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及辅导班推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苏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及辅导班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写在前面1. 相信你自己!一切都可以实现2. 坚持到最后,结果一定会是好的!3. 总结对任何一科来说都非常重要。4. 要有规划:包括一个月、一个星期的大规划(可以较粗略) ,每一天早上写一个小的计划(这一两分钟可以大大提高一天的效率) ,这样可以帮助你有条不紊的学习,而且当你看到计划表中的项目一项项完成时,你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5.每门课都很重要,哪一门都要好好对待。每一门都要分配一定的时间,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6. 他人的经验只是一种参考,一切都要根据你自己的真实情况来调整,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二、公共课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公共课复习的经验英语:我一开始就是先看看经验贴,然后看大家介绍的比较多的是谁,专硕的话考的是英语二,总结出来就是说基础一般就跟老蒋(蒋军虎) 。后面我买了他的十件套,然后就背单词,刷阅读。个人觉得阅读就是要有手感,简言之,刷的多总结技巧,老蒋十二式就是他总结的阅读技巧,学下来还是不错的。英语还是看个人努力,如果基础差,就得早点开始哦。政治:政治还是蛮头疼的,我一开始就以为背背背,大家说很容易,不用太早开始,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学理科的,咱还是早点背吧!我很后面才接触腿姐,个人觉得背书背她的比较全面。但是听课就听涛涛老师的吧,真的是快乐源泉。政治的复习我有一个误区,就是暑假刷 1000 题不够认真吧,所以经常错的题也没记住。可以的话,做错的题就趁早把它们记住,后期冲刺就可以背热点了。数学:重点说一下数学。4 月看了张宇老师的基础班高数部分,但是前面提到过那一个月学习效率都特别低下,所以我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一点点把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过了一遍,算是建立起高数部分的基础了。6 月开始看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基础班(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一边看课一边做线代辅导讲义;线代弄完之后没有立即学概率,而是去做 1000 题的 A 组和 B 组(这阶段有点慢了),一直到 8 月下旬才开始复习概率,看了张宇老师的基础班然后接着做 1000 题概率部分。紧接着就看了张宇老师的强化班高数和概率部分以及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强化部分,做了张宇老师的闭关修炼,再做了一遍线代辅导讲义。10 月下旬打印了超越的卷子,每天一套做完,订正,定期复习错题;一直到 11 月下旬开始做真题直到考前。我集中花了几天时间,把张宇老师三科的强化班视频 2 倍速过了一遍,直接做 1000 题,每做一个专题就总结一个专题:一是总结知识点,二是总结做题信号(这个对我来说极其有用)。1000 天之后我开始做闭关修炼,那里面题目不多,做完之后就开始做李林老师的 880 题里的提升部分和 108 题。11 月李林老师的六套卷和 4 套卷就陆续出来了,我就一天一套模拟卷,中间穿插着 10-19 年的真题也做了。考前我没做套卷了,就翻翻笔记看看错题,尤其多看了几眼李林的 6+4 套卷。资料推荐:视频资料推荐张宇老师的高数和概率,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基础好的可以不用听基础班,直接上强化。工具书推荐高数 18 讲、线代辅导讲义、概率 9 讲、闭关修炼,习题推荐张宇的 1000 题(巩固知识点和拔高)和李林的 108 题(都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且题目风格和真题相似)。试题卷推荐超越 5 套卷、李林 6 套卷+4 套卷和真题。(超越和李林的卷子都是比较贴近真题的,超越会难一点)。啰嗦一句:数学没有捷径,重在多做题,多总结,题量上去了,数学也就上去了。三、专业课初试参考书:理论力学 (第六版)哈工大编,高教出版社;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康华光,高教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编,科学出版社;生产计划与控制2011 年版,潘尔顺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复试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 (第四版)杨可桢编,高教出版社;电工学(上下册) (第七版)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工业工程2011 年版,易树平、郭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需要的复习资料:历年真题840 理论力学考研这件事,我真的是一波三折了。