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在择校和专业上想法很简单,本科的时候就想换一个实践性强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传的广播电视学比较强,个人对这方面比较有兴趣就选择了广播电视学新媒体方向。彼时做决定比较简单,对于专业了解不多。读研做助教的时候,才更加明确各个专业之间的区分,中传的新闻传播学分得很细致,新闻传播学部下面分三个学院,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电视学院整体比较偏向实践,新闻学院和传播研究院偏理论,但是这二者的理论偏向有不同,新闻学院的教授们研究偏向新闻史、广播史等传统媒体研究,传播研究院偏向更加宏观的传播理论研究以及国际传播研究。另外还需要单独提一下新媒体研究院,这是一个单独的学院,和电视学院的新媒体方向有点类似,但是新媒体研究院是个小型学院,更加偏向新媒体技术,想要往技术方面发展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新媒体研究院。虽然专业很细分,但是各个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大体相同,都非常重视重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对于新闻传播学前沿的了解。考试难度不大,专业知识背扎实了一般都能考过,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分数重地答题要理论+例子答。中传考研难度不大,每年跨专业考试考中传的人很多。我大概是在 7 月份开始复习,一共复习了 5 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要明确“考什么”这个问题。重点研究各科考试的历年真题,题目类型、高频考点、考点分布等,从真题里面可以研究出来很多门道,这样接下来复习的时候,也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摸清楚路数之后,就是找参考书了,每年中传都会有很详细的考试大纲,结合考试大纲把能够着的书都找到,把所有书都翻一遍,确定复习计划。第 2-3 个月,就是第一轮复习了,每天按部就班去图书馆,完成每日的学习计划。周末的时候抽空模拟考试并休息。这一段时间会比较枯燥,为了让自己能够持续性地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听 MOOC 又或者画思维导图,又或者和研友一起学习。新媒体研究院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第 4 个月,是第二轮轮复习,重点在于对第一轮的知识笔记的精简和查漏补缺。第 5 个月,就是最后一轮复习了,在这一个月里,知识点已经精简成了一叠 A4 纸,可以反复反复地过知识点,同时也就放松心态准备考试了。要提前对考试的吃住行各方面踩好点,笔试时间较长,我专门买了抗疲劳的考试笔,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疲劳书写而造成的卷面不整洁。英语及政治准备因为本科是英语专业,对于考研英语并没有花费过多时间,就是反复做真题、背单词,保持平稳发挥就可以。在政治上,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新闻史和政治中的历史部分时间线非常契合,重大事件也很契合。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共产党要将办报当成一种工作方法。因此在记忆的时候,将两者结合起来背诵相辅相成。政治理论方面更是如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不要把知识分裂成不同科目,知识要形成体系,相辅相成,与其花费过多的时间对某一固定知识点死记硬背,更要注意将各个知识点,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牢固的知识网络结构。在学习之余研究了一些记忆方法。我对声音比较敏感,因此会把我觉得被叫难背的理论,自己读出来录音在手机里,然后反复听手机里的录音。另外也采用了记忆宫殿的方式,在散步的时候听录音,然后把知识点的内容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在睡觉的时候,可以反复想象自己在空间中行走,在不同的房间里遇上不同的知识点。读研期间开始讲课,因此在此处再提供一个学习方法,虽然考研的时候没有用上,但是在后来的学习中使用很多。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专业名称,叫做费曼学习法,其实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述出来,通过讲述的方法巩固。强烈推荐新闻传播学的学生用这种方法,表述能力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是要不不断提高的。通过讲述知识点,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注意,此处说的是讲述,而不是复述,讲述的时候模拟的场景是,如果你是这门课程的老师,你会怎么讲课,如何把课程讲好讲地有意思。中传的复试比较复杂,一场三小时的笔试、英语口语测试(这个比较短,并不难)、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心理测试再加上面试,加试的话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我复试的时候就有加试,是在晚上,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学院的通知,确认清楚自己到底考几场考试。复试笔试会在初试的基础上更加贴近专业一些,学校每年都会给出明确的考试大纲,但考试大纲的范围也很广泛,而且大纲上通常会写一句“ 复试采用现场考试的方式,仅供参考,部分考试内容超出范围,纯属正常”,这句话就很坑了。不过不同学院还是有很明确的取向的,基本上就是专业基础知识+老师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去 CNKI 查看一下学院老师的专业论文,这样可以更加明确地知道老师们都在研究什么,他们关注重点有哪些,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复试笔试也有助于复试面试。加试是看纪录片并且写观感,这个并不是很难。我面试的分数比较高,提前模拟过很多次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虽然在面试的时候,自我介绍很快就被老师打断了,但是据其他同学的反馈来看,我面试的时间特别久。首先是抽题,不同方向的抽题不一样,我回答的是新媒体方向的抽题,是基本知识。老师问地比较详细地是我的一篇发表论文,从中抽取了一些问题,我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了,整体比较顺利。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整体气质,在问题回答中看中学生基础知识是否牢固,是否了解当下正在发生什么。如果对于基本的学科前沿以及时事一问三不知的话,就比较尴尬了。复试录取是按照学院当年计划指标,从高往低录取,而不只是过分数线就可以。这才是整个考研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因此一定要好好准备,反复模拟。读研的时候开始做助教、带学生对读研、选专业、选导师这件事情才有更深的感悟。学硕三年、专硕两年,时间都非常短暂,所以一定要选清楚自己的未来取向,是进一步做科研还是工作,取向想清楚了,就比较好决定报考什么专业,不同的学院,不同专业的理论、实践偏向很明显,这是提前就要考虑好的问题。总而言之,考试本身难度并不大,困难的地方在于竞争者很多。基础要牢固,更要研究学院老师的论文,掌握学科前沿,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大家对于考研复习,尤其是专业课复习有困惑的话,可以报一个新祥旭考研专业课辅导课程,就可以联系到我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