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1.中国封建社会读经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2.比较卢梭和夸美纽斯自然教育思想。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现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捆绑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学习成绩服务的;第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任务都推给心理老师,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没有建立师生共同解决的局面;第三,将心理问题看作心理疾病。根据心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并提出对策。三、综合分析题(共 50 分)当前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学生,一种是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教师教学生学,属于传授接受型学习;另一种是探究问题的模式,属于问题探究学习。请你自主选择一个教育主题,阐述第一种教学模式(传授-接受式)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真题解析一、论述题1.中国封建社会读经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如何形成的?读经做官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这里的“经”主要是指儒家经典,这一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进入仕途,其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不同历史时期可以窥探出其形成过程。(一)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之前,教育主要被贵族阶层垄断,随着私学的发展和学术下移,受教育权不再只是王公贵族的特权。如,孔子认为在论述教育目的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即学习是做官的一个途径,把做官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这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作了准备。(二)秦汉时期:独尊儒术与读经做官的形成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在文化教育上所采取的宽松政策,虽然给各学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是各学派之间相互争雄,势必危及政治思想的统一。这被封建统治者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所察觉,董仲舒是其中较杰出的一员。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应居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从而提出“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太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同时,也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太学产生以后,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则盛极一时。3.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鸿都门学的创办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是宦官为抵抗官僚势力而办。鸿都门学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董仲舒认为得不到贤才的原因之一是汉初不养士,不办教育;原因之二是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不当。针对第一个原因,董仲舒提出设立太学的主张。他不仅把太学看作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针对第二个原因,董仲舒建议加强选举的严格管理,实行“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的独尊儒术、兴太学和重察举的建议成为汉代的三大文教政策。三大文教政策,可以视作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具体化,也可以看出董仲舒非常注重儒家经学教育。(三)隋唐时期1.崇儒兴学。唐代立国以后,为了振兴儒学,先后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第一,提高孔子和儒生的地位;第二,推崇儒学,统一经学。2.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1)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唐初的统治者重视兴办学校,又重视利用科举。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是科举赖以发展的基础;科举考试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是联通学校教育与从政为官的桥梁。随着皇权的稳固,政治形势转入和平发展时期,统治者越来越重视科举的政治作用,科举渐居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受轻视,居于次要地位。学校教育要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成为科举的附庸。(2)科举影响学校的培养目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为了充实国家官员队伍,所以科举考试就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平民百姓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必须经由科举考试的途径,才能跨进入仕做官的行列。科举以功名利禄的刺激,带给民众提高社会地位的希望,从而调动民间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民众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3)科举影响学校的教育内容。学校既已成为科举的附庸,被迫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科举考试什么项目有什么样的知识要求,学校必定要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4)科举直接影响学校的考试方法。学校为了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科举考试的要求,特别重视考试的训练,并作系统的考试安排。在平时督促学生学习,进行阶段或年度考核,都尽量仿照科举考试的方法。总之,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学校教育有实在的导向作用,使学校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四)宋朝1.王安石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2.朱熹一生编撰了多种理学教材,其中影响最深广、最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元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章句集注取士,从此,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教科书,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之久。朱熹把此书作为教科书,说明非常注重经学教育。(五)元明元朝书院传授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书和理学家的著作。明朝科举制进入鼎盛时期,确立了八股取士制。第一,统治者高度重视科举,建立科举定式,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程序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第二,八股文成为固定的考试文体,预示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第三,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主张“科举必由学校”,只有接受学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从此,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读经做官的形成过程来看,这一教学模式的形成与教育家的推动、政策的推动都有很大的关系。读经做官是中国古代官本位思想的体现,这一模式和思想对中国读书选择的影响较为深远。2.比较卢梭和夸美纽斯自然教育思想。卢梭和夸美纽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都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适应儿童发展的天性。两人生活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对待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有所不同。(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奠定了其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1)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自然教育原则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天性。主张“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指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教育目的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是身心健康,能力强盛的新人;他们完全为自己而活,不依附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教育的要求:一是正确对待儿童;二是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自然教育的实施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这一时期主要进行体育,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第二阶段,儿童期(2-12岁):主要进行感官教育,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经受由自己的过失而招致的后果,从而自己纠正错误行为。第三阶段,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力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青春期(15-20岁):主要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自然教育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鲜明的把儿童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其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卢梭的思想影响了几代教育家,如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杜威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教育发展的主线之一。(二)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和谐发展。他把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视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重要内容。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应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的要求。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规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遵循这些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应该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夸美纽斯力图将以往零散的教育经验加以理论化,引导人们注意遵循教育规律,而且使教育理论在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给人们教育思想上的解放以重大的启示,使教育理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三)对比1.