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新闻客观性原则.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新闻客观性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新闻客观性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咨询,请加 VX:xxxzhang321(新祥旭张老师)第四章 新闻客观性原则一、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1客观性理念客观性理念,我们曾经定性为“资产阶级”,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的思维产物,不科学的。“客观性”理念的出现,伴随着以下三方面的历史背景:(1)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的转变。(2)19 世纪以来哲学认识论关于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3)传播科技的发展(照相术、电影、电视等)支持着客观性理念。还有需要说明的是,开放的文化环境,也会迫使作者减少主观性,不得不多少接受“新闻客观性”这种意识。2一般的公正“一般的公正”即“共同的公正”,指在报道新的事实、争论双方的观点时,报刊一般应该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平衡的态度。报刊面对的每一事件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报刊本身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社会性的传播媒介,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只报道自己赞同的观点或偏爱的事实,而要尽量表现出公平的态度。它是报刊一种形式上的姿态,就具体的关于事实的报道或描述而言,“公正”则表现为客观,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反映。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客观报道”。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3客观性原则的提出客观性原则作为一种比较正式的理念明确提出,实际上拖到了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现在比较公认的是 1900 年美联社提出的“报道事实,而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宗旨,这是第一次传媒以“社训”的形式明确提出客观性原则。二、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客观性原则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念层面,二是操作层面。作为一种理念,客观性是指在工作之前,新闻从业者的脑子的一种对这个高分咨询,请加 VX:xxxzhang321(新祥旭张老师)职业的认识我要向公众客观的报道事实,而且相信能够把事实和关于事实的价值(对事实的评价)分开。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并且在报道中努力把二者分开。也就是说,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事实时,对事实本身要非常尊重,对有关事实的评价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的内涵:1诚实。2超脱、平衡、公正的对待事物。3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守己见。4不牵扯个人利益。5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三、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客观性原则在写作、编辑中的具体贯彻。一般的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式如下: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2以超脱感情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上面讲的较为原则,下面用不同的表述题材做更为具体的说明:1.叙述性新闻,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2.分析性新闻,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3.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不能要求记者每句话都说得非常精确,他的后续报道自然而然的纠正前面的误差,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时效紧迫的条件下,使用推断的、猜测的语言是可以的,诸如“大概”、“也许”、“可能”等词语。四、我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谈到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就不能不涉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和宣传领域使用过的“客观主义”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否定。1、学术上的“客观主义”是中性概念,指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这种高分咨询,请加 VX:xxxzhang321(新祥旭张老师)认识或主张。2、党的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一个否定性的政治概念“客观主义”则不是。你若在文章中罗列事实而没有观点,或讲述了很多事实但归纳的观点不符合上级的意图,就很有可能送你一顶“客观主义”的帽子。五、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我们把新闻等同于宣传的习惯很顽强。1例如,我们习惯于在人物报道方面,以主观定性在前、搜寻例子证明在后的路子做文章,这与客观性原则是相悖的。2叙事加评论的方式大量出现在新闻联播中,表现了叙事主体掌控和操纵话语权的强势姿态。3我们的一些新闻,在采访的时候,对观点的选择不注意平衡,多次招来国际社的讽刺。4我们的传媒在报道新闻时,通过带有倾向性的副词、形容词和有方向性的谓语动词,传达了太多的主观意愿。六、新闻表现立场与客观报道是否存在矛盾1我们在较长的时间内,都要求报道要显示立场观点,因为我们处于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2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条件下,新闻业在报道的时候,不能够总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尽可能把话说得圆一点,让我们的对立面也能够接受我们的新闻。只要接受了我们的新闻,就会无意识中接受我们的观点,时间长了,双方就能够对话了。七、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前面说的,是一些先入为主的意识对客观报道的影响,比如中央的政策要求,具体的某件事情不许报道,或把握报道尺度等等,这是硬性的、看得见的东西。现在说的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也影响客观报道。高分咨询,请加 VX:xxxzhang321(新祥旭张老师)1.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意见存在了,超越个人的局限是可能的,但是超越传统和文化的束缚很难。2.不少事实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立场观点。3.人对事实的感觉具有相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4.信息时代信息过载,人民在传媒提供的海量事实面前虽然无暇思考,只能接受媒介提供的“事实”,到那他们有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标准,即使记者真诚的以客观的理念来报道所选择的事实,仍然难以让每个受众都感到“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