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汉语言文学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专家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1 年考研)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内部资料免费传阅目 录第一章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1一、专业简介1二、主要课程1三、专业信息1四、授课的内容1第二章:汉语言文学学校排名及特色介绍3第三章:汉语言文学考研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汇编6第四章各高校 2020 年招生录取情况10第五章各高校专业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16第六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38第七章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44一、名词解释概述44二、简答题概述47三、论述题概述48第八章汉语言文学名校考研经验汇编51【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51【2020年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贴】54【2020年北京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研经验贴】57【2020年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贴】61【2020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经验】64【2020年苏州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贴】68【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贴】71【2020年吉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贴】75【2020年浙江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经验贴】81【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成功经验】86【2020年厦门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90【2020年厦门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94【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高分经验贴】108【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112【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考研经验贴】117【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高分经验贴】121【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贴】127【2019年南开大学古代文学成功上岸经验分享】131【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分享】135【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高分经验贴】138【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142【201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148【201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戏剧(创意写作)考研经验分享】157第九章汉语言文学名校真题汇编1602020年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160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真题(现代汉语方向)1612020年南开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初试真题1622020年吉林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1642020年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史基础考研真题1652020 年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1662020年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623+817真题回忆1672020年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1692020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171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172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回忆174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初试真题175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1762020年浙江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1782019年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考研真题181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1822019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183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1852019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19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1922019年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1942019年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真题回忆(707+809)195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真题回忆1972019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真题1982019年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真题1992019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回忆200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回忆版)201第十章如何指导汉语言文学复习规划202第一章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指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一、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二、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三、专业信息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 15 周20 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四、授课的内容这是一个大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具体的专业进行学习。如在汉6语言文学中,学习的范围主要分三块:一是语言学知识,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二是文学知识,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史等,如果你喜欢看小说的话,这一部分的课程肯定会成为你的“最爱”;第三块是有关出版编辑的课程,你将掌握文字编辑的技巧,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出版编辑工作。此外,你还将拥有到报社、电视台等各大传媒进行实习的机会,那一定会使你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主要课程有基础外语、高级外语、视听、口语、相应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报刊阅读、同声传译、相应国家的文化概论和文化交流等。学生在低年级主要是打好所学外国语的基本功,同时,根据研修方向学习用汉语开设的相关国家文学、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和第二外语;从高年级起开始选修用外语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于重视语言的实用性,所以有不少是外教讲课。学习形式很多,有游戏、音乐、电影等形式的教授,还有的学校会组织到大使馆实习、与国外院校的友好交流和短期留学。与国外友人成为朋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第二章:汉语言文学学校排名及特色介绍评估结果学校名称评估结果学校名称A+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A复旦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A-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 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参评 6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 本表格中仅选取了 148 所院校。