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文学概论与美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33)学院名称(盖章): 文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21年7 月10 日 文学概论与美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33)第一部分:文学概论(60分)一、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的基本理论,如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媒介、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问题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对文学现象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文学类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三、考核内容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的含义。 2文学的属性。 3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对象。 4六种文学观念的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 一、 一般了解: 1文学含义的历史演变。文学的原初含义 文章和博学;文学的狭义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文学的广义 一切语言性符号。 2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在现代学术机制中;文学作为现代跨文化沟通的产物;文学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 3文学理论的含义。 二、基本掌握: 1文学的外部特征: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文学要表情达意。 2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 三、重点掌握: 1文学的属性: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与学习途径:1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2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第二章 文学文本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文本的含义。 2文学文本层面和呈现类型。 3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文本与文学文本:1.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3.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2文学文本层面:(1)中国文学文本层面论;(2)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论; 二、基本掌握: 1文学文本特征:1.语言系统;2.表意;3.蕴藉;4.阅读期待;5.开放。 2文学文本层面。(1)语言层;(2)形象层;(3)意蕴层;(4)余意层;(5)衍意层。 3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文学文本的文化互渗。 三、重点掌握: 1 再现型文本及其特征。 2 表现型文本及其特征。 3 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 4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第三章 文学媒介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媒介的含义。 2媒介先行的具体内涵。 3文学媒介的作用。 4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文学媒介的含义。 2媒介先行的具体内涵 二、基本掌握: 1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网络媒介。 2文学媒介的特殊意义:文学媒介规定文学形象的内涵;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三、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特点:1.涉义性;2.物质性;3.中介性;4.语境依托性。第四章 文学语言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2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3汉语形象的内涵及其不同的修辞形态。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语言是文本的物质现实;语言是意义的现实处所;语言再现自身;语言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二、基本掌握: 1文学语言的含义。文学语言是经过了作者加工和提炼的“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富有文采的语言。2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文言与白话;书面语与口语;杂语与独白;双声语、互文性。 三、重点掌握: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第五章 文学形象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形象的含义。 2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特征。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 文学“意象”的由来。 2 文学意象的演变:古典文学中的意象;现代文学中的意象。 3 文学意境的演变: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现代文学中的意境。 4文学典型的演变:西方文学中的典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及其演变。 二、基本掌握: 1文学意象的象征内涵; 2文学意境的内涵。 3文学典型的内涵。 三、重点掌握: 1文学意象的特征:指意性;暗示性;朦胧性。 2.文学意境的特征:情境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 3文学典型的特征: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第六章 文学体裁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体裁的含义。 2各种文学体裁的特征。 3各种文学体裁的类型。 【考核要求】 一、 一般了解: 1 诗的界说。 2 散文的界说。 3 小说的界说。 4 剧本界说。 二、基本掌握: 1诗的类型: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 2散文的类型: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3小说的类型: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4戏剧文学的类型:悲剧;喜剧;正剧。 5文学与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的区别和汇通。 三、重点掌握: 1诗的特征:语词凝练新奇;结构跳跃简约;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2散文的特征:语言运作自由;结构形散神聚;表述对象广泛;抒写真情实感。 3小说的特征:语言包容舒展;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建构时空情境。 4戏剧文学的特征:语言富于个性和动感;结构紧凑;矛盾冲突尖锐。 5影视文学的特征:语言的视觉性;蒙太奇结构;动态的造型性。第七章 文学写作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写作及其意义。 2文学写作中的作者。 3文学写作的过程。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 文学写作的含义; 2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 3 历史上的作者角色论; 4 文学写作状况:高雅文化创作;大众文化制作;民间文化传承;文学写作中的借鉴。 二、基本掌握: 1文学写作的个体意义; 2文学写作的社会意义; 3文学写作的世界意义。 4作者的语境条件:历史情境;意识形态氛围;文学资源场;文学创新需要。 三、重点掌握: 1 作者的主体条件:个体体验;想象力;语言敏感;拟想读者。 2 文学写作过程:储备;发生;构思;成文。第八章 文学阅读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阅读的含义。 2文学阅读中的读者。 3文学阅读的过程与效果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文学阅读内涵:读者;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2文学阅读状况:高雅文本阅读;大众文本阅读;民间文本阅读。 二、基本掌握: 1文学阅读的个体意义; 2文学阅读的社会意义; 3文学阅读的世界意义。 4读者的主体条件:阅读期待;语言阅读;形象感受;意蕴体味。 5读者的文本条件: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空白点。 三、重点掌握: 1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与同时代语境;读者与跨时代语境;读者与跨文化语境。 2文学阅读过程:发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后效阶段。 3文学阅读效果:个体效果;社会效果;文化交流效果。第九章 文学批评 【知识与能力考核点】 1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2文学批评者。 3文学批评写作。 【考核要求】 一、一般了解: 1批评者角色:学院型;媒体型;读者型。 2批评者与作者。 二、基本掌握: 1批评者主体条件:审美感受力;理性分析能力;文学史眼光。 2文学批评类型:审美欣赏型批评;理性认知型批评;道德教化型批评;消遣娱乐型批评。 3文学批评模式:传记批评模式;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心理分析批评模式;语言批评模式;文化批评模式。 4文学批评文体类型:(1)以诗论诗式;(2)评点式;(3)评传式;(5)随笔式;(6)论文式。 三、重点掌握:1文学批评写作程序:(1)反复阅读文本;(2)寻找突破口;(3)条理化;(4)确定结论;(5)文字表述。第二部分:美学(40分)一、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的基本理论,如审美活动、审美形态、艺术审美、审美文化、审美人生等问题理解与认识的能力,检查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对美学现象的判断与感悟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审美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美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美学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理论及美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考核评价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一般了解,主要指对教材中介绍的一般性知识、方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灵活,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重点掌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把握上能够熟练运用,谙熟于胸。三、考核内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序第一节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第二章美的本质 第三章美的分类 序第一节自然美第二节社会美第二节艺术美第四章形式美 序第一节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第二节形式美的要素:形态、色彩、声音第三节形式美的规律第五章美的具体形态 序第一节优美和壮美第二节崇高第三节悲剧第四节喜剧第六章美的感受 序第一节作为自由感受的美感第二节美感过程第三节美感要素第四节美感特性第七章美的创造 序第一节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现实美的创造第三节艺术美的创造第四节技术美学第八章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 四、参考书目朱立元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序第一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第三节表情艺术第四节综合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