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信息+X”多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培养专项计划招生简章.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信息+X”多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培养专项计划招生简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信息+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项目特点 “信息+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信息学部牵头负责,与工学部和相关学 部协同建设。“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主动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瞄准信息学科发展前沿,设置若干 领域的交叉培养方向。 二、招生目录 序 号 招生学科 名称(代码) 导师组 (带*的为 主导师) 招生学院 (系)名称 交叉学 科名称 拟研究的学术问题 招生对象的专业背 景要求 1 光学工程 (080300) 方伟*, 彭笑刚 光电科学与 工程学院 化学 光、 电激发下单量子点荧 光性质研究 光学工程或物理背 景 2 光学工程 (080300) 李强*, 肖刚 光电科学与 工程学院 新能源 科学与 工程 光热转换及应用 光学工程、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材料学或者热能与 动力工程背景 3 电子科学与技 术(080900) 史治国*, 徐晗 信息与电子 工程学院 生物学 针对社交障碍的电磁调 控脑神经信号机理与应 用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神经生 物学等相关专业 4 电子科学与技 术(080900) 卓成*, 田梅 信息与电子 工程学院 临床医 学 基于 PET 等多态分子影 像的智能化精准诊疗 信电、通信、电科、 或计算机背景,具 有扎实的数理基 础、电路或编程能 力 5 信息与通信工 程(081000) 余官定*, 瞿逢重, 吴叶舟 信息与电子 工程学院 船舶与 海洋工 程/数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声通 信和水声网络 信息工程、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电子 科学与技术 6 控制科学与工 程(081100) 赵春晖*, 王福俤, 闵军霞, 陆燕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生物学 利用统计建模和机器学 习算法发展医疗大数据 分析方法及应用, 包括研 究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 能技术的健康监测和评 估方法、 建立癌变预警诊 断和疗效预测等分析方 法以及针对人类衰老与 长寿的转化医学研究 控制、计算机、生 物信息学、统计学、 医学、癌症基因组 学、分子生物学和 生物化学等。 7 控制科学与工 程(081100) 王智*, 曲凡 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院 临床医 学 基于被动式声学的胎儿 成长全过程监测; 非接触 式的人体参数与运动态 势识别; 基于人工智能的 医学影像分析 信息、医学、数学 8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081200) 巫英才*, 张辉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体育学 体育大数据的可视分析 数学、计算机、自 动化、控制等专业 学生。 序 号 招生学科 名称(代码) 导师组 (带*的为 主导师) 招生学院 (系)名称 交叉学 科名称 拟研究的学术问题 招生对象的专业背 景要求 9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081200) 刘新国*, 胡兴越, 李建华, 李海峰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 临床医 学 人体运动建模与康复训 练 包括但不限于: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 应用数学、临床医 学。要求具有良好 的数学基础、程序 设计能力。 10 生物医学工程 (083100) 何宏建*, 包爱民 生物医学工 程与仪器科 学学院 生物学 神经精神疾病的多模态 跨尺度影像学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神 经生物学、神经病 理学、基础医学等 相关专业背景 三、招生规模 本中心共招收 10 名;每位主导师限招 1 名。 四、招生办法 参照招生学院(系)的博士招生录取办法。 五、 招生对象 仅限招收直接攻博生和硕博连读生。 六、奖励办法 1优秀本科生通过推荐免试被录取为直接攻博生的,入学后颁发10000 元/人“新生奖学金”,以激励产 出创新性研究成果。 2.交叉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完成主学科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要求的基础上, 直接攻博生完成所交 叉学科 5 门及以上专业课程,硕博连读生完成所交叉学科 3 门及以上专业课程;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所交叉学 科的课程辅修专业证书。 3. 多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可授予相应主学科的博士学位,并颁发交叉培养荣誉证 书。 4. 多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浙江大学学术新星计划项目、赴国(境)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 养或短期学术交流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或优先资助。 七、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 方伟(主导师),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于胶体量子点的量子 光源、 基于微纳光纤的光学非线性和量子光源、 光学微腔与腔量子电动力学等, 在Nature Commun.、 PNAS、 PRL、JACS、Nano Lett.、Opt. Let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SCI 引用 2600余次。 彭笑刚(合作导师):浙江大学化学系“千人计划”教授,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2011 年,汤森路 透公司发布的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榜单,彭笑刚教授名列第八。主要从事胶体量子点的合成及其机理等 方面的研究,在 Nature、Nature Materials、JACS、Nano Lett、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权威刊 物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0 余篇,被引用超过10000 余次。 联系方式:wfang08zju.edu.cn,0571-87952016(方伟) 李强(主导师),湖南湘潭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1 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高能效硅基/金属光电材料、器件及其在光通讯、能量利用方面应用,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 果。第一/通讯作者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Nanoscale、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 论文40 余篇,SCI 他引总数超过700 次。在国际会议上做邀请 报告20余次。 为2018年国际表面等离激元与纳米光子学国际论坛 (ISPN 2018) 程序委员会主席 (TPC Chair) , 2017 和2018 年国际超构材料会议(META 2017、2018)光热转换专题组织者,多个国际会议(AOPC 2017 等)程序委员会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肖刚(合作导师),工学博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太阳能与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方面的 研究工作,发表 SCI 论文 50 多篇,ESI 高引论文 1 篇,SCI 他引 800多次;授权国际专利 2 件(日本、澳 大利亚),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0 多件;获得软件著作权 5 件。任 SCI 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编委。受邀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杭州市萧山区“科技进步奖”评委。