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 一、择校定专业在选择学校与院系时候首先应该了解该院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因为这与笔试专业课以及后续的面试内容联系在一起,北师经资院(以下简称)主要研究方向偏宏观,像是一带一路、扶贫、绿色经济、城市群等,考生选定学院之前应该确定是否感兴趣。相对于经管院(以下简称),经资院在考研难度上相对更简单,每年固定招24名硕士,包括推免生17人,统考7人,24名硕士中理论经济学17人,应用经济学5人。经资院进面分数线每年都固定为340分,这在985经济学考研分数线中基本为最低,所以笔试过线并不是难事,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复试中竞争会更激烈,像2019年(数学相对比较简单)进面14人,最终录取7人;2018年(数学相对比较难)进面9人,最终录取7人。所以相对更重要的反而是面试,但请各位考生放心,经资院的面试百分百公平,不存在任何歧视和故意为难现象。经资院除去推免,统招生基本都为跨考生,尤以工科跨考居多,因为专业课拉分不多,所以数学占优势,胜算几率会大大增加,特别适合工科生选择跨考985经济学的考生。二、笔试经验公共课复习经验三门公共课中除了政治是暑假开始复习的,英语和数学我都是基本提前一年准备的,因为不管考哪个学校这两个都是绕不开的,况且本身我基础一般,所以英语就等于大三就一直在背单词什么的和六级考试一起复习的刚开始,等六级考完,就完全是在看考研的东西了,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背单词,刷阅读整真题,不过最好也就考六十几分。数学我是从期末考试完,寒假就开始全面复习了,前后大概学了四轮,整个寒假都在过教材,主要是跟着新祥旭学长一对一的在学,基础比较差,我找的清华的博士学长带的我,能够随时答疑这点蛮好的。教材就是同济的高数和线代还有浙大的概率论,开学后到暑假前都是在复习全书,暑假的时候跟着新祥旭强化班,提高数学能力,因为感觉自己复习还是有点吃力,希望能提高,通过集中形式,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然后开学后主要就是做真题,做了近20年的真题,这个做真题的收回要记得整理错题本真的有用,最后就是到十二月份查缺补漏下,数学到12月份感觉复减量就好,把时间放在政治和专业复习和英语作文的背诵上。最后说下政治,政治暑假开始看马原,然后开学后到十月初开了其他的几个部分,然后从红宝书出来后就看红宝书和做历年真题,到了十一月下旬开始就开始就开始背肖老的最后四套卷之类的各种押题的材料,不过考完感觉政治真的提分最费劲的,这么背感觉最后也没涨积分,还是不如专业课来的快的。专业课:这也是重点想要分享的经验:经资院2020考研前的专业课代码是915,经管院专业课代码是910,于去年正式统一出题,代号改为802。经资院也由之前的不指定用书(其实以高鸿业宏微观为主)到现在指定用书,难度大大增加,像我研一上学期的宏微观课程教材就是考研指定用书,微观为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为曼昆的教材。具体出题形式,还是要参考今年参加考试考生的回忆,但是预计并不会太难,这也是北师大一贯出题风格,不会在专业课为难考生。不管教材如何变,知识内容还是在那,大同小异,好好复习,专业课不会成为太大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试卷的结构与题型变为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和论述题,这就是提醒考生,如果你不是真懂,死记硬背的话,专业课分数是不会高的,在这一点上,后续考生需要多加注意,在复习备考时也要着重加以理解为主,背诵为辅。如果大家想找上岸的前辈指导的话可以来新祥旭一对一辅导,老师都是比较有经验的直系学长学姐,对专业课复习很有心得。三、复试经验在第一部分经资院与经管院复试说明中,会发现经管院的复试是要考计量经济学的,这对跨专业的考生并不友好。而经资院的复试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基本就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经济学现象,再加上日常英语对话,难度系数大大降低,所以也给排名在后面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翻盘的机会。以上是我在复试结束之后的总结,仅供参考。具体复试的准备,一定要以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为主(可以去官网查询,比我说的详细),各个老师问的问题也是自己研究的领域,可以在复试前读一些论文加以了解。对于问题允许自己不会,但是一定要谦虚懂礼貌,不必太过紧张,经资院的老师都很和蔼。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要不懂装懂,胡扯一通,每年都会有刚过分数线逆袭翻盘成功的,所以选择经资院在机会公平这一项上全部考生可以绝对放心,即使刚过分数线也要认真准备,没准逆袭的人就是你。在英语口语的准备上,不用太过紧张,都是日常对话,针对你的简历提一些问题,其实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老师也都知道,就是看你敢不敢张嘴说,不妨大胆一些。四、写在最后大部分人考研的目的可能有以下几个:不想提前进入社会,想要借读研加以逃避;为了父母之命或者为了能跟对象去同一个学校或同一座城市;大家都考我也考,随大流;本科四年没有好好学习,想要借读研的机会弥补过去等等诸如此类,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搞不清楚你考研的目的,就会失去源动力,考研并没有那么难大多数考生都败在了坚持二字。如果你真正的考研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去往更高的平台,交往更多厉害的老师与同学,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那么我觉得至少在出发点上你已经遥遥领先了。永远记住你的思想终将会变成你的行动,你的行动最终会成就你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认真一次对的上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