(注: 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B+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校排名节选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定位是“中国领先,亚洲顶尖,世界一流”。本学科迄今已创建 106 周年,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本学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了学科的辉煌历史。当下,由袁行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李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曹文轩(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陈平原(北京市教学名师,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学科带头人,以及由 9 位长江学者、10 余位人文特聘教授、20 余位跨(新)世纪人才以及 20 多位杰出青年人文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中坚力量,汇集本学科百余教师大力开拓前行, 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不断努力工作,做出卓越贡献。中文系目前有全国最完整的汉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有 5 个本科专业方向,8 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1986 年 5 个二级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学科。2001 年 6 个二级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入选第二届全国重点学科,也成为了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2007 年汉语言文学学科整体被评为全国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目前,部分二级学科已步入世界学术一流阵营,为进一步建设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汉语言文学学科打下来良好基础。自 2011 年英国 QS 发布“现代语言”和“语言学”学科排名以来,始终居于第 5-25 名之间。2018 年公布的“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现代语言”列第 6位,“语言学”列第 10 位,在目前国内闯入世界前 10 名一流学科方阵的 7 个学科中占据 2 席。中文系也是国内唯一细分并具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5 个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科院系。拥有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2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北大中文系。此外还设有在国内外具重要影响的国学研究院、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国诗歌研究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等 14 个研究机构。科研情况20132017 年底,本学科每年都新增一批国家社科、教育部和北京市的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其中国家和省部重要项目 55 项。中文系利用自有资金设立自主科研专项计划,基本实现了教师人人有项目,个个有经费的良好局面。 20122017 年,全系四年来发表各类科研成果超过 2400 项,其中专著 200 余本,编著(以书代刊)125 余本,论文 2100 余篇。四年内 C 刊规格以上发表总量 800 余篇,其中 A 类期刊发表数量达 240 余篇,名列国内第一。2013 年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研成果二等、三等奖共 8 项,2015 年第七届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5 项,数量和等级在国内中文学科居前。人员情况全系现有教职工 106 人,行政教辅人员 10 人,教师 96 人。其中新体制副教授 8 人,新体制预聘副教授、助理教授 4 人,老体制教授和研究员 54 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 30 人。第三章:汉语言文学考研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汇编Q1:有哪些师范类的学校排名比较靠前?A1: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Q2:读师范类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做老师吗?或者说做老师一定要读师范吗?A2:不是的,你选择这个专业(不是师范类的)以后,考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有做教师的资格了,但还要经过教育局的选拔与别人竞争(教师编制)才能顺利被你所选的院校录取Q3:怎样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A3:大致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地域选择;第二步:学校性质选择(985 还是 211),专业排名;第三步:具体院校综合分析,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难度等。Q4:考研备考什么时候开始比较适合呢?A4:其实备考没有绝对的最佳时间点,结合自己报考学校的难度以及自己的基础和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即可。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要轻易受其他人的影响,这样才能提高效率。Q5:跨考的话难度会很大吗?A5:跨考有难度是肯定的,毕竟知识体系是有差异的。但是无数跨考成功的例子同时也说明了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专业知识之间的鸿沟是可以去除的。Q6:老师,我现在大二,现在考研备考早不早?A6:考研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才是最佳的时间?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基础、目标和学习方式方法都有差别,所以大家的规划也不一样。但是整的来说,考研复习开始的时间和考研成功的概率是不能绑定在一起的。为什么说大二开始准备考研算早的呢?首先,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一旦开始便不能停下休息的。假如你从大二开始准备考研复习,那也就意味着你需要进行为期两年的考研复习,可是这两年漫长的时间一定会把你考研的意志全部的消耗掉的了,甚至会直接到导致你最后放弃了考研,因为你已经难以坚持下去了,而这就是为什么大二开始准备考研太早的原因。其次,大二的我们正是大学课程最为紧张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比较的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更多的是在忙于自己的大学日常学习中而不是开始自己的考研复习,尤其是这还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时期,一旦错过了那么对于之后的考研也是没有更多的好处,同时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更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大二开始复习考研不科学。再次,每年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大纲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大二开始复习考研,那么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只能是参照当年大纲所提供的参考书目,可是每年高校的所提供的研究生招生大纲都会有一些变化,有的高校会改变专业课的初试参考书目,有的高校会改变参考书目的版本。这些都限制着我们不能太早的开始相关的考研复习。考研复习的在最佳时机是在大三的下学期。一方面是大学的课程压力已经没有了大二时的那么大,课程安排也在不断的减少;另一方面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考研也仅仅只是半年的时间,时间战线并不是很长,对于考研的我们也能够更好的坚持的到考研结束的那一刻。但是很多同学还是担心:我基础很差,又想冲击16名校,还是觉得早一点准备较为妥当。这种情况下给大家的建议是先着手准备英语或者其他外语语种,因为这个科目不是你短时间内突击就能考高分的,我们都知道单词、语法和句型都是靠积累的,所以你就可以把重心放在英语上面,同时专心的把学校安排的课程都学好就可以了。Q7:目标院校找不到报录比,不知道选哪所学校?A7:选择学校报录比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条件,学校不公布的话可以结合其他条件做综合分析和判断。另外其实无需过于纠结学校报录比或者是性价比之类,好学校竞争的人自然多如何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制胜关键是备考的结果即初试和复试的综合表现。Q8:目标院校无参考书,备考一头雾水,怎么解决?A8:学校公布参考书自然福音皆大欢喜,不公布也不至于哭爹叫娘,吐槽学校无良。此时应该调整心态,及时收集信息。可从论坛、贴吧等渠道或咨询往届学长学姐,了解使用频次较高、效果最好的参考教材。再结合考试大纲分析提炼, 理清重难点分布做好复习规划安排。Q9:备考公共课和专业课,总感觉时间安排不合理怎么办? A9:首先没有完美的时间安排方案,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的时间安排可以作为借鉴但切忌生搬硬套,还需结合自己的基础做合理的规划,此外在备考的进程中也需要结合形式的变化做微调,保证复习的节奏和效率。其次,随着考研备考深入心态的变化也会导致自我怀疑,此时应该冷静分析,切忌随意更改时间安排。