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 员会委员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专委会第一届新能源学组委员、 中国内燃机学 会特种发动机分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qianglizju.edu.cn,0571-87951628/1506873147(李强) 史治国(主导师),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Network 编委,IET Communications 编委,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培养人员。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于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9 年12 月晋升副教授, 2014年12 月晋升教授。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11 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宽带通信研究组(BBCR)进行合作访问研究。2012 年获浙江 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 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 年获日本JSPS Invitation Fellowship。已 授权发明专利 21 项,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论文已被引用 1400 余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863 计划子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 徐晗博士(合作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05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 随后分别在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和纽约大学医学院任助理研究科学家和 研究科学家,期间获 International Rett Syndrome Foundation 奖学金。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 讯作者发表在Neur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等国际期刊上,其中 2 篇论文被 Faculty of 1000 推荐。 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 研究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 (培 育)项目资助。 联系方式:shizgzju.edu.cn,18857157592(史治国) 卓成(主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浙江大学百人计划 A 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美国英特尔 公司有多年研究及管理经验,目前担任IEEE TCAD(CCF-A类)等多个 IEEE 期刊编委及国际会议技术委员 会成员,主要从事低功耗及 3D 芯片,机器学习算法及硬件加速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 2016 年 DAC 最佳论文提名,2018 年CSTIC 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就无人机平台设计的深度学习架构获得2018 年DAC 系 统设计大赛全球第二名。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录用论文60 余篇,为IEEE 高级会员。 田梅(合作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 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曾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诊 断影像部助理教授,现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滨 江医院副院长、 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PET / CT / MRI / SPECT / 光学等多模式、代谢和功能影像)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目前应邀担任多个核医学会刊编委,获得第 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联系方式:czhuozju.edu.cn(卓成) 余官定(主导师),浙江大学信电学院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访问学者。担任 IEEE JSAC,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GCN, IEEE WCL, IEEE Access 等IEEE 期刊的编委或客座编委。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 97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等研究项目。曾荣获 2016 年度 IEEE 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研究员奖(IEEE ComSoc Asia-Pacific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人工智能与无线通信、无线网络的交叉研究等。累计发表论文 120 余篇,累计引用次数达 2500 多次。所培养的学生获得浙江大学竺可桢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优秀博士 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瞿逢重(合作导师),浙江大学海洋传感与网络研究所所长、教授。2002 年和 2005 年本科和硕士毕业于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2009 年博士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其后继续在该校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1 年加入浙江大学任教。 201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主要从事水声通信与网络、海洋观测、石油工程等信息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担任多 个 SCI 期刊编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二十余篇。 吴叶舟(合作导师),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传感与网络研究所。2003 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 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导师为徐俊明教授,2007 年1 月至2012 年7 月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数 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存铨教授;2012 年7 月至2014年6 月在香港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研究,合作 导师为臧文安教授;2014 年入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图论中的流理论和圈覆盖问题。在 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B、 SIAM Discrete Mathematic、Europe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联系方式:yuguandingzju.edu.cn(余官定) 赵春晖(主导师),控制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机器学习、数据解析与应用、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等。 已发表国际知名期刊 SCI 论文 90 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授权发明专利 14 项。近年已主持 10 余项科研项 目,包括国家自科基金优青、重点、面上以及省杰青等。先后获得省部级多项奖励,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 一、二等奖各一次、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曾获全国百篇优博提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一届 自动化学会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过程控制青年奖等,现为 IEEE senior member。先后九次获得控制领 域会议的优秀论文奖或提名奖等。