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华中科技大学182-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2023年专业学位博士申请考核-报考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2023 年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 “申请 -考核”制招考说明 一、学院概况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71 年原华中工学院成立的机一系光学仪器教研室和激 光科研组。在中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老一辈领导的关心推动下,学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激光、光电 子等专业方向建设。经过 50 余年发展,学院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 2012 年 6 月,原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合并,强强联合组建了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院发展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2022 年 11 月,学校决定集成电路学院独 立运行。 2017 年和 2022 年 光学工程学科连续两轮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华中科技大学统筹光学工程、电子 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力量,规划建设“光电信息一流学科群”,纳入学校“双 一流”建设总体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建设。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招生 电子信息类别 下的 3 个 领域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光电信息工程。 学院承建的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在教育部多轮学科评估中均 名 列 A+学科。 2019 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年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一起入驻拥有 1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光电信息大楼。 二、师资队伍 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坚持优秀教师国际公开遴选,以高水平科研带动高质量教学。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30 人,包括教授(研究员) 42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41 人。学院与武汉光电 国家研究中心一道,推进学科发展和教育创新,已构建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 (含青年) 30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 人、国家优秀青年 基金获得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2 人、各类省级人才 26 人。 三、科研平台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 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物联网接入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等省部级重要平台,都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基地。 四、学科特色 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 “武汉 中国光谷 ”的光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科技成 果转化产生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华工科技、楚天激光、锐科光纤激光、安扬激光、帝尔激光等公 司的 发展壮大。上世纪 90 年代末,我院黄德修教授向湖北省、武汉市上书并建言献策,推动了 “中国 光谷 ”的建设,被誉为 “武汉 中国光谷 ”的首倡者。 学院 学科布局日趋合理和优化。以我院为责任主体建设的光学工程学科入选 A+学科,持续并列 全国第一,在瞄准国家需求,承担重大项目方面有较强实力。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形式, 打造面向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与行业重点企业共建了华中科技大学 -华为先进光技术联合 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高德红外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飞思灵光电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帝尔激光联合研究中 心、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联合研究中心等。 五、 毕业生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政府机关、国有重点单位、三资企业等,具体如 中航、中电集团下属研究院(所)、华为、 IBM、 Intel、 GE、 TI、朗讯、威盛、腾讯、中兴、长飞光 纤、武汉邮科院等。 六、 申请考核制 全日制 博士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和定向生( 专项 计划除外)。 学院研究生 工作 网址: 招生专业目录 及 报考条件 类型 学科(类别) 及研究方向 申请条件 专业 学位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 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1符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英语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CET-6)成绩 达到 425 分及以上 (须 提供 成绩 证书 及 中国教育 考试网 成绩 的截图 ) 。 涉及其他语种的,以国内相应语种六级或专业四级 成绩合格为参考。 ( 2)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 试( TEM-8) 合格; ( 3) TOEFL 成绩( iBT)达到 90 分及以上 ; 或 IELTS 成绩达到 6 分及以上;或 GRE 成绩达到 300 分及以上;或 GMAT 成绩达到 650 分及以上。 ( 4)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的学位证书 或毕业证书; ( 5)在国(境)外有 1 年以上(含 1 年)全 日制学习或研究经历(英语为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 授课语言),须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学历学 位证书或成绩单。 未满足以上条件 的考生 ,须参加学校统一组 织的外语水平测试 并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 ,才能 进入材料审核 。 3具有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取 得以下学术成果 之一: ( 1) 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 考生 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 (含录用 待发表 ) 与申请专 业相关的 SCI 期刊 学术论文一篇 ; ( 2) 本学科 GF 报告一篇 (论文有效期 3 年); ( 3)高水平学术会议论文(仅限在光学类的 OFC、 ECOC 和 CLEO(美国召开)、电路与系统 类的 ICCAD、 APEC、 IECON 和 DAC、微电子 / 集成电路类的 IEDM、 ISSCC 和 VLSI 会议发表的 正式论文; ( 4)已授权 发明专利 一项 。 ( 5)学院认可的 其他 成果。 4有 2 位专家推荐 和 报考 博导推荐 。推荐 专家 信 息由 考生 在 报名 系统 中提供 , 必须提供准确的邮箱 地址和手机联系方式。 专家为 报考类别相关的教授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 。 01 (全日制 )光电新能源 02 (全日制 )光电微系统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 网络、移动通信等) 00 (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00 (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 学位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 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1符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 有 2位专家推荐 和 报考 博导推荐 。推荐 专家 信息 由 考生 在 报名 系统中提供 , 必 须提供准确的邮箱地 址和手机联系方式。 专家为 报考类别相关的教授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 3. 单位推荐信和参与工程项目证明材料。 01 (非全日制 )光电新能源 02 (非全日制 )光电微系统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 网络、移动通信等) 00 (非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408 光电信息工程 00 (非全日制 )不区分研究方向 提交材料清单: 1. 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模 板 参见 附件 ; 2. 本科 、 硕士 阶段学业 成绩单( 须加盖 学校教务 或人事档案 部门 公章 )。 3. 硕士学位论文 ( 往届生提交 )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研究工作 进展报告 ( 应届生提交 ) 。 如涉密工作必须事先进行脱密处理。 4. 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 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5. 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注: 大学 英语四六级成绩除证书外 , 还须提供中国教育考试网( )查询结果 截图 。 6. 提供 2 名 专家 推荐信和拟申请博导的推荐信。 推荐专家 信息:我校将 通过系统向推荐专家发送邮件和短信, 由推荐 专家在线提交意见。 请 考生提 前联系好推荐专家,并 获 取准确 有效的联系方式 (邮箱 与 联系 电话 )。 推荐 专家 建议为考生的硕士导师,或与报考学科或专业类别相关的教授( 或 相当 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报考非全日制定向 工程 类 博士申请须提交的其他材料: 所在单位推荐信 1封,提供考生实际工作年限、参与科研及管理工作 情况,加盖人事部门公章,装入信封密封 。 报名 系统中上传 电子版 , 复试时提交原件 ; 主持或者作为骨干参与过重要工程项目,或正在承担相关工程领域的 研究项目证明,需提交项目申请书、验收报告或结题报告等材料中可 证明申请者参与该项目的人员名单 页(涉密 项目需由单位保密部门提 供 相关 证明 ) 。 材料提交方式: 申请 材料 提交及 缴费务必 在 2023 年 3 月 7 日 17:00 前 在我校博士“申请 -考核 ” 报名系统 完成。 学院 将对 申请 材料符合报考说明要求的情况 进行 初审 并 反馈意见。 已在 3 月 7 日 前 完成材料 提交及 缴费 的 考生可根据 反馈意见 修改或补充材料 , 截 止时间 为 3 月 10 日 17:00 前 (包括 推荐人在系统提交推荐意见 )。 系统关闭 后不再接收 补充 材料 。 联系人: 何老师 咨询 电话: 027-87558730 咨询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