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中国海洋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4年考研)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咨询热线: 400-000-3363内部资料 免费传阅目 录第一章 学校简介2第二章 学院简介6第三章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考研招生简章36第四章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考研招生目录45第五章 中国海洋大学近三年考研复试线68第六章 2023年硕士招生常见问题解答90第七章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真题105第八章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经验130第九章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复习规划188第一章 学校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3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62项,授权发明专利13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9项。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有关指标“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5个本科专业8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6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长江学者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8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1项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5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个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111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第二章 学院简介001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与大气学院设海洋学系与海洋气象学系,承担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各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事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开展海洋与海洋气象的监测、预测、评估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及社会服务。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院的重要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博士点为物理海洋学、气象学(原海洋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物理海洋学是我国首批博士点(1981年),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被再度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学是我国第二批博士点海洋气象学(1984年)的拓展,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物理海洋学博士点所在的一级学科为海洋科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大气科学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一贯重视教学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迄今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奖多项。历经80多年的口授身传笔耕,汗水化作甘露,浇灌得桃李满园,心血凝为沃土,培育了群葩映辉。学院已培养出本科生四千余人,硕士、博士、博士后一千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我国自己培养的第1位海洋科学博士,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带头人、百人计划入选者,有国家机关的部(局)、司级干部,有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和众多的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他们为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002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是以声、光、电、磁、量子等物理前沿为基础,以微电子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与保密、新型超级计算等为重点,以海洋智能传感器、海洋智能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研发等为特色,以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生活等为依托,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研究教学型学部。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后历经海洋物理系、物理学系与电子系、技术科学学院等发展时期,1999年建制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3月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学部下设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技术学院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另有国家保密学院、软件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学部具有海洋探测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两大学科优势。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和海洋技术、人工智能、物理与光电信息科学三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有物理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地理学和软件工程六个一级学科和海洋技术一个交叉学科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信息工程管理方向)等类别(领域)专业学位。在卫星遥感、海洋探测、水下机器人及其导航定位等研究领域跻身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依托上述学位点,学部共设有学术学位硕士专业14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领域)10个;学术学位博士专业9个,专业学位博士专业(领域)2个。为响应教育部新时期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学部进行了产教融合培养改革试点,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企业和学校实行双导师培养,并选择我国科研力量雄厚的优秀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瞄准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方向进行理论和应用创新,为我国科技事业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端技术人才。003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国立青岛大学化学系。1959年创建海洋化学系,1982年和1986年建立全国首批海洋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化学点)。2008年被设立为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被批准立项建设,于2009年5月通过验收正式成立。“海洋化学”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海洋化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海洋化学课程团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团队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学院获评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海洋化学化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环境友好型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研究团队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2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化学化工学院下设海洋化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物理化学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学研究所、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海洋精细化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及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7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博导)38人。工程和实验技术系列40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教职工总数的53.7%。学院现有海洋化学及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点;有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12个学术型硕士点和化学工程1个专业型工程硕士点。每年招收硕士生100余人、博士生30余人。化学化工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训练,开设了多门海洋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学院研究生直接参与国际前沿的科研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关键化工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开发,在科学作风、学术思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和专利数逐年增长。学院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并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参加国内外的暑期学校、学术会议与科研合作研究,使研究生开拓了科学视野,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004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由我国第一个稀土矿发现者何作霖教授于1946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地矿系,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学院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设有地质学(海洋地质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海洋地球物理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均为省部级特色专业。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洋地质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地质学(海洋特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源与环境领域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在海洋科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有海洋地质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二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拥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地质学方向)。近10年来,科研教学软硬件建设投资超过2亿元,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多项国家海洋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要科技任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其他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在基础研究领域推进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多人次入选ESI全球高被引学者名录和ESI全球TOP1%学者名录;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我国首套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和4000米海底电磁采集站,填补了国内空白。005水产学院水产学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为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是国内最早的水产学科本科教育学科点,目前涵盖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学和捕捞学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拥有水产养殖和海洋渔业两个系,设有水产养殖、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捕捞学、渔业资源等硕士点和博士点,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点,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点,以及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水产学科人才培养层次最高、最齐全的高等教学单位。