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F0708会计专业综合考研复试真题.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F0708会计专业综合考研复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F0708会计专业综合考研复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F0708会计专业综合考研复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长沙理工大学F0708会计专业综合考研复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杖沙理工大修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考试科目: 会计专业综合考试科目代码:F0708评分细则一、论述题1、答案要点:(30分)(1)企业发展阶段及股利政策、财务战略的类型(10分)企业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股利政策类型:现金股利和非现金股利政策财务战略:扩张型、稳健型、收缩型。(2)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股利政策和财务战略类型(20分)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初创期,现金需求量大,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 策一般釆用非现金股利政策。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 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 型财务战略。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 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釆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 釆用高现金股利政策。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成略。2、答案要点:(20分)(1)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6分)政府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政府审计 的特征: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民间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 审计。民间审计的特征:委托性、有偿性、独立性。内部审计: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在部门或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 法性、合规性和效益型进行审计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的特征:服务的 内向性、业务的多样性、作用的显著性。、(2)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主要区别(8分) 主体不同: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方式和独立性不同:政府审计:强制审计,审计独立于被审计单源位,是 无偿的审计;民间审计:受托审计,审计独立性是双向独立,是有偿服务;内部审计: 自行审计,审计独立与所审其他职能部门。 审计内容不同:国家审计:审计内容是各级政府及部门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收支 运用情况;民间审;十:来审计内容是应立即非盈利组织的全部或部分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 活动;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是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和本部门,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 审计目的和作用不同:政府审计的审计目的或作用是行政监督,审计报告对象是 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的见证和服务,审计报告对象是受托人与社会 公众;内部审计的审计作用是管理与参谋,审计报告对象是本单位负责人。(3)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6分)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都属于外部审计,基本职能都是监督,尽管在监督的纯粹性、完 整性上不一致,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相同之处),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 部审计的联系均是从不同角度加强监督。二、分析题1、答案要点:(40分)1)涉及会计核算(10分)(1)货币资金核算(由出纳担任收付款及日记账的核算、相关票据的签发);(2)应收款项核算(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 预付账款、坏账准备核算);(3)金融资产核算(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债权 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债权投资减值准备)(4)存货核算(材料核算、产品成本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库存商品核算、存货跌 价准备核算);(5)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6)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核算(在建工程核算及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增加、减 少、报废、出售及租赁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7)流动负债的核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短期借款等核算);,(9)长期负债核算(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核算)(10)所有者权益核算(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核算、其他综 合收益)(11)收入、费用、利润核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主 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 用、本年利润、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会计核算)2)涉及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10分)(1)应收款项核算中应收账款核算涉及会计政策总价法还是净价法选择,一般选 总价法核算;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涉及账龄估计坏账百分比。(2)金融资产核算涉及会计政策选择是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债权投 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中涉及按公允价值计价还是摊余成本计价 政策选择,对于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可收回金额估计属于会计估计。(3)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时,涉及存货发出釆用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 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涉及可变现净值会计估计。(4)长期投权投资核算涉及成本法与权益法会计政策的选择,长期投权投资减值 准备的计提涉及可收回金额的估计。(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为自有固定资产涉及计提折旧方法选择及折旧年限估 计、残值估计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中可收回金额估计均涉及会计估计。(6)收入、成本、所得税会计政策。收入核算涉入完成合同法与完工百分比法会 计政策选择。生产成本计算涉及品种法或分步法、分批法核算方法会计政策选择;制造 费用方法涉及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计划成本分配率法、生产工人工资比 例法等会计政策选择;所得税涉及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政策选择。3)(10 分)如果财务人员对子公司投资产生误解,将会导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 项的会计核算。财务人员对子公司投资产生误解,可能会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错误,如果 属于当前差错被发现,直接按差错更正方法更正当年会计差错,如果上年或以前年度会 计差错未被更正,但已超过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表尚未报出时,视为调整事项,按调 整事项准则调整会计报告年度期末数或年初数或本期数或上年初,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予以披露。4)(10 分)该公司为股份企业,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 益增减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要披露:(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确定及说明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确定。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 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A、会计报表项目计算基础。会计计最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 值和公允价值,例如存货是按成本还是按可变现净值计量等。B、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这主要是指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做出的对报表中确 认的项目金额最具影响的判断。 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该公司应当披露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 素的确定依据,这些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对资产、负债 的账面价值进行最大调整。(2)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对于前期差错更正要在附注中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 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 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3)调整事项披露:一般情况下,在会计调整中需要披露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 是“一致性披露”;二是“重要性披露气其一:一致性披露。凡是调整后本年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与上年会计报表的年 末数和本年数不一致的地方,必须进行披露,为一致性披露。其二:重要性披露。有些会计调整事项,不会导致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数据出现差异, 但是,这些经济业务非常重要,如果不进行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 判断。对于这样的一些会计调整事项所进行的披露,就称为重要性披露,比如资产负债 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就属于这种情况。特别是重大差错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与计 算结果与对财务报表期初数或期末数的影响。2、答案要点:(10分)该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按步骤设置明细账对L产 品进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制造费用、废品损失进行归集,拟釆用分步 法进行成本核算。归集各步骤生产费用在半成品(或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可以釆用不算在产品成本方法、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成本、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 定额比例法进行核算。N公司需要将短期投资股票与债券大部分进行转让,将转让本金及投资收益用于并 购生产L产品类似的企业或购买厂房、机器设备、招聘更多生产工人扩大生产规模,增 加销售人员与广告宣传,开发与L产品更高端的产品,改善工艺,降低材料、人工及能 耗,降低变动成本,提高毛利率,实现企业转型,还可提升产品质量,实行优质优价, 提高L产品盈利水平。考试科目:会计专业综合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