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分析(含真题、参考书目、初试复试经验、专业目录、录取名单、分数线)一、专业目录、初试复试考察内容(2023届)1、 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历史学系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或244法语348文博综合复试专业课:1125015 专业知识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8文博综合复试专业课:23050001 专业基础课二、初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博物馆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博物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谁的文化,詹姆斯库;当代中国博物馆、当代美国博物馆,段勇;思考埃尔金大理石雕,李洁译; 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潘守永;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吕建昌。文物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文物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书画,杨仁恺;瓷话中国,曾玲玲;极简中国古代建筑史,楼庆西。考古学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古学十八讲,张彦远;考古学通论,张之恒;3、 录取情况历史学系22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21人(不含一名士兵计划生),初试最低分350分,推免3人。21年录取名单:统考录取14人,初试最低分344分,推免7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2年录取名单:全日制统考录取12人,初试最低分342分,推免1人。非全日制统考录取2人,初试最低分347分,无推免。21年录取名单:全日制统考录取13人,初试最低分356分,无推免。非全日制统考录取5人,初试最低分333分,无推免。4、 复试分数线及录取明细2022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180分)总分(340分)2021年:政治/外语(50分)业务课(180分)总分(330分)5、 初复试经验初试:关于中大的初试考情第一节:考情 中大的文博专业分两个院系招生,分别是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以下简称社人院)和历史学系招生。社人院每年统考招收人数浮动在12个上下,历史学系每年统考招收人数浮动在18个左右, 社人院和历史系的初试题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报考之初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二者区别在于日后的研究方向及其相关课程上,社人院的偏考古、历史系的偏博物馆。社人的课除了基本的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其他选修课都是偏考古的,比如南方考古中亚考古艺术考古科技考古。历史那边是一些文物和博物馆方面的,比如书画,陶瓷,博物馆展览的课 复试上,会略有区别,具体我就不透露啦,大家可以上中大的社人院和历史系的官网看看复试详情,具体有什么要求侧重。复试由于人数多的原因,历史学系的竞争可能稍微激烈一点。 第二节:考纲 在官方网站上,我们只能看见寥寥数行的考纲内容: 没有给指定的参考书目、也没有特别具体的知识范围。But,我们可以特别注意黄字部分,说明中大的题目偏文博而非考古。So,中大文博专业课有两大难点。第一,由于知识体系庞大而又零散,加之未指定参考书目,考生不清楚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第二,文博知识浩瀚如海洋,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过于孤立、分散、难以背诵记忆,更难论述。 中大初试的题目为全部论述,9道中选6道作答,每道50分,一门300,政治英语各100,满分500。考题偏向博物馆与陶瓷、书画等文物学,相对不重考察考古内容。由于全是论述,相当6个小作文,略偏玄学。所以初试的难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2019年是真题的分界点,这年开始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换成只有论述,而且题目变幻莫测、灵活多变。每道50分,若少答了一道大题基本宣判死刑,相当刺激。) 其中,书画、陶瓷基本是每年必考的,对于这两部分同学们要重点复习喔。考古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基础,这两天的考古题通常是给定一个时空范围,任你自由发挥。 专业课的具体学习方法 第一节:博物馆学 起初,我用的是陈红京老师编写的马工程博物馆学概论。我把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划分为了4个部分。分别是博物馆学的基本内容、藏品管理、策展相关、运营四个部分。熟练掌握四个部分后,找一些针对性的题目练习。或者自己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出题”。 然后,熟悉了课本理论知识之余,可以看一些拓展书目论文,比如生态博物馆的专题、博物馆学定义的变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关系等等。了解各个内容的历史背景、发展变迁、具体措施,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观点。 