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介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1)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自 2007 年恢复招生以来,曾先后开设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3 个方向,鉴于学生报考情况及师资专业情况等综合因素,自 2019 年始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向。 专业建设十几年来,师资团队教学方面奋发努力、精诚合作,精心打造各类课程,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本专业有 7 位老师,其中教授三名,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几十篇,科研课题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科研经费约 200 万;学生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双百”奖学金等奖项,教师指导学生获得过北京市高校论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等奖项。 2.培养目标: 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明、具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现实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研究 方向 通过回顾中外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历史,特别是通过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传播路径、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传播效果的探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规律、传播经验和教训,探讨其理论与现实问题,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 化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网络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深化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该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受十七大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启发,结合我校传播学的优势学科设置的方向,此方向的设置为全国之首。 本专业方向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其中 3位教授 ,2 位副教授。本专业导师团队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本专业导师团队有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课 题包括国家级、省部级等,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科研经费充足。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专题研究等。 2.科研平台 科研机构“ 2 个基地、 2 个中心”: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教师在 CSSCI 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教师与学生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多个奖项。 4.学术交流 本学科教师参加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外省市的科研机构、高校组织的各种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已是常态,也为学生提供校际访学、参加会议的机会与便利。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的党政部门,国家和地方的媒体机构,以及国企、外企、民企等单位,也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担任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行政岗位的工作。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3)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是 2018 年 设立的专业方向。 2019 年,本专业 整合 全院力量设立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 义思想研究 ”方向。本 专业 有 7 位老师,其中教授 3 名, 发表相 关领域的论文 和 专著多篇( 部 ) ,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 (网络 安全 国 际规范与中国战略选择研究 ) 一项 , 其他级别基金多 项。 2.培养目标: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富有历史、正在实践并且未来广阔的实践 领域。本 专业的 培养目标是在 理论学习、 外 语学习和文字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塑造学生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 力 , 为将来 成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 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 下基础 。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01.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本专业 方向 研究内容包括 : 习 近平 新时代文化思想、习近平 外 交思想 、网络 强国战略思想 和总 体国家安全观等 。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其中 3位教授, 1 位副教授。本专业导师团队结构合理,梯队层次分明。从年龄上看,老中青结合,其中有 2 位教师是 60 后, 2 位 70 后, 3 位80 后。本专业导师团队有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导师团队主持的项目有 20 余项,经费近 60 万。 其中, 2018 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网络 安全 国 际规范与中国战略选择研究 , 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为网络强国战略为遵循,以 网络 空间国际合作为指针,正在网络安全国际规范领域进行扎实的研究。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 克思主义重要文献选读、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专题研究、习近平大国外交思想研究、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政党政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2.科研平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 专业教师在 CSSCI 期刊发表 论文 30 余 篇,其中 新华 文摘 、 人 大 复印 资料 转载 多篇。 4.学术交流 本 专业将为学生提供 校际访 学 、参加 会议的机会与便利。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1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研究 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基本内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内容、规律、功能、方法等方面不断守正创新。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本方向致力于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研究、新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与管理工作等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既能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结合新媒介、新载体、新渠道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研究方向将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探索紧密结合,基本理论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相结合,发挥院校优势,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向前进,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普及和传播服务。教学重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经典著作研读、政治传播与传媒政治研究。 2媒体融合发展与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方向 媒体融合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关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紧紧把握全媒体的整体走势和行业取向,依循媒体融合总规律,顺应时代脉搏,从政策层面、内容层面、传播层面和效果层面展开对学生的学术培养、思想教育和课程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可以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视角和观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领域,从而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才。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为:( 1)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2)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 3)传媒政治研究。 本方向的教学重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读、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政治学经典著作研读、传媒政治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