高中没有认真学,随便上了一个大专,大专专业是机电,因为家里有亲戚开了机械器材公司,就想着学这个以后回去帮忙,后来又想转本,但因为还有挂科,于是就休学复读了一年。还好家里人很支持我转本,后来转本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读本科后也算开窍了,开始认真学习,转本只有两年,我从进入本科院校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并早早的做了准备,终于如愿上了苏大。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哇,他也太幸运了吧,从一个专科生摇身一变成了研究生!我想说,何来幸运可谈,我付出的努力是别人看不到的,也许我只是轻描淡写,草草几句话来描述我如何逆袭,但是这背后的辛酸苦楚,又岂是只言片语能够形容的。休学的那半年多,我不曾参加过任何娱乐活动,每天在家看数学,计算机,英语,机会就这一次,考研的那一年多,我几乎每天都六七点起床,一直坚持,有的人说考研考不上就继续二战,不要给自己退路,那只是懒惰的借口。对于机械方面,我没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一点了解了,车床的运用很得心应手,制图也会一点,所以学习还是很顺利的,读专科的时候我经常帮老师备课,也在很多大赛中获奖。关于机械,要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熟悉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掌握机械产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种切磨加工,焊接,制造工艺,装备设计等等。没有基础是连书都看不懂的。前期先看书的基础内容,有很多平时就学过,所以很容易上手,但也有很多没遇到过的,这一部分要花点心思了,很难懂,基础知识牢不牢就体现出来了,这一部分如果实是在是不会,可以去网上看看视频讲解,实在还是难以理解就可以报个班,最好是一对一的。大家可以考虑下新祥旭的一对一考研课程,安排的老师是你报考院校专业的高分学长学姐,专业知识过硬,对考点和重难点的把握很准。另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性非常强,所以学习效率是最高的。说回正题,提前浏览一下考试大纲,知道包括哪些知识点,再理出一个框架进行复习,凡事都要有规划,初期就要弄懂每一个公式和定义。中期就是做题了,主要还是做课后练习还有真题,真题会稍微有点难度可以留到后面,不会的就记下来去书上看看类似的题或者相关的点。书上例题的推导方式要熟记于心,很多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展开的。例如能量动载系数方程,题目都是对公式进行深入考察。复习中千万是理解而不是背诵,你公式背的再熟,不会运用也没用,每章节的内容其实都有交叉,掌握前一部分对后一部分的理解也有帮助。真题需要非常重视,可以了解考题的难度和分布情况,真题至少也要做个三四遍,有人问做那么多遍干嘛,你能保证每一次都做的对吗,不光是真题,书还要看个四五遍呢。后期就是强化训练了,多买些写习题册,习题册做明白了,证明教材吃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消化了,重新看课本,做了那么多题自然有逻辑思维定式,看到一个公式,就能想到做过哪些题,这个点还能考什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就说明可以了。当然,一直到考前都不能松懈,看会书,做会题,适当的配合实际操作,一直坚持,直到上战场。公共课方面,政治不用急,考前两三个月开始完全来得及。英语就比较麻烦了,重在积累,平时也要多背单词。数学对于理科生来说问题应该是不大的。不能只攻专业课,每门都要用心。四、学习计划-每个月的大致复习安排我从九月份开学就在着手准备考研了,不是按照一致的三月份到十二月份的计划。我英语不好,起步早。 (列出考前一年的复习)9 月份,刚开学,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是准备了资料和课本,从网上下载到了一些真题,其他的都是从学长那里买的,我没有买到苏大的真题,不过买到了其他学校的。10-2 月份,我把四本书都看了一遍,整理了很多笔记,有时候不会的地方要花上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看书的时候我没有做题目。3-6 月份,我一直在做题,每次做题之前我都会先看一遍书,再看一遍笔记,然后在心里整理一下,才开始做题,这一段时间做的还是基础的练习和真题。7-10 月份,我开始做强化题,很难,经常写不出来,那段时间是最迷茫的了。11-12 月份,快考试了,要看回课本,将整理好的公式拿出来背背,看看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