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一、学院简介历史文化学院是我校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学院设有历史系、文化学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章开沅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敏教授曾担任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校历史学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设在本院。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史课程列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我校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是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学院资料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册,文物馆珍藏各类文物近3000余件(类)。近年来,学院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多种,发表CSCI论文200余篇。学院招收历史学专业(含历史基地班、历史教育、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本科生,历史教育为师范专业,基地班、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为非师范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师范)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历史学(基地班)侧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研究人才;历史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侧重于培养在文化遗产管理与利用、文化产业开发与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考取研究生比例保持在35%以上。学院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历史地理学、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等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史学理论、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史、区域文化史、经济社会史、文化产业、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并培养教育硕士(历史学科)。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彭南生获第二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游建西、刘固盛、刘筱红等15人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学院设有章开沅东西方交流学术基金、野泽丰奖学金、张舜徽奖学金、史苑爱心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多年来,我院为高等学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中山大学教授桑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虞和平、北京大学教授王奇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傅道彬、山东大学教授冯浩菲、北京大学信管系主任、教授王余光、苏州大学教授王继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朱英、周国林等一批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均出自我院。主要研究方向:01 历史文献学02 专门史03 中国古代史04 中国近现代史(系)05 中国近现代史(所)06 大数据历史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二、专业目录招生年份:2023年三、推荐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上下册),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编,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六卷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四、2022年复试分数线总分355;政治(46分);外语(46分);业务课一(138分);业务课二(分)五、2022年拟录取名单六、备考建议一、备考背景简述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作学术。但对于考研这件事,如果有机会,还是尽量试一试吧。笔者本科来自于某双非省属师范的历史学专业,其实一开始可能并未想过这个决定。直到后面经历了一些社会的毒打,才感觉到研究生学历确实挺有价值的。因为本科期间辅修了经济学,所以一开始的目标是某211财经类院校的应用经济学学硕。后来因为对该专业缩招和跨考的担忧,再三权衡之下,7月底到8月初的时候换了目标,选择报考华中师范的大数据历史专业。这算是个相对折中的方法吧,虽然现在也时常感慨本科期间应该好好学统计学和计量工具。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仍然有点曲折,不过好在最终上岸。现在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将自己经验分享出来,以供大家参考。二、关于华中师大的历史学及中国近代史(所)我所报考的大数据历史专业隶属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培养则依托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信息管理学院,因此本文接下来的分析主要是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而论。华中师大的历史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较为齐全,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下又分为专门史、文献学、古代史、近代史(系)、近代史(所)、大数据历史等方向。在招生人数方面,亦属于历史学名校中招生较多的高校之一,除去推免仍然能达到将近100人的规模,这在全国的历史学高校中都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历年也不缺乏竞争者。三、初试公共课的相关复习方法1.英语(一)关于公共课的复习策略,实际上是见仁见智。在这笔者仅就自身情况作一些阐释,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笔者大学期间四六级都是低分飘过,考研英语的最后的卷面成绩也只有69分。对于这个成绩,虽说不太满意,但总归未拖后腿。笔者以为,单词是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背单词应该是贯彻整个考研期间的事情,每天不一定要花多少时间,但有没有每天都背一点,很重要。笔者5月底至暑假期间都是在看恋练有词的视频和配套教材,看过之后再进行诵读。其实诵读的目的并不在于把单词默写出来,考研英语的阅读只需读懂、理解其中文含义就行。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恋练有词的学习太过耗费时间和精力,私以为其实也不尽然是这样。如果我们对于某个单词的理解能够做到视频中所要求的那样,脑海的映像+词根词缀+相近、相斥词,这便是一个较好的状态。因此,背单词本身便是长期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囫囵吞枣。英语的另一大模块是阅读,阅读提分的技巧无他,除了上文所讲的背单词,便是反复刷真题。关于“刷真题”,很多人都谈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刷?私以为这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而是每刷一遍,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单词有所精进,对真题的理解有所深化。