在过往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始终站在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我国水产界的核心和旗帜。学科作为国内首个硕士学位(1984)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86),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水产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和首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00)。2007年本学科被评为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3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2020年获得“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11计划2.0)支持。在2004、2007和2012的三轮全国水产学科评估中均获得第一名,在2017年公布的学科评估中获评A+,同年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牧海唯真,敏学笃行”的院训指导下,学院始终坚持“引领学科发展、强化教研结合,培养水产精英”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三全育人”的新格局,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水产领域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006海洋生命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源于1930年5月国立山东大学时期创设的海边生物学学科,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学科底蕴,是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学科之一。学院秉承“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基础厚实、勇于创新”的本科教育理念,下设海洋生物系、生物工程系和环境生态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三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共计拥有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设有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九十年来,为国家生命科学特别是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出了大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效惠、张致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等。目前有在校本科生86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余人,博士后40余人,外国留学生20余人。海洋生物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海洋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下,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机构,设有“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同时拥有山东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遗传学与种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在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发育与进化、海洋微生物学、海洋生物化学与生物材料、细胞生物学等方面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其中SCI论文6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20余项。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不同学科排名中,海洋生物学科实力不断提高。此外,海洋生命学院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了良好而畅通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渠道。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30余人次,派出留学生30多人,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课题近20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也是海洋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海洋生命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充分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为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007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青岛海滨,位于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是山东大学创建初期的校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学习和科研的良好氛围。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特别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学府之一,学科源远流长,也是我国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诞生地,学科在1946年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博士和博士后,也培养出第一位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外国博士留学生。1996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及2007年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依托优势学科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和博士后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及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三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院自1983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起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该学科内的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油与蛋白质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并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截止2021年12月,学院在册本科生51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22人,博士研究生122人。近年来,我院科研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近五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在食品安全方面形成行业标准4项,国家标准1项。主持/参与国家高技术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行业公益专项计划等共18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省部级项目7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承担企业科研项目38项,累计立项经费达8200余万元。食品科学是未来最有可能改变世界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沿学科,也是公认的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努力在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为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奋斗!008医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是我国高校较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前身为我国著名海洋药物学家、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先生于1980年组建的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海洋药物研究室。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特色的完整的药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已成为海洋药物研究领域一支重要的教学、科研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43人,副教授2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名、“国家优青”4名、“青年千人”1名、“海外优青”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教师中98.5%具有博士学位,76.1%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为教育部、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学院设有一个药学本科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药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药学和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药学学科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学院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为目标,深入开展海洋药物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学院拥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平台,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糖科学与糖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形成了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科技链条,构建了完整的海洋药物研发创新平台。学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研制的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等4个海洋药物及系列海洋功能制品,均实现了产业化;有4个类海洋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新药971(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2019年11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上市;荣获了海洋与生命科学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上述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学院位于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建有118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配备国际水平的仪器设备,与国内外诸多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009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为1980年筹建的海洋工程系,是以海洋为特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工科学院,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海洋开发工程与技术”学科群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学院设海洋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自动化与测控系,拥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工业设计、工程管理八个本科专业;其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入选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五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土木水利、机械、能源动力、工程管理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学生共2635人,其中本科生1568人,研究生1067人。学院为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牵头组建国际涉海大学联盟(IAMRI),学科带头人李华军院士任秘书长。拥有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智能装备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机电设备与仪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工程管理信息化山东省高校实验室等教学研究机构。2020年获批建设山东省首个和海洋工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0余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累计约1.85亿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45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国际专利3项),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核心任务,以专业与平台建设为基础保障,持续打造我国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工程研究创新基地和海洋工程技术转化基地。