担任两家国际知名 SCI 期刊的 AE、国内控制领域权威期刊的 AE 等,担 任国际自控联化工过控以及Safeprocess 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过控专委会与故障诊断专委会等委员。 王福俤(合作导师),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 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 是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运用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多学科前沿实验技 术,以基因敲除小鼠、斑马鱼及人群流行病学为实验手段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是铁和锌)代谢的分子及遗 传机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多个离子代谢重要新基因,是国际领域知名专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2 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 计划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在 Nature Genetics、Nature、Blood、Hepatology 等国际著名杂志 发表论文 80 余篇,五年内论文他引近 600 余次;主编专著 3 部;申请专利 7 项;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做大 会学术报告。 闵军霞 (合作导师) , 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 博导。 2006 年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 2006-2010 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系博士后;2010-2014 年任诺华(Novartis,美国)肿瘤部新药研发团队负责 人,主要负责整合分析多种组学大数据发现肿瘤新型分子靶标及 CAR-T 的优化研究。2014 年,加盟浙江 大学并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浙江省千人”创新学者及“浙江省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CAR-T的 全程优化研究;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人类衰老与长寿的转化医学研究。多年来在美国从事肿瘤生物学的应用性研究并取得系列突出成绩。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做大会学术报告。先后获得包括诺华科技创新奖、诺 华肿瘤药物研发最佳业绩奖等一系列奖项。 陆燕(合作导师),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 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揭示妇科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和(2)发展 高通量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平台。 综合实验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人类群体和动物模型 中的疾病基因功能。研究最终目标是在妇科癌中发现新的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记及其药物靶点。 联系方式:chhzhaozju.edu.cn,13588312064(赵春晖) 王智(主导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感知与定位研究组(http:/www.cpszju.net/)负责人。主要 研究: 声信号与阵列信号处理、 移动目标定位与追踪、 多传感融合与移动计算、 压缩感知与协同信息处理、 物联网与工业通信网络协议。负责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面上),国际合作课题 (中法先进研究计划、中英爱丁堡、中德联合项目、中葡联合项目)等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等 20 多项。 发表 SCI 和 EI 收录论文 100 余篇,其中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SP、IEEE TMC、IEEE TPDS、IEEE TII、 IEEE SL、IEEE CL)发表论文 1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项;物联网领域专著 1 部。2018 年,在微软 全球定位比赛荣获 3D 组声学分组第一名。 曲凡(合作导师),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国妇幼 保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培训基地执行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英国皇家医学会 Fellow。 研究不孕相关疾病病理发生机制和中西医结合诊治以及胎儿生长全过程监控。 首届江浙沪中西医结合优秀 青年人才奖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医坛新秀),浙江省医学重点 支撑学科生殖内分泌学学科后备带头人,2015 年度国际结合医学研究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兼职担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名誉高级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欧盟 第七框架计划FP-7 重点研究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1 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Obesity Reviews 等国际期刊 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0 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8.483。任 PLOS ONE、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等多本 SCI 收录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荣获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10)、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1/4)。 联系方式:zjuwangzhizju.edu.cn,18658100255(王智) 巫英才(主导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担任计算机院 长助理,并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副主任。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可视化、可视分析 和人机交互。他 2009 年从香港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10 年 5 月到 2012 年 3 月在加州大 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 年5月至2015年1 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研究员。他迄今为止 已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60 余篇。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 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 项目 1 项、重点支持项目 1 项,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 1 项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项 目1 项。他是亚太可视化年会IEEE PacificVis 2017、中国可视化年会 ChinaVis 2016 和 2017等的论文 主席。 张辉(合作导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教授、博导,毕业于德国波茨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是 国家一级运动员、国际级裁判员和一级教练员。现为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求是”特聘教授,兼任国际体育 计算机科学协会(IACSS)秘书长(2017-2019)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国际高级研究员(2018-2020)。