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前身是 1897 年成立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相关学科。 1998 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相关学科组建为现在的人文学院。 学院现设有 3个系、 16个研究所、 24个研究机构。学科涵盖文、史、哲三大门类,拥有 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4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以及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 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 个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和浙江大学一流骨干基础学科, 1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1个浙江省 A类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含中国史、世界史)、哲学三大学科门类进入学校拟建一流学科行列。 学院 2022 年计划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三个门类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一、招生方式 人文学院博士生招生 方式包括直接攻博、硕博连读以及普通招考三种 ,考核方式实施“申请 -考核”选拔机制。 二、招生专业 请查阅浙江大学 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人文学院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除国家专项计划外,原则上不招收定向学术学位博士生),直博生学制为 5 年,硕博连读生学制是硕士阶段与博士阶段合计 5年,普通招考博士生学制为 4年。 2 三、申请条件 (一) 直接攻读博士生 直接攻博,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复试后,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 (二) 硕博连读博士生 硕博连读生,是从已完成规定的硕士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国家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硕博连读生只能申请秋季入学,与普通招考的少数民族骨干生统一考核录取。 硕博连读生申请者经向学院相关专业线下申请及考核通过后,再登录学校研究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申请。 (三) 普通招考博士生 普通招考博士生,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校内外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或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人文学院招收的各类博士研究生除需符合国家和浙江大学博士生招生的规定条件外,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任一项(成绩有效期五年,2017年 9月以后成绩有效): 1.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成绩 460分及以上; 2.WSK( 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 3.托福( TOEFL)成绩达到 80分及以上(成绩有效期参照证书的有效期); 4.雅思 5.5 及以上(成绩有效期参照证书的有效期),但不认可3 雅思 Indictor成绩。 5.入学前三年内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 6.报考小语种的考生具体要求如下: ( 1)日语:通过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日语六级( CJT6)或日语能力测试( JLPT) N2及以上; ( 2)德语:通过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德语六级( CGT6)或取得歌德学院 B2 证书( Goethe-Zertifikat B2)及以上或德福考试( TestDaF) 3级( TDN3)以上证书或 DSH考试证书; ( 3)法语:通过法语专业四级考试或 DELF考试 B1及以上; ( 4)俄语:通过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俄语六级( CRT6)或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的 B1及以上。 7.少民计划、对口支援及援疆师资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要求:新大学英语六级 426及以上或旧大学英语六级合格及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 WSK( PETS 5)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 申请者在申请前应确认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者将不予录取;在学期间或毕业后如发现申请材料、前置学历学位等弄虚作假,相关后果由申请者本人承担。 四、申请程序 (一)直接攻读博士生 1.申请时间 直接攻博生具体申请时间详见浙江大学关于 2022 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安排的通知及人文学院相关通知。 2.“报名阶段只须填报学院(系)、专业、方向,不选择报考导师。” 4 3.考生须在线 和纸质 提交以下材料: ( 1)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在曾从事过的科技活动中获奖或表现突出的书面证明; ( 2)一份包括学习以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不超过 3页 A4大小的 PDF格式文档); ( 3) 有至少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全文手写 )。 4. 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 2021年 9月 20日 -9月 22日, 各学科通过邮件和短信通知复试考生。 5.复试综合考核时间 各学科通知初审通过的申请人参加复试的时间和具体流程,复试综合考核在 2021年 9月 26日前完成。 (二)硕博连读博士生 1.申请时间 春季线下申请时间和程序: 2019 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时间安排在2021 年 10 月,申请程序参见人文学院关于 2022 年春季硕博连读(硕转博)有关事项的通知。 秋季线下申请时间和程序: 2020 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时间安排在2022年 3月,申请程序参见人文学院关于 2022年秋季硕博连读(硕转博)有关事项的通知 硕博连读博士生网上报名申请时间见浙江大学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简章的相关通知,具体申请程序参见学校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通知。 5 2.考生需在线和纸质提交以下材料: 浙江大学在校研究生硕博连读申请表 (在线生成的 )、有至少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全文手写 )、硕士期间成绩单、外语证书原件、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计划 1份( 1万字以上)。 3.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 截止申请后 1周内,通过邮件和短信通知初审通过考生。 4. 复试综合考核时间 春季复试综合考核时间为 2021年 11月下旬,具体通知见人文学院网站公布。 秋季复试综合考核时间为 2022 年 4 月上旬,具体通知见人文学院网站公布。 (三)普通招考博士生 1.申请时间 申请者在浙江大学 2022 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报考信息。 2.“报名阶段只须填报学院(系)、专业、方向,不选择报考导师。” 3. 考生需在线和纸质提交以下材料: ( 1)“申请一考核”制信息登记表; ( 2)一份包括学习以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不超过 3页 A4大小的 PDF格式文档); ( 3)攻读博士学位以前在高等院校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单(成绩提供单位盖章); (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往届生)或论文摘要和目录(应届生); 6 ( 5)学术论文代表作(不限是否发表),参与课题的证明,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 ( 6)一份 3000字左右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 ( 7)最高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往届生)或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提供的在读证明(应届生); ( 8)有至少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全文手写 ); ( 9)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 10)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 11)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提交考生所在省(市、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签字盖章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 ( 12)对口支援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人事部门盖章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 13)以在职人员身份申请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人事部门盖章的同意报考的证明,证明中同时须有 “考生被浙江大学录取后,同意该同志辞职”的说明; (14)在读博士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名截止日前需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处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 15) 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必须于 2022 年 3 月 31 日前递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4.材料寄送截止日期为 2021年 11月 25日,以寄出的时间或邮件发送的时间为准。 5.初审通过公布时间和方式 7 截止申请后 2周内,通过邮件和短信通知初审通过考生。 6.复试综合考核时间 复试综合考核时间为 2021年 12月下旬至 2022 年 1月上旬,具体时间以正式通知为准。 普通招考博士生招生 具体程序和要求参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 -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实施细则。 本招生简章各项要求未尽事宜,参照浙江大学 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执行。 五、咨询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晖 电 话: 88273199 邮箱地址: 邮寄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 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人文大楼 425室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1年 9月 29日 附件 1: 博士生申请 -考核制信息登记表 .docx 附件 2: 专家推荐信 .doc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