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多去线下的博物馆参观浏览,看看每个展出的内容、原因、背景,结合知识细致分析。现在线咨询发达了,也可以关注一下著名的展览。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浏览网上看看国家博物馆的每个展出,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展出这个”,“这个展出有什么特色”,“这个展是怎样策划的”等等问题。 第二节:文物学和考古学部分 文物学的内容除了文物价值、文物鉴定等基础理论,还包括陶瓷、玉器、青铜、钱币、书画、墓葬、城址等等。这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文物学和考古很多内容是交叉的,所以复习考古学的话,也相当于把文物学复习了一遍。 这块知识我是用最直接、最基础的方法哈,一个字:背。具体过程分为以下4个序号部分。 感知。随便挑一本富有趣味性的专题书,亦或是专题纪录片,茶余饭后,花点时间看完,形成一点粗浅、形象的轮廓认知。 归纳。每个专题都找一本相对权威的书籍或者视频,它们基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那么可以梳理总结每个时代的背景、特征、代表器物。整理时,可以参考一丢丢百度,但绝不可以复制粘贴!因为百度网页上的描述多半艰深晦涩,或是乏于学术,甚至很多根本不精准。到时候识记背诵的时候只会精疲力尽、欲哭无泪。一定要用平实、易描述的语言进行概括。 输入。背背背,背了就多分。背也是有诀窍,讲方法的。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能用自己的学术性语言写下来就行。其次,反复背,多巩固。从10月开始背的话,每天背6个小时,大概要背到11月下旬。至少背6遍以上。第1、第2是最艰难的,可能需要占据近三分之二的时间,第3遍也挺难的,到了第4遍会轻松起来。5、6遍的时候,读一遍和背一遍的时间速度基本没什么区别啦。最后,不同专题有不同的识记小窍门。以石窟寺为例,壁画、形制、造像等都是根据时代背景会有特定的变迁规律,这里不多赘述啦。推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格,每天的背诵任务打个勾,一张A4纸大概能打几十天吧,2张足够啦。这时候,距离你打怪升级一步之遥! 产出。背完后思考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瓷器为例,从夏商原始瓷唐南青北白宋五大民窑元青花和颜色釉明清彩瓷。有哪些典型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们有哪些影响?从技术工艺、原料产地、社会风气、外销订单等因素逐个分析。当你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并且能够有条理的串联起来。无论题型怎么变,当考到“论述明代外销瓷”“论述宋元外销瓷”“评述景德镇瓷器”等真题时候,就可以有很明晰的逻辑思路,而且不怕字数不够。复试:中大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复试是在25号早晨,上午笔试,随后面试,当天出成绩,效率很高很刺激。我提前一天过去了。因为晚上睡得不错,第二天起来精神也很好,不过我还是紧张,紧张的手发抖(我买了一杯咖啡,在马丁堂门口等待的十五分钟里,我基本就喝光了,导致我笔试的时候极其想上厕所,但是时间紧张又不能去,发卷之前我还背了单词,运气非常好的是,正好考到了,所以拿到卷子我心情就很好,罗列了框架就写的很快。今年笔试是两个题目,第一题是试论考古学,文物鉴定,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二题是结合去过的博物馆,论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英文翻译大约是与考研阅读长度相当的一篇科普性文章,题目是埃及年代序列。面试部分,在笔试时会抽取面试顺序。笔试结束后,就在一楼中厅等候,然后按顺序进去。今年是有五位老师,坐在一个会议桌的一边,我坐在对面,先是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两个题,我很幸运,抽到了一个考古文化价值,一个博物馆展览策展的看法,这两个题我之前初试就有过思考,所以答的很顺利,老师有夸我答的不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后面的问题就是结合我去过的博物馆将前两个问题综合回答,因为我这个时候心情比较放松,所以我答的也还不错。面试的心态很重要,进去之前会很紧张,就多上厕所吧,进去的时候大方利落,会就会,需要思考就跟老师说需要思考,不会就说不会,不要扭捏,老师都是非常可爱的,而且对我们非常好奇,很好相处。面试完了就是几个小时等成绩的时光啦,我去外面吃了饭又溜达了一圈,很快就过了。下午大约四点半五点就宣布成绩了,老师出来念名单,一切就尘埃落定了。6、 考研真题(2022回忆版)一、论述题(9题任选6题,每题50分,多答不算分,答题前必须抄写题目)1、在博物馆展览陈列中,从策划阶段开始就有必要开展的评估工作,谈谈对其的认识2、评述对景德镇瓷器的认识3、评述近三十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4、举例说明博物馆如何更好的发挥教育功能5、从法理性和伦理性谈谈海外中国文物返还的认识6、举例说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实践7、举例评述汉唐时期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现及意义8、评述明清时期的主张画派及其艺术成就 9、谈谈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认识本文为新祥旭考研独家整理!新祥旭考研考博咨询热线(VX):18201388241或(QQ):20268756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