济学部分.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之宏观经济学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之宏观经济学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特点研究对象:微观: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后果(价格为中心价格理论)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国民收入为中心收入理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如何使其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表明(没有通胀及衰退)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经济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价格水平:通胀问题国民收入变动中的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测度指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GDPNDPGCPNNPNIPIDPI国民收入增长率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失业率:居民福利、社会稳定、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最密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价格指数表示通货膨胀率表示CPIPPIGDP折算指数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交互作用的研究三大经济部门:家庭、企业、政府三大市场: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货币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劳动市场国民收入决定的AD-AS模型总需求和总供给一起决定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既体现在经济理论上,也体现在经济政策上,在经济理论上,相同点: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而且形状相同,需求曲线一般都是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增加,供给曲线都是以向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上升,供给量会增加,不同点: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决定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也是个体商品的价格和成交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供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决定的价格和产出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社会产出总值,二者供求曲线倾斜的原因是不同的,在经济政策上,共同点是,二者都是政府运用一定经济手段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使之趋向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经济福利,不同点,微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纠正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失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如经济出现失业也表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加总法:总量分析方法注意: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GDP:概念: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价值增值:企业产品价值与从别的企业购进的原材料能源等价值之间的差额,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核算G DP的方法,1、生产法。由于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的总和,所以可以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求得。2、支出法。由于总产出=总支出,所以可以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求得。就是核算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为GDP=C+I+G+(X-M)3、收入法。由于总产出=总收入,所以可以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即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实际上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资本耗费)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税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两部门支出角度:总需求(国内生产总值):Y=C+I收入角度:总供给(国民收入):Y=C+SI=S投资-储蓄恒等式(事后的)三部门支出角度:总需求:Y=C+I+G收入角度:总供给:Y=C+S+T(政府净收入)I+G=S+T四部门支出角度:总需求:Y=C+I+G+(X-M)收入角度:总供给:Y=C+S+T+KI+G+(X-M)=S+T+KGDP变动因素: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名义GDP(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和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二部门经济:经济中只有居民(消费储蓄)和厂商(生产投资),企业投资是自发性的,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不会引起价格变动。(短期分析)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因此,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要增加均衡产出,就要增加总需求,公式:y=c+i E=y,(E为支出)表示剔除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收入)、实际消费、实际投资(意愿消费、意愿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产出条件:投资=储蓄。E=y计划支出=生产创造的收入c+i=c+si=s,(计划)消费函数(消费倾向):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及收入增加多,(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公式:c=+y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y收入引致的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消费曲线:线性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储蓄:收入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s=+(1-)y1-: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APSAPS,3、APC+APS=1MPC+MPS=1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利价分保)1、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决定因素,2、利率,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总和而定,替代效应:利率提高,人们认为减少目前的消费增加将来的消费比较有利,从而使储蓄增加,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使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人认为较富有,增加目前消费减少储蓄,就低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替代效应,会增加储蓄,就高收入者而言,利率提高主要会发生收入效应,可能会减少储蓄,就全社会总体而言,由这些人的增加和减少储蓄的总和的正负净额来决定,如以将来每年能得到固定金额为目的来储蓄,利率提高,可减少目前所需积蓄的本金,会降低储蓄,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货币收入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如果消费者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消费水平,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反之我物价下降,平均消费倾向就会下降,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4、收入分配,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大,因此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全国性平均消费倾向就越小,5、社会保障制度,通常来说,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居民越敢于消费,否则储蓄意愿要增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假定收入恒等式:y=c+i消费函数:c=+y联立:均衡国民收入y=+i1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ycs=-+(1-)y乘数论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 11三部门均衡条件i+g=s+t均衡收入y=+i+g-t1三部门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kg= 11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t=1转移支付乘数,ktr=1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kb=1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作用较小,因为有转移支付在里面形成储蓄,转移支付和税收变化改变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总支出和国民收入,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四部门m=mo+y对外贸易乘数dy= 1dx 1+乘数作用的限制条件,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也没有闲置资源,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减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从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会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5、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第十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产品市场:总产出(总收入)需要使用的货币交易量利率不变,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量不变影响产品市场影响投资利率上升产品市场:国民收入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第一节、投资的决定投资: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决定因素: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股票价格。一、实际利率与投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实际利率,投资值得,利率上升,投资需求下降(反向变动关系)投资函数:i=e-dre自主投资,d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越大越敏感,投资需求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MEI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收益。MEIMEC:利率下降时,投资增加,资本品价格上升(供给价格),r缩小,(MEI)所以MEI更能精确表示投资和利率的关系。二、预期收益,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预期增加,投资增加,2、产品成本,(主要),工资成本、新机器设备、投资需求,3、投资税抵免,使得投资增加,期限过,投资减少。三、风险,如果收益不足以补偿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就不愿投资。四、股票价格,托宾q说,股票价格上升,投资增加。IS曲线用来说明产品市场的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1推导i=si=e-dr s=y-c公式:y=a+e-dr1IS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产品市场是均衡的。IS曲线的移动,1、投资需求增加,向右移动,移动量=投资需求变化量x乘数2、储蓄意愿增加,向左3、政府购买,右4、税收,左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利率由货币的供给量(m外生变量)和货币的需求量(流动性偏好)决定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原因:它可以满足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因为收支在时间上不同步,需要货币支付日常开支。决定于:收入水平(主要)、惯例、商业制度。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换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多,所需货币量越大。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事故、失业、疾病,原因: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大体上与收入成正比。L1=ky(L1=交易需求+预防需求)k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y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原因:假定人们一时不用的财富只能用货币和债券的形式保存,人们可以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二者成反比利率高债券价格低迈进债券,抛出货币因投机持有的货币量减少,L2=hr(货币的投机需求)h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所以:货币需求函数L=L1+L2=ky-hr名义货币量M、实际货币量m、价格指数Pm=MP流动偏好陷阱: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持有的有价债券全部换成货币,有了货币也不肯买债券以免债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流动偏好趋向无限大,这时即时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货币供给:狭义(M1):流通中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广义(M2):M1+定期存款更广义(M3)曲线:M1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是外生变量,与r无关,为垂线,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交点E:利率的均衡水平r0,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货币的需求调节条件:m=kyhr=L故:y=h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