曾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国家体育总局第29 和第30 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一等奖 (2009,2013),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以及科 技部“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科技奥运先进个人”(2008),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2008 年北 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奖(2008)等荣誉。 联系方式:ycwuzju.edu.cn,0571-88206682-527(巫英才) 刘新国(主导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2001 年在 浙江大学学习,分别于 1995 和 2001 年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2003 年全国优秀博士 学位论文。2001 年-2006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先后任职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申请并取得授权 4 项美 国发明专利。从 2006 年 4 月至今,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入选 2006 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 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访问研究。主要从事计 算机图形学、 视觉、 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 50 余篇。 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项,863 计划项目 1 项,参与完成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获得 2017 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 胡兴越(合作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 床工作 30 余年,专长于神经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包括各型癫痫、帕金森病、面肌痉挛及各型肌张 力障碍。率领邵逸夫医院卒中中心通过了国际 JCI 认证,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 JCI 认证的卒中中心。举 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A 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学习班”二十届。获得浙江省和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 步奖两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等五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 SCI 收录二十余 篇。现任职务有: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三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浙江大 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卒中中心主任 、 肉毒毒素治疗中心主任、 低颅压诊治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有: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 疾病学组成员、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分会副主委、国家卫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常务 委员。 李建华(合作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康复医学临 床工作 25 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与关节损伤康复,尤其是在疾病肌肉痉挛诊治、盆底功能性障 碍疾病康复诊治方面有深入研究。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其中 SCI 文章 5 篇,主编或参编康复医学教材 10 余本。现担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盆底障碍康复学组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 复分会主任委员兼盆底障碍康复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 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运动 医学杂志编委。 李海峰(合作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1999 年毕业于浙江 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同年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损 伤高危儿的超早期筛查及神经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围绕小儿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尤其是脑性瘫痪与孤独症 谱系障碍的防治策略, 牵头制定全国性脑性瘫痪共患癫痫、 肉毒毒素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规范等专家共识。 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罕 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浙江 省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遗传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联系方式:xgliucad.zju.edu.cn(刘新国) 何宏建(主导师),理学博士,生仪学院副教授。2005 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2011 年获浙大博 士学位,期间于 2008 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心访问学习 18 个月。20112013 年进入浙大光电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 年进入浙大生仪学院参与筹建浙江大学脑影像科学技术中心 (CBIST),并工作至今。2015 年底晋升为副教授,次年获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资格。近年的研究围绕校级 3T/7T 磁共振平台,重点关注人脑结构和功能相关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发展,及相关的临床应用。已在相关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0 多篇。现为 IEEE TMI, IEEE TBME,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等杂志 审稿人,IEEE/ISMRM/OCSMRM 等学会会员。同时也是脑与心智毕生发展研究中心(CLIMB, 中科院心理研究 所),中国人脑图谱(宣武),帕金森影像联盟(宣武)等多中心项目的共建成员。 包爱民(合作导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人脑库研究分会副主 任委员、浙大医学部中国人脑库副主任。分别于1989 年和1997 年获得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 学位,于 2003 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7 年于荷兰皇家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做博士后研究,2007 年10 月加盟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长期从事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 经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聚焦于下丘脑、额叶、Meynert基底核等脑区以及神经内分泌学病理改变,在对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应激假说”和抑郁症发病的性别差异机制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以第一和/或通讯 作者在行业著名期刊如Brain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 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联系方式:hhezjuzju.edu.cn(何宏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