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复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适用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参考书目:教育管理学 (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教育管理学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试卷结构(满分 40 分)内容比例: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基础及流派 约 10 分教育管理学体制、内容、手段 约 30 分题型比例:1名词解释题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2简答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分析论述题 1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10 分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掌握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二)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概念。(三)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熟悉行政学与法学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行政伦理学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四) 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了解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趋势;熟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动态。(五) 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掌握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的途径与策略。(六) 教育政策与法律掌握教育政策、教育法以及教育行政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我国现行的教育法体系、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以及保障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教育法规建设。(七) 教育计划掌握教育计划、教育预测的概念;熟悉教育计划的结构、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八) 教育督导掌握教育督导的意义、任务等,熟悉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了解教育督导评估的组织实施。(九) 教育财政掌握教育财政与教育财政体制的概念;熟悉教育筹资的渠道;熟悉教育支出的特点。(十) 教育课程行政掌握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教育课程的实施指导。(十一) 教师人事行政掌握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点以及教师的任用、培训、工资和考核制度等。(十二) 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掌握教育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教育信息管理的基本智能、教育信息公开的基本要素。(十三) 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掌握学校效能的基本概念,了解学校效能的主要测量方法。(十四) 学校管理过程掌握管理过程与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概念;熟悉学校工作决策、工作计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熟悉学校的目标管理的作用、组织与实施。(十五) 学校组织管理掌握组织与组织结构的概念;了解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熟悉学校组织建设。(十六) 学校质量管理掌握学校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熟悉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十七) 学校建筑管理了解学校建筑管理的概述及其理论基础;熟悉学校建筑计划和校园建筑计划及其制订;了解学校教室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附属建筑。(十八) 学校公共关系掌握学校公共关系的概念;熟悉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对象与过程。(十九) 学校领导主要掌握领导与学校的领导者的概念;熟悉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熟悉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考试要求1准确识记教育管理学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版) 钟启泉、 汪霞、王文静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试卷结构(满分 60 分)内容比例: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及教学策略 约 20 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开发与设计、组织 、实施、评价 约 40 分题型比例:1名词解释题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2简答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3分析论述题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20 分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考试内容课程的几种定义; 教学的几种定义;教学的本质涵义;课程研究的阶段及特点;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阶段;当代教学论发展的轨迹;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原因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二) 课程与教学政策考试内容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定义;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内容;课程与教学权力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特征;课程与教学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类型;三种类型的课程与教学政策的定义及其特征;三种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价值取向;理想的课程与教学决策模式;课程共有的涵义、课程共有的权力分配;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政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特点。(三)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考试内容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涵义;课程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及其类别;教学目标应该具有的两个特征;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四种基本形式及其定义;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种取向及其主要观点;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及标准;课程与教学内容编排的几种原则;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四) 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设计考试内容课程开发的定义;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课程开发的层级的分类标准及其类别;校本课程开发的由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观点;课程设计的定义和课程开发定义;课程设计三种取向的定义及其发展、代表类型及特点;确定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目标续写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课程设计中内容选择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教学设计的三种主要模式的形成、理论基础、代表模式及其优缺点。(五)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考试内容课程组织的定义、课程组织的要素;课程组织的三个基本准则;课程组织的四种价值取向及其主要观点:学科课程组织取向的产生及其流派、学习者取向的课程组织的代表人物与流派及其观点、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产生与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的主要观点;课程组织结构的涵义及其类型;课程纵向组织结构的三种表现形式:课程纵向组织结构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涵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区别和联系、教科书的产生与中国最早的教科书、课程横向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涵义: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的涵义、隐性课程的提出者与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以及两者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涵义、选修课程的发展历史、我国选修课程的发展历史以及两者关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涵义、活动课程的产生、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涵义与历史发展及两者关系;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及其类型;班级组织形式的产生及其特点:班级组织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及特点、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分组教学组织的类型:外部分组的主要类型、内部分组及其表现形式、分组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六)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考试内容课程实施、课程采用的涵义;课程实施的本质;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观点;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行动研究的定义及其形成、发展;课程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课程行动研究的历史及哲学基础;课程行动研究的三个阶段;课程行动研究的技术方法;教学过程的定义和本质;教学方法的定义与作用;现在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方法的具体类别及其运用。(七)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考试内容课程评价的涵义;课程评价定义的五种类型;课程评价的相关概念:课程评定、课程测量和测验、课程研究;课程评价的形成与发展;课程评价的三个层面;课程评价的类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课程评价模式的涵义、课程评价模式的三种价值取向;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达成模式的涵义及代表人物与评价程序及代表人物、外貌模式的涵义与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CIPP 模式的涵义与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应答模式的涵义与代表人物及其实施步骤、鉴赏模式的涵义与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批判模式的涵义与三个基本步骤;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量化评价的涵义及其长处及量化评价的缺陷、质性评价的涵义及其优点;课程评价组织的三阶段和六个步骤;教学评价的涵义及优点;教学评价的对象和原则;教学评价的途径: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考试要求1准确识记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