相同点(1)教育遵循自然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教育学的高度拉开自然主义教学的序幕,他提出要培养身体、智慧、德行、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试图从自然界中探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来指导教育实践。他之所以提出了这种思想,是希望把人从教育神权下解放出来,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卢梭是继夸美纽斯后再次提出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人,他认为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中取得主动的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2)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夸美修斯在大教学论等著作中提出,儿童的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教育应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及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儿童“顺应他的天性倾向发展”。卢梭的“自然”主要是指不受外界干预,非人为的意思。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他认为教育的适应性要求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实施。2.不同点(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目的不同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做准备,宗教思想始终贯穿其教育实践中。卢梭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自由人”。抛开宗教成分,卢梭深刻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教育和经院学校对儿童的摧残,第一次维护了儿童的权利。所以,卢梭在夸美纽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最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也更加明确。(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象的不同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即“泛智教育”,因此,夸美纽斯的教育对象是全部人,他认为一切适龄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学习。卢梭认为穷人是不需要接受教育的,因为穷人能够从自然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中接受应有的教育,能自然地成长为人,所以卢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的子弟。(3)“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年龄划分不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卢梭在爱弥儿中设想了四个教育阶段,分别是:幼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青春期15-20岁。夸美纽斯和卢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背景虽不同,但是都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一重点,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二、材料分析题(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能够让学校、教师等主体明确任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基本任务如下:1.对全体学生开展来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4.满足学生的心理教育需求,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 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1.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2.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单一。如为发动家庭、其他科目和学校的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4.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要多样。(结合文章或自己的话语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出特点。)(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生心理健康可界定为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要有正常的智力、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交往和环境,能主动寻求、探索自我发展途径,能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如下:1.专题训练心理素质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1)判断鉴别。这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检测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此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唤起情感共鸣或引起震撼,激活心理能量,激发接受训练的积极动机。判断鉴别强调情境化、生活化,鉴别的内容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2)策略训练。策略训练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3)反思体验。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我认知与评价。反思环节一定要强调“三自”,即自觉、自发、自控。2.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心理上的协助与服务,帮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而使其获得自助的能力与意愿,以便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同感、尊重和真诚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促进条件。3.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还可以在三种途径的基础上自己结合材料多写几条)三、综合分析题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是教学过程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中外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另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主动探取知识为特征的问题/探究教学。(一)传授-接受教学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1)阶段: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是教学起始的重要一环,但也是教学过程始终应重视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问题。感知教材。学生在教学中的认知,往往是从感知教材入手的。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一环。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上而要引导他们把感知的教材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巩固知识。巩固知识是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继续获取新知识的必要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培养记忆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时能迅速地再现出来。运用知识。这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的阶段。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换为能力。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检查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二)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也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1)阶段:明确问题。探究学习是从引导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入手,探究学习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经过探究、分析等认识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提出与明确具有启迪性、诱惑力和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弄清楚事物的特性、规律、因果关系及其价值,这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和中心一环。做出结论。做出的结论既要有确定性、简明性,又要留有余地。同时,结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2)运用问题-探究教学要注意: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获取真知的探究目的上来。(三)创设情境:(自己可以创设任何一个情境)1.创设情境:(自由创设)2.传授-接受式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结合自己创设的情境进行说明。)(四)总结1.运用传授-接受教学要注意:要根据具体情况有创意地设计教学过程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活泼的、多种多样的,它不可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基本式”,机械死板地按六个阶段教学;完成预计的教学阶段任务也不可机械死板,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灵活机智地进行。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缺点: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缺乏教学民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书本知识为主,易脱离社会实际;教师讲得多,学生课堂活动少,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注重面向集体忽视个体指导。(这里的优缺点都要结合你所创设的这个情境来进行分析。)2.运用问题-探究教学要注意:优点: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困难与喜悦,使其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具体、实用、牢固,形成的能力更加切实、有效,养成大胆怀疑、小心验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缺点:工作量大,费时多,不够系统;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对教师的要求高,缺乏充足的图书和仪器设备的配合。(这里可以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只需要提一下问题-探究教学)总之,在教学上我们要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若期待学生便捷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则以传授接受学习为主;若期望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创造性,则以问题探究学习为主。片面强调某一种而贬低另一种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