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舆论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舆论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硕(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专业2020年考研专业课824新闻传播史论核心考点解析之舆论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咨询,请加VX:xxxzhang3 2 1(新祥旭张老师)第十章舆论学一、舆论概念的历史和定义1现代历史上西方国家“舆论”一词,直到1 8世纪才作为一个词组出现。这个概念一开始出现,就包含与现实权利对应的理念。2最早直接提出“舆论”一词的是法国1 8世纪的启蒙学者卢梭,1 7 6 2年他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和“意见”组成一个概念,即“舆论”。3把舆论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论证的、比较早的一个代表作,是沃尔特李普曼1 9 2 2年出版的Public Opinion,这本书翻译成舆论即可。4中国古籍中的“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里面。“舆论”是民众的意见。中国古代的舆论是一种泛指的意见形态,与现代舆论的意思有一些差别。5本书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二、舆论的八要素1舆论的主体:公众2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4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5舆论的强烈程度6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三、舆论形成的过程1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1)第一步,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或者累积了一些问题,大家对周围的高分咨询,请加VX:xxxzhang3 2 1(新祥旭张老师)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议论纷纷。这时的意见形态是较为分散的多样化个人意见。(2)第二步,多样化的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舆论领袖。(3)第三步,权利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媒促成希望的舆论。这三步都是有形的力量。在整个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文化作为一个无形的力量始终影响和制约着舆论形成的过程。2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分析舆论的形成(1)其形成存在着两个层次,宏观层次是社会系统的舆论的变化发展,微观层次是个人意见的变化发展。(2)同时还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着的相互关系,个人意见不断地汇集成为舆论,现实舆论时刻影响着个人意见的形成和表达。(3)个人意见与舆论在时空的互动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进程、各种社团组织的发展和历史上形成的传统道德习俗,同时对发展着的个人意见和舆论都在产生着影响。3形成舆论的一种条件:舆论场效应舆论场,即舆论形成和存在的空间。这个空间中存在着一定的观念和人群,前提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并且需要三个条件:(1)一定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和交往频率。相邻密度越大、交往频率越高,形成舆论的可能性越大。(2)空间的开放程度。空间的开放程度越大,控制力度越小,形成舆论的可能性越大。(3)空间的感染力度或诱惑力度。感染力度越大,诱惑力越大,形成舆论的可能性越大。4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社会动员带来的舆论问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官方总要进行社会动员,动员的时候就要许诺。然而经济的发展通常达不到进行动员时的承诺,这就会引发冲突,人们会产生一种社会挫折感。下面是亨廷顿开列的公式:社会挫折感=社会动员/经济发展高分咨询,请加VX:xxxzhang3 2 1(新祥旭张老师)5消除传闻传闻是舆论的一种畸形的表现形态,是非正常状态下的舆论现象。传闻importance(重要性)ambiguity(模糊度)/critical ability(批评能力)消除传闻的两种方法:(1)减少模糊度,如果传媒即使发出信息说明事实情况,就会减少传闻的传播。(2)传媒要提供批判性的材料,提高公众的批判能力。现代媒体有一种责任,就是要提供清晰度高的信息;同时提供一定的知识和分析资料,让公众能够对传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传媒在哪些方面引导舆论当前引导舆论包括五个方面:(1)把对财富的贪欲冲动、单纯的牟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2)把投机风气和追求虚幻的泡沫经济意识,转变为一种实业精神。(3)把你死我活、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经济交往观念,转变为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观念。(4)把对财富的挥霍和单纯的享乐意识,转变为对文明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5)把对自然资源的单纯占有和消耗,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四、舆论监督1舆论监督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词语,主语“舆论”,谓语“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利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2表达看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表达的主要渠道,便是通过大众传媒,以及现在的互联网。表达的内容可以是赞扬、建议、批评,其中主要的形式是批评,因为这种形式比赞扬更容易引起关注。高分咨询,请加VX:xxxzhang3 2 1(新祥旭张老师)3其应当达到的客观效果是保证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4“监督”不仅意味着批评,而是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通过舆论形成一种督促,使之在法治的轨道里活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5传媒经常被视为舆论的代表,但不能说传媒的意见和报道就自然代表了舆论。传媒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是一种软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6舆论监督的特点,是公众以公开的、自然形成的集合意见的形态,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督促。7舆论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公众能够全面地获知各方面的客观信息,特别是政务信息。只有在公众知情的条件下,才谈得上是监督。8由于舆论监督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因而传媒的监察经常被理解为舆论监督;但在理念上要知道,传媒的监察不等于舆论监督。9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巩固利益揭露、批评权利组织和公众人物,被视为是一种传媒的职责。这是中国特有的概念。目前“舆论”与舆论监督的分歧在于对公众理性程度的预设。1 0在对社会系统的舆论进行分析时,有两个变量尤为重要:公众的知情程度和参与机会。公众参与式的监督,可以削弱事情的敏感程度,减轻新闻官司中传媒方的举证责任,也可以适度降低行政管理方面对传媒施加的压力。1 1传媒的“舆论监督”,主要不是传媒代表某级党政权力的监督,而是传媒代表公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监督,或传媒提供意见平台,直接让公众参与监督的一种传媒的工作。小结:鉴于上述道理,传媒的监督有必要转变为舆论的监督,让舆论真正成为监督的主角,让公众发挥监督的主体,积极、自愿地承担起舆论监督的主体角色,而传媒,则悄然退到背景烘托和议题设置的位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