Q10:复试的时候学校会歧视跨考生吗?A10:跨考对于大多数专业都是很常见的,对于某些专业来说有些导师会更青睐跨专业的考生,因为有些研究和学习是需要多学科知识作为支撑的。另外消除歧视或者说万无一失的做法是提高自己的初试分数和复试表现,对于考研人来说这才是真正需要关键的点。Q11:备考到一半,考试科目突然有变化怎么办?A11:随着考研热度和难度激增,考试科目涵盖内容有所变化是大势所趋。当出现这一情况时,首先保持良好心态。及时参考学校公布的考试大纲,与往年的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增删的知识内容,从而调整自己的复习方向。早一步做调整则早一步占得先机,此时切忌不可自怨自艾,弃考或者临时换学校,导致功亏一篑。Q12:初试结束之后,我应该马上准备复试吗?A12:很多学生考完初试之后往往就松懈了,其实复试同样重要,每年折戟复试的人不在少数。个人建议初试结束之后可以简单放松,但时间不易过长。大部分学校初试复试间隔时间都不长,调整好心态之后理应迅速投入到复试备考当中。第四章各高校 2020 年招生录取情况院校专业招生人数复试线北京大学050101 文艺学3363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394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6370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3365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3370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4365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86050120 中国民间文学1396北京师范大学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6335(50,50,180)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50300(50,50,70,70050101 文艺学12350(50,50,90,90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345(50,50,90,90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24349,353(50,90)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8349(50,50,90,90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14374(50,50,90,90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38现代:360(50,90当代:360(50,90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9360(50,50,90,90)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11345(50,50,90,90)0501Z2 儿童文学4370(50,50,90,90)复旦大学030304 民俗学1339050101 文艺学4360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365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6361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1365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4363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4371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361华东师范大学050101 文艺学6387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395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7377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10383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8389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387135105 广播电视18374浙江大学文艺学(050101)339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2374汉语言文字学(050103)3387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4413中国古代文学(050105)5378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537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2373山东大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355(55/90)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5355(55/90)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2355(55/90)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7355(55/90)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7355(55/90)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355(55/90)四川大学050101 文艺学8368(60/90)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8368(60/90)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10368(60/90)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5368(60/90)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11368(60/90)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13368(60/90)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0368(60/90)中国人民大学050101 文艺学3360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360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3374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3366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3368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3680501Z1 古典学3376南开大学050101 文艺学30363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03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366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371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355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414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670501Z2 文艺评论与创作355南京师范大学050101 文艺学21380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7384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17375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15375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32377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26383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3400武汉大学050101 文艺学2365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370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2370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4365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4365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365中山大学01 文艺学59355(52/90)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55(52/90)03 汉语言文字学355(52/90)04 中国古典文献学355(52/90)05 中国古代文学355(52/90)06 中国现当代文学355(52/90)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55(52/90)Z1 汉语言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355(52/90)第五章各高校专业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院校专业及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专业备注北京大学050101文艺学01. 文艺学02. 文艺美学03. 中国文学批评史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633 文艺学 832 中外文学基础考试科目中外文学基础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础 知识。