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济大学-825自控-考研授课计划.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同济大学-825自控-考研授课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同济大学-825自控-考研授课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同济大学-825自控-考研授课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同济大学-825自控-考研授课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授课计划表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辅导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授课老师适用学校、专业大陆学校均可学生分析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且遗忘较多,需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同时学生专业课开始时间略晚,考生此课程考研压力较大,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对课程的复习方法与同济大学的考点,学生均没有较好的认识,对外界的依赖性较大。为此,针对此考生的特点需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且学生必须配合老师完成所要求的内容。课程目标针对此考生的特点复习分六步走(考生水平不一样,考试目标不一样,均需采用不一样的复习计划,此方法只针对此考生):1.学生课下看卢京潮教授的视频课,唤起对自动控制原理记忆。2.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把同济大学考研重点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课本重要例题学习透彻;3.课本课后每个章节的课后习题做一遍,对课本当中需要的知识记住;4.每次课根据同济大学的考点选取各高校(清华、上交、华中科技大等)的考研真题作为课上练习,巩固对知识点的认识。5.第二轮复习适当做题海上的练习题,强化薄弱章节和知识点。6.以考试形势做两遍考研真题,充分了解考试的难度与亦考点,在此过程中如遇到没有掌握的知识没有记住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性复习。此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学生基础非常差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针对特定的考试考出较好的成绩。缺点是对课本知识的实际理解会下降,偏向应试考试的技巧性学习。教学内容考研形势分析此专业最近一些年一直是热门专业,包括本专业及跨专业的考生均较多,分数线一直处于高位,录取均采用差额复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要求均较高,考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沟通学习能力。考研真题分析本学校(同济大学)的真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和计算画图类答题。分值主要是计算类大题为主,且选择题与填空题也多为此类型题目,难度适中,知识点掌握扎实,120分不成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本学校(同济大学)的自控考试,考察前九章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本目录,按章节的节奏进行总体学习。第一章: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绘制框图。第二章:掌握建立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形式,掌握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熟练掌握Routh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或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参数范围;利用静态误差系数法或终值定理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一、二阶系统(特别是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或典型响应特性,反求系统参数。第四章:熟练掌握根轨迹绘制,包括包括180根轨迹,0根轨迹及参数根轨迹(要求会计算实轴上根轨迹区域、渐近线、分离点、临界阻尼对应的K*,与虚轴交点及临界稳定的K*);利用根轨迹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或);确定某一*值对应的闭环极点及闭环传递函数。第五章:应用频率特性计算系统的稳态响应;绘制开环系统的Nyquist曲线和Bode图,并由此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计算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根据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系统的频域指标估算时域动态性能。第六章:本章涉及采用测速反馈有效增加系统阻尼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同时减小或消除由控制输入和干扰作用产生的稳态误差,在主反馈口至干扰作用点之前的前向通道中提高增益或设置积分环节;已知系统校正前、校正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及校正装置对数幅频特性中的任意两个,求另一个环节(校正前、校正后或校正装置)传递函数;按给定指标设计串联校正装置;已知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从给出的几种串联校正网络中选择一种,使校正后系统性能最好。第七章:掌握采样定理及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脉冲传递函数和差分方程的求法;能够在z域或w域进行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掌握离散系统稳态误差和系统响应的计算方法。第八章:利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振的问题;计算自振的参数。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化简。绘制相轨迹图,确定奇点及类型;利用相平面图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运动特性。第九章:掌握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的有关概念:由系统机理、框图、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画状态变量图;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可控标准型、可观测标准型、对角型、约当型;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转移矩阵性质的证明与应用;由状态矩阵 求状态转移矩阵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离散动态方程求解。系统可控性,可观测性的概念;电路网络可控、可观测的直观判别;线性定常系统可控、可观测性秩判据及应用;约当(对角)规范型系统的可控、可观测性判据;系统可控性、可观测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非奇异线性变换的不变特性及证明;状态空间表达式向可控标准型、可观测标准型、对角型、约当型的变换;对偶原理及应用;对线性定常系统按可控、可观进行规范分解。状态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状态反馈矩阵 的确定与极点配置;输出反馈任意配置系统极点的有关概念,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输出反馈矩阵 的确定与极点配置;分离定理;状态观测器概念与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有关概念;标量函数的定号性概念及判别;平衡状态求解;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及直接法 学时分配鉴于课时有限,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式复习方法, 针对课程目标中的教学方法的五步走,各部分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1小时;第二章:2小时;第三章:3小时;第四章:3小时;第五章:5小时;第六章:3小时;第七章:3小时;第八章:3小时;第九章:5小时;题海重点题目划题讲解:2小时。共30小时。课程考核习题主要采用各高校考研真题,整套试题的联系主要使用考试真题的方法。经过复习考生的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参考书目必看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选读参考资料题海备注:1.此计划表由授课老师填写,一式两份,给机构备案一份,老师自己保存一份。 2.本计划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有变动,请及时联系机构老师更新存档。新祥旭考研辅导高分咨询热线(VX): 135 2255 9480或(QQ):216 5549 3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