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祝同学们顺利上岸!2025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招生报考全新解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岑老师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5考研进行全新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北京师范大学专业介绍、报考条件、报考流程,招生信息、复试分数线、复试细则、录取办法,复习规划、辅导课程等几大方面。一、学院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我国媒体创新研究的重镇,开新闻传播跨学科建设之先河。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立足学界业界发展最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视野、宽厚学养和复合能力的全媒体高端创新人才。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同时拥有院士和“长江学者”的新闻院系。“长江学者”喻国明担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任学院“新媒体传播实验室”首席专家。学院打造高层次师资队伍,一批学者在学界业界产生广泛影响,学院SCI/SSCI论文发表量位居全国兄弟院系前列。培养方式:(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应尽快熟悉培养方案,根据培养单位开课计划及相关安排参加课程学习、实习实践、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等教育教学活动。(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按规定参加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实习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具体考试考查办法等相关规定按照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及成绩管理办法执行。(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根据培养方案和其他相关规定,参加规定内容的实习实践。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总结报告,认真完成实习阶段的各项任务,并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创造条件。以全日制方式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实习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其中到职业岗位上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实践环节未完成不予毕业。(四)专业学位研究生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最迟应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之前完成。具体要求参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管理工作细则。二、招生目录(参考24年)专业及方向:055200新闻与传播01新媒体与数字应用02智能传播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招生计划:2024年拟招收50人,含接收推免生25人左右;三、2025考研参考书推荐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近几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当代传播等专业期刊内容。2有关新闻与传播的信息与资料。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近几年的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写作当代传播等专业期刊内容。2新媒体领域的信息与资料。3与传播学相关的重要文献。拓展书目:1.网络新媒体导论喻国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新媒体用户研究彭兰,中国人民出版社;3.网络传播学概论匡文波,高等教育出版社;4.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喻国明;四、历年招生数据2024年:60/60/90/90/385;2023年:60/60/90/90/390;2022年:56/56/90/90/370;2021年:55/55/90/90/395;2020年:60/60/90/90/395;录取情况:2024年:一志愿复试38人,录取28人,录取最高分417,最低分388;2023年:一志愿复试22人,录取22人,录取最高分413,最低分390;2022年:录取全日制20人,非全日制9人,最高分400,最低分371;2021年:录取全日制16人(含1人专项计划),非全日制7人,最高分434,最低分397(323);2020年:录取23人,最高分413,最低分396.2024年本专业考研复试名单:五、2024年本专业复试安排复试形式:线下面试复试内容:英语听说、专业基础、综合能力。复试分值: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其中英语听说满分值为100分。复试成绩180分(不含)以下为不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为复试不合格。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录取办法:按专业,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六、2024年北师大新闻与传播专业课考研初试真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25*2)1、深度伪造技术在信息博弈中的影响2、设计因素对互联网交互产品的影响二、论述(50)网络霸凌的原因三、实务(50)希望工程35周年专题新闻(产品)策划。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简答(25*2)1、媒介奇观的含义与内涵2、文化工业的含义与特征二、论述(25*2)1、媒介融合十年来发展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2、媒体如何建立传播效果评估体系三、材料题(50分)1、版权保护挑战以及对策报考总结:真题风格:考察范围偏向于学界和业界的热点,不考察新闻史,不太适合死记硬背,更适合能够灵活作答、平时喜欢思考的学生。其次,北师大前两年取消了名词解释题型,但基础知识在24年以简答题的方式进行了回归,即如文化工业、媒介奇观。这也告诫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题型分布:题型主要是简答和论述,334还有一道实务题,题量少,分值大,这也意味着对于每道题目质量的要求较高。报考难度:北师大出题较为灵活,并且有京区985的Title在,竞争人数较多,难度还是有些大的,需要我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公共课最好也要冲到160+。七、新祥旭北京师范大学全科定制辅导课程1、官方微信公众号:新祥旭师范考研联盟2、适用对象:有志于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生3、辅导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辅导师资:公共课由新祥旭考研辅导机构金牌讲师亲自一对一,授课经验丰富;专业课辅导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辅导;如果对我们安排的辅导老师不满意,可以随时免费更换。5、辅导周期:从报名课程开始,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6、上课方式:线上或者线下,一对一授课,一对一答疑7、辅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报考院校专业的导学指南、考情分析;(2)、根据学员基础情况,制定专属授课方案和授课计划;(3)、初试科目的参考书目知识点串讲;(4)、初试科目重点、难点、高频点的精讲;(5)、提供本专业考研真题笔记等考研资料(6)、历年真题讲练,答题技巧指导;(7)、各阶段的测评、讲评、模拟等;(8)、从报名到考研结束、全程答疑、答疑免费及跟踪服务;(9)、其他课程服务:心理疏导等V:133-4100-4451(新祥旭岑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