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 理论语言学02. 对外汉语教学03. 语音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53 法语 或 254 德语 61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954 语言学基础考试科目内容为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知识。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 现代汉语02. 汉语方言03. 汉语史04. 中文信息处理05. 对外汉语教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法语或 254 德语641 汉语言文字学954 语言学基础考试科目汉语言文字学包 括“现代汉语”和“汉语 史”两个部分,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考试科目语 言学基础内容为语言学和汉 语言文字学的基础知 识。 本 专业按照研究方向分为二 组, 01、02、04、05 为一组,03 为一组,分别择优确 定复试、录取名单。、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1. 古典文献学理论02. 古文字学03. 传世典籍整理与研究04. 海外汉籍与汉学05. 明清文学与文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法语或 254 德语672 中国古典文献学892 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考试科目内容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1. 先秦两汉文学02. 魏晋隋唐文学03. 宋元文学04. 明清近代文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法语或 254 德634 中国古代文832 中外文学基础考试科目内容 为中国古代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和世 界文的基础知识。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1. 现代文学02. 当代文学03. 新闻与媒体研究 101 思想政治 理论 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或 203 日语或253 法语或 254 德语 618 中国现当代文学 832 中外文学 基础考试科目包括“现代文学”和 “当代文学”两 个部分,考生根 据报考方向选做考试科目 内容为中国古代 文学、中国现当 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学、比 较文学和世界文 学的基础知识。本专业按照研究 方向分为二组01、03 为一组, 02 为一组,分别 择优确定复试、 录取名单。,26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2.国外中国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法语或 254 德语 63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9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050120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01 中国民间文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53法语或 254 德语658 中国民间文学832 中外文学基础考试科目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民间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1 语文教学论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3 教育学基础综合围绕“语文教育教学复试,书目不限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01 学科教学语文(珠海)101 思想政治理论204 英语二 333 教育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语文教育教学复试,书目不限050101 文艺学01 文学基本理论02 文艺美学03 中国古代文论04 西方文论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文学理论”复试,书目不限”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 普通语言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语言理论”复试,书目不限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1 汉字学02 训诂学03 古汉语语法学04 音韵学05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06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古代汉语”复试,书目不限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02 唐宋文学文献03 元明清文学文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中国文学史(含文献学)”复试,书目不限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 唐宋文学03 元明清文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中国文学史(含文献学)”复试,书目不限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1 中国现代文学02 中国当代文学03 文学创作与批评04 文学创作(单独考试)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01 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02 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03 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复试,书目不限04 围绕“文学创作专业基础与能力”复试书目不限。该方向拟招收 15 人左右,详见招生说明。,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1 比较文学理论02 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03 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外国文学(含比较文学)”复试, 书目不限0501Z1 中国民间文学01 跨文化学02 中国民间文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01 围绕“跨文化学以及外国文学或民俗 学”复试,书目不限02 围绕人类学“、“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复试,书目不限0501Z2 儿童文学01 儿童文学研究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708 汉语言文学综合 808 汉语言文学基础围绕“儿童文学 ”复试,书目不限复旦大学030304民俗学01 理论民俗学02 文艺民俗学03 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05 信仰民俗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3 日语或241 法语或 201 英语一或 242 德语705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809 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复试科目:011001 民俗学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 1 人。2. 学制 3 年。050101文艺学01 美学02 文艺理论03 人类学美学与当代文化批评04 西方美学与文论05 中国美学与文论06 文艺心理学07 影视美学08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101 思想政治理论203 日语或201 英语一或 241 法语或 242 德语705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809 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复试科目:011002 文艺学1.含“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2 人,其招生方向为 09、10。2.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 8 人。3.学制 3 年。、09 当代艺术与设计10 音乐声乐艺术教育11 易学与美学12 实用主义美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 理论语言学02 文化语言学03 对外汉语教学04 应用语言学05 社会语言及方言学06 言语听力科学101 思想政治理论203 日语或241 法语或 201 英语一或 242 德语705 文学语言综合知识807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基础复试科目:0110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含“国际文化交流学院”5 人,其招生方向为 03。2.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 7 人。3. 学制 3 年。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1 现代汉语方言02 现代汉语语法03 汉语修辞学04 汉语史05 中国语言学史06 训诂学07 古文字学08 文字学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