01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环境研究的单位之一。198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1990年获批我国首个环境海洋学博士点,2000年成为我国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2008年环境科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全国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能源与环保),2019、2020年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目前已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海洋环境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地质工程3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2011年获批国家首批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点,还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学科交叉设置的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在此学科点下招收博士生。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和“十一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海洋开发工程与环境保护技术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环境地质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支持。学院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大气转化、沉降的关键过程与海洋环境效应;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危害过程与快速检测技术;微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响应;滨海地下水污染与海水入侵防控关键技术;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新技术等方面,其成果国际领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学院将紧密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强化团队建设,密切国际合作,力争在未来10-15年,在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机制、海洋污染物环境过程、海洋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控工程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培养出若干海洋环境领域的领军人才,将学院全面建设成为海洋环境与生态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一流平台。011数学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源于1930年建立的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数学系,1932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1977年招收第一届数学专业本科生,1979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并建立数学系。历经数代数学人的努力,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于2007年成立数学科学学院。学院下设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大学数学教研中心、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目前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形成一支学科方向分布均衡,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授19人(含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超过90%具有博士学位,约50%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数学科学学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均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分别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480余人,研究生140余人。学院坚持基础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发展思路,在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科学计算理论与应用、分析与拓扑、组合最优化等多个领域已形成重要学术影响力,聚焦海洋科技的“海洋数学技术”学科方向在国内独具特色。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40余项,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973、863项目多项,其中多个项目面向海洋科技应用,为海洋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支持。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年会、ICSA(泛华统计协会)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聘任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并举办“海外名师讲堂”系列讲座等学术活动,与欧美、日韩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012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6年。多年来,秉承“精业博学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发展,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高、学科发展优势突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旅游学系和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应用会计研究所、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所、管理创新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人本价值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设置EDP培训中心,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培训与发展服务。学院现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经济与海洋产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旅游管理硕士(MTA)、农业管理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硕士为山东省首个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A级成员单位。2021年7月,学院与IMA协会签约共建CMA教育中心,推动管理会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学院助力学校获得“ACCA白金级认可教育机构”资质认证。企业管理专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近十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院历年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科研成果。长期以来,学院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强化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强调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历届毕业生均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013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山东海洋学院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经济学院专业设置逐渐多样化、特色化,已发展成为学术积淀深厚,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办学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是中国海洋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海洋发展学科群的主要支撑,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处于全国参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前三分之一水平;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建设学科。学院拥有中国普惠金融研究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和经济学系。学院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金融学、国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六个学术硕士点,国际商务、金融、保险、物流工程四个专业硕士点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金融学(包含金融学专业CFA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4个本科专业,招收培养本科生。其中,金融学和经济学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货币银行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603人,其中本科生949人,硕士研究生603人,博士研究生51人,迄今为止已累计培养毕业生6000余人,毕业生在外贸、银行等金融单位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建功立业,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十年来,经济学院教师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项。学院教师近年来在SSCI、SCI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家级报刊、CSSCI等国内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和转载有影响的论文8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近5年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市厅级奖项80余项。同时承担了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课题等150余项。为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了40余项重大应用创新研究成果。014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930年学校(时称“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为首任系主任。1993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我国著名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学者杨自俭教授为首任院长,我国著名功能语言学学者张德禄教授为第二任院长。现任院长是我国二语习得领域知名专家、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杨连瑞教授。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法语系、德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五系一部”、七个语种(俄语、西班牙语)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了外国语言文学“本-硕-博”完整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本科生894人、硕士生390人、博士生54人。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跨学科和跨语种设置研究方向,围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和区域国别研究四个方向形成16个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均为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下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予权,开设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朝鲜语笔译5个专业方向。本一级学科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基地,山东省“十三五”外国语言文学“创新平台”,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英语专业、朝鲜语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法语专业为山东省高校品牌专业,另有两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前20-30%(B)的百分位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已经进入全国本学科和专业的前列。近年来学院科研和教学成果喜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3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际招标研究课题16项,省部级人文社科课题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国家规划教材和译著160余部,在SSCI、CSSCI和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015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始创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