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906无机化学2019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师范大学906无机化学2019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科目:906 无机化学本无机化学考试大纲适合于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化学教学论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无机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无机元素化学的主要性质以及无机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理论知识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素等非金属元素、铜族和锌族、钛、钒、铬、锰、铁等金属元素的基本知识,利用无机化学原理解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结构等内容。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一)化学基础知识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和相关计算;理解道尔顿分压定律和气体扩散定律的要点,熟练掌握有关计算;掌握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及计算。(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掌握相关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盖斯定律讨论和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并掌握这些反应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成热、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学会用G 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掌握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掌握温度对G 的影响,重点掌握各温度条件下 G 的计算以及热力学分解温度的计算;理解范托夫等温方程,掌握压力和浓度对G 的影响以及非标态 G 的计算。(三)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实验测定方法;掌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理解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和实验数据建立确定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掌握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半衰期的概念;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能熟练运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活化能和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机理、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的要点和催化剂、催化反应的相关知识。(四)化学平衡 掌握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能够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多重平衡规则;能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定量关系;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几种热力学数据之间的联系;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移动定性判断的依据,能够定量讨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建立定态、激发态、量子数和电子跃迁等概念,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能层、能级、轨道、自旋等概念,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不确定原理;重点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量子化条件,学会推算核外电子可能的运动状态数;理解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径向分布图的意义;熟练运用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按照原子轨道能级图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掌握各族元素价电子构型的特征,建立元素价电子构型与元素所在周期、族、区之间的联系;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物理意义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六)化学键理论概述 掌握离子键的特征及晶格能的计算方法;学会划分离子的电子构型,掌握离子电荷和离子半径对晶格能的影响;掌握共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会分析分子的成键特征、结构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会用该理论处理第一、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及简单的异核双原子分子,掌握键级的计算及其对化合物键型、稳定性的影响;了解金属键理论和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结构;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会判断分子的极性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种类,掌握氢键的形成和特征;(七)酸碱解离平衡 重点掌握酸碱质子论和电子理论,了解强电解质理论,理解离子氛、活度、离子强度等概念;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 pH 的意义,了解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多元弱酸、弱碱分级解离平衡的计算;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掌握缓冲作用原理以及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熟练掌握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 pH 的缓冲溶液的要领;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pH 的计算以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八)沉淀溶解平衡 熟练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理解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掌握 Ksp的意义;掌握溶度积原理,能够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以及盐效应、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条件及相关计算。(九)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电池符号的表示方法;了解电极电势的由来,掌握原电池中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的关系,学会由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强弱以及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熟练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的方法,特别是离子电子法;重点掌握能斯特(Nernst)方程及其有关的计算与应用,熟悉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能判断电极电势的变化趋势,学会使用 pH-电势图、元素电势图和自由能 -氧化态图;了解各种实用电池以及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十)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定义、结构和命名方法;了解配位化合物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立体异构;理解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熟练运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掌握影响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因素,特别是软硬酸碱理论、螯合效应、中心与配体的关系等因素对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理解配位解离平衡和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并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十一)碱金属碱土金属 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存在、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焰色反应和部分离子焰色反应的特征颜色;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和臭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碱性、溶解性规律;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盐类的溶解性、热稳定性规律以及它们的重要性质;了解锂的特殊性及对角关系锂和镁的相似性。(十二)硼族元素 了解硼族元素的通性以及硼单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掌握硼的氢化物、含氧化合物、卤化物的制备、性质和结构,重点掌握缺电子化合物的性质特征以及乙硼烷的结构、多中心键,特别是氢桥键的特点;了解铝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用途和铍与铝的相似性;掌握惰性电子对效应对主族金属元素性质的影响;简单了解镓、铟、铊。(十三)碳族元素 了解碳族元素的通性、碳的同素异形体和单质的性质;掌握碳的氧化物和碳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硅单质、硅烷和硅的卤化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以及硅酸及其盐的制备和性质;了解硅酸盐和分子筛的结构、用途;掌握锡和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本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锗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十四)氮族元素 了解氮族元素的通性、氮和磷的成键特征及其单质的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重点掌握其酸碱性和还原性的递变规律以及铵盐的热分解;掌握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重点掌握硝酸盐的热分解和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鉴别;掌握磷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磷的卤化物和硫化物的性质以及砷分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十五)氧族元素 了解氧族元素的通性及氧、硫的成键特征;掌握氧气、臭氧的制备、性质和用途;掌握氧化物的键型、结构、制备、性质和过氧化氢的工业制备方法、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硫化氢、硫化物、硫的不同氧化态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了解硫含氧酸的衍生物、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以及硒、碲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十六)卤素 掌握卤素的性质、结构和用途,特别是卤素单质的提取与制备;掌握卤化氢基本性质、结构、制备和用途,特别是氢卤酸的制备和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递变规律及成因;掌握金属卤化物的制备、性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递变规律;掌握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重点是掌握氯的含氧酸的酸性、热稳定性及氧化性递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十七)氢和稀有气体 掌握氢的成键方式,氢气的制备与性质以及氢化物的种类、制备和性质;了解稀有气体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重点掌握价电子互斥理论对稀有气体化合物结构的判断。(十八)铜族和锌族元素 掌握铜族和锌族元素单质的提取、性质与用途;重点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盐类以及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以及 Cu( I )和 Cu( II )、Hg( I )和 Hg( II )之间的相互转化。(十九)钛副族和钒副族 了解钛副族和钒副族单质的性质、制备和用途;简单掌握钛的氧化物、卤化物、钛酸、偏钛酸及其盐的性质,以及钒的氧化物、卤化物、含氧酸盐的性质;(二十)铬副族元素和锰副族元素 掌握铬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以及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重点掌握铬的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及性质和锰单质及 Mn( II )、Mn(IV )、Mn(VI) 和 Mn( VII )的化合物的制备、性质。(二十一)铁系元素 掌握铁系元素单质的性质、冶炼和用途;重点掌握 Fe(、) 、Co( 、)、Ni() 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用途及其典型反应,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和水解性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铁、钴、镍的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重点掌握过渡元素小节的内容。(二十二)镧系元素 了解镧系的通性以及我国稀土元素的概况;掌握镧系收缩的实质及其结果。二、说明主要题型可能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