因此,刷完真题后的纠错和巩固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总结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试着将有代表性的题归类,比如中心思想题、推理判断题、例证题、词义联想题等;另一方面,尝试自行翻译文章,尤其是长难句,然后再对照着张剑黄皮书的加以理解。至于作文、翻译、新题,个人认为这方面有三个老师是值得大家参考的,分别是王江涛、田静、宋逸轩。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模块与单词和阅读不同,属于通过短时间内的集中复习便得取得不错成绩的内容。因此,大家可在11月左右再开始也是完全来得及的,前期不必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精力,专业课和英语阅读才是前期复习的重要,俗语云“好钢使在刀刃上”。这部分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大家可根据这三位老师相应的教材和视频配套练习即可。2.思想政治理论就学情而言,报考历史学的考生大部分高中阶段便是文科生,因此对考研政治的复习本身便是驾轻就熟。因此,从时间节点上看,开始复习政治的理想时间是在8月-9月。建议先结合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徐涛的网课配合着看,权当是背书累了换换思维。到了9月中下旬,就可以跟着刷肖秀荣的1000题。具体怎么用可参照刷历年英语真题的方法,要看答案解析,自己错在哪,错误选项错在哪,通过反复的联系达到回忆、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之目的。一般而言,利用好肖秀荣的1000题,就足以应对考研政治的客观题部分了。主观题部分,主要是以跟随者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没有别的技巧,背就完事了。建议可以一个版块一个板块的背,比如先背马原四道题,再背毛概四道题,以此类推,这样形成在脑海中的知识框架是完整的。四、初试专业课的相关复习方法1.使用过的教材与视频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对于想要报考同学来说,现在不必纠结要考古代史还是近代史还是大数据,历史学(学硕)专业课考的都是313历史学基础,其内容是两通,即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教材首选是通行的11本教材,即:吴于廑的 世界史古代史两本、世界史近代史两本、世界史现代史两本、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两本、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两本。在暑假开始之前,这套书至少要大致过一遍,对于有些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一时无法有较深的理解,这也没有关系,但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其次是对于报考中国史的同学,可着重看一看以下两本书:分别是朱绍侯、龚留柱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也是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前者相对于通行教材更侧重学术动态,因此更适合考研复习,后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所编写的教材,不仅适用于初试,在复试也有用武之地。视频部分,B站上有阎步克、邓小南、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史,这个公开课很适合学习累了的时候看一看,阎老师讲的很细致,会带你读史料,然后分析。同样能在B站上找到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近代史,这个课程和章开沅、朱英老师编的那本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差不多,适合看完书后再来加深印象。世界史部分,宫秀华、周巩固等东北师大老师的课程同样能在这上面找到。2.“313”历史学统考的复习策略暑假的复习还是应该以教材为主,但需要有重点的看。中国古代史部分,毫无疑问,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应该是重点;世界古代史部分,古希腊、西罗马、拜占庭是经常考察的内容以上只是举例,具体的还是大家自己去把握。这里需要一本复习书,仝晰纲主编的历史学辅导全书,这本书几乎是统考复习人手一本。这本书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对可能以选择题型出现的知识点,在对应的文字下面划了波纹曲线。对可能以名词解释题型出现的知识点,在对应的文字上铺了浅色底纹。对题型练习中出现的各类题目,都找出对应的答案,并注明所在的页数。然后,对于知识点归纳整理部分不能包含的史料分析题,则在题后制定了参考答案。总的来说,专业课的诀窍两个字,背诵,长孙博上相关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至少要过四遍左右吧。但背诵不是唯一的途径,输入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输出。如何输出呢?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以专题形式自己尝试总结论述题。大家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自觉就会对重点内容有所注意。比如,复习到宋朝时候,会发现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的很大完善,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其加以整理;另一方面,宋朝的“祖宗之法”、王安石变法也是值得关注和整理的内容。其他一些大的专题,比如中国古代各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赋税制度变化、监察制度变化、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等等,虽然教辅资料上也有呈现,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自行整理,这样印象更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整理论述题这一步可以开始得尽量早一些,给后期背书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五、复试经验漫谈复试最重要的经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需要承认,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边界的,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所以,切忌不懂装懂。结合近几年的经验,复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考察、专业素养考察、英语口语。今年因为疫情,复试期间没有再安排笔试,对基础知识这部分的考察融入到了其它环节。因此,笔者接下来主要结合自身经验谈其他两个模块。专业素养其实是通过谈话来体现的。笔者毕业论文做的是清代财政相关的,然后老师问我有无看过黄仁宇关于明代财政的那本书,又问是如何看待其所谓“洪武型财政”的说法。然后我结合最近学界关于万历会计录的整理,说了下“洪武型财政”的缺陷。接下来,是列举建国以后的经济史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和代表性学者。因为没怎么思考,就只列举了两个,宋代的江南农业革命和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或早期工业化。其实类似的问题,如果稍微了解一点,多举一两个可能还会好一点,只要不是“不懂装懂”即可。至于英语口语部分,大家不必太担心。建议还是背好一篇自我介绍,然后准备几个关于自己学校、专业、为什么想考这个专业、学校、还有自己的家乡类似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抽签回答问题时,文不对题也不要紧,重要的是“说出来”。比如,老师问我的是“是否赞同贷款买车”,我因为词穷一直在扯“交通拥堵”。如果实在答不出来也不要紧,老师会换一些其他简单的问题问你。这部分,大家的分也差不多,所以准备时英语口语不应占据太多时间。至于复试有没有必要报班这个问题,如果想让自己复试更稳妥,有条件的话当然可以报,毕竟有很多面试逆袭的例子,面试可以找新祥旭的学长学姐,他们都是目标院校直系的学长学姐,对复试更有优势。【来源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与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