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林业大学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一、 考试大纲的性质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相关内容,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报考生物学类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类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二、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相关内容,内容比例为植物学50%、动物学20%、微生物学30%。植物学部分: 1、绪论了解和掌握植物范畴的界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2、植物细胞了解和掌握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发展;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原生质、质膜、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圆球体、微体、细胞骨架、微管、微丝、液泡及细胞内含物);植物细胞周期(间期G1、分裂期S、间期G2和有丝分裂期M等四个时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征与区别;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3、植物组织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4、植物种子和幼苗了解和掌握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休眠机理与萌发条件;幼苗出土类型及其在生产播种中的指导意义。5、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1)了解和掌握根的生理功能;根的外部形态;单、双子叶植物初生根的结构特征、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结构特征;侧根的生长发育;内皮层和中柱鞘的功能;根的生长特性及其与农林业生产的关系;根瘤与菌根的含义。 (2)了解茎的功能;茎的形态结构特征(节、节间、叶腋、腋芽、顶芽、叶痕、维管束痕、皮孔、芽鳞痕);芽的类型;分枝方式(二叉分枝、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茎尖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发育;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特征;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木材三切结构特征;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3)了解和掌握叶的生理功能;叶的外部形态结构;双子叶、单子叶和裸子植物叶的解剖结构特征;C4 和C3植物叶中维管束鞘结构差异;落叶的生理意义;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区域、动力及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因素;水分向上运输的途径;外界环境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同化产物运输的动力;同化产物运输的形式;同化产物运输的过程与途径。6、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和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基本构造和不同类型;被子植物开花的诱导和花芽分化;雄蕊的结构和小孢子发生发育;雌蕊的结构和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开花与传粉特征;双受精现象;种子结构;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及多倍体植物;裸子植物大、小孢子叶球的发生和发育;单受精现象。动物学部分: 1、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2、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与各类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中的意义。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等各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3、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生物发生规律。4、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其在动物系统进化上的意义。5、腔肠动物门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辐射对称;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分类;水螅纲、钵水母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与起源。6、扁形动物门掌握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系统;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分类;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寄生动物的生活史及其对人与动物造成危害与预防和治疗。7、原腔动物(又名假体腔动物)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及其意义与起源等。8、环节动物门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分节现象同律分节、真体腔、刚毛和疣足、闭管式血液循环、后肾管(体节器)、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担轮幼虫等概念。9、软体动物门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了解各类群的特征与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外套膜、贝壳、次生体腔、初生体腔、血窦、开管式血液循环、异体受精、面盘幼虫等概念。10、节肢动物门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与意义。理解分部、分节、几丁质、外骨骼、蜕皮现象、混合体腔、马氏管等概念。了解甲壳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意义、起源与演化。11、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了解三门动物在形态、进化水平等的异同。掌握总担(又叫触手冠)、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等概念。12、棘皮动物门掌握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理解五辐射对称、内骨骼、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等概念。13、半索动物门掌握半索动物即隐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进化意义。理解背神经索、鳃裂、口索等概念。14、脊索动物门掌握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的特征与分类;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概念。脊索动物的三个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包括头索纲;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了解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总称为原索动物,又称无头类)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15、原口纲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分类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16、鱼纲掌握鱼纲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特征与进步性特征、基本形态结构。了解鱼纲基本类群及其特征、进化上的意义与起源17、两栖纲掌握两栖类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适应水陆两环境的特殊结构特点。了解两栖动物的分类、各类群代表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18、爬行纲掌握爬行纲完全适应于陆栖生活的进步性特征。了解分类、各类群的基本结构与代表动物及演化意义与起源。理解并掌握羊膜卵、羊膜动物等概念。19、鸟纲掌握鸟类的进步性特征、分类、各类群的结构特征、代表动物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生态群的划分与实际意义。20、哺乳纲掌握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代表动物及其进化史上的地位、意义与起源。理解并掌握恒温、胎生、哺乳等概念及其进化意义。21、血液与血液循环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22、呼吸生理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23、消化系统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24、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25、排泄系统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26、内分泌调节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27、生殖系统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微生物学部分: 1、绪论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显微镜和显微技术。3、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如细胞质和内含物)以及以外的构造(糖被和鞭毛等);原核微生物的菌落特征等。真菌和酵母的形态构造,菌落特征,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真菌的分类概况。4、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及营养类型划分;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机制(包括Simple Transporters,Group translocation,ABC System)。5、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细菌的个体生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真菌的生长与繁殖,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6、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角色,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与环境保护。7、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进化的测量指征,系统发育树与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细菌分类单元及命名,微生物分类的特征和技术。8、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生菌的多样性,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三、 考试要求考生应准确掌握植物、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及其在系统发展的地位,并掌握如何利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四、 试卷结构(一) 名词解释: 占总分20%(二) 简 答: 占总分 30%(三) 综合论述: 占总分 40%(四) 综合应用: 占总分 10%五、 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笔试, 时间为3小时。六、 主要参考书目1、 刘凌云 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微生物学(第8版,2016年) 沈萍,陈向东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植物生物学,李凤兰、高述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