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药学.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药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武汉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药学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西药物新剂型、合成新工艺和手性技术的研究方法,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本专业的教学任务。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二、研究方向1、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合成及技术开发;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以及新药的发现与开发。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病等)的新靶点,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新方法、新技术(例如定向合成,组合合成、生物合成、半合成),以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模板,开展药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活性筛选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对化合物可能的活性作出预测,进而对比较有可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体筛选。在此基础上积累与建设化合物库,包括虚拟化合物库的建设与收集。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能,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结构分析,在功效筛选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优化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生物药物,是世界各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蛋白药物、糖类药物、核酸药物等现代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化学方法与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新型成药基因与成药蛋白的鉴定、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天然生物药物的部分合成、传统生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物药物(如中药)的现代化研究等。3、药剂学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是新药开发和研制的重要一环节。药物剂型对于新药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包括片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常规制剂的研究方法;开发和研制化学药物制剂、中药与天然药物制剂以及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在开发传统辅料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缓控释作用和靶向作用的辅料系统和载体,采用新技术研究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优化药物辅料的性能,改良药物的性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通过调节药物辅料的组分和结构来控制材料的降解速度满足不同药物控制释放的要求。通过适宜的药物载体,大幅度提高了药物在靶向器官中的分布,提高了药物疗效。尤其是利用靶向基团特异性识别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抗癌药物的定向释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利用对外界变化因素,如光、温度、电场及特定的化学物质等的变化来调节药物的释放,改善药物的临床应用的顺应性,更好服务于患者。4、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药物的分离、检测与鉴定相关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置及分析方法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技术以及与质谱联用技术的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基于现代仪器分析的药物筛选新模型与方法研究;手性药物色谱柱材料与分析新方法研究;药物分子识别纳米材料与荧光探针试剂研究;药物分离与检测集成化微芯片、微小化药物分析装置的研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单个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分析;单细胞水平药物动力学研究等。5、生药学生药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生药品种鉴定及新资源发掘;生药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生药有效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生药分子标记技术研究。6、药理学病毒疫苗、肿瘤疫苗的研究;肝脏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护肝药物的开发与研制;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药物的开发与研制;药物、异物代谢的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三、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超过 4 年,其中课程学习 1 年。2、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各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总数为 4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30 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 5 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 8 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 4 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 2 学分;学位论文 10 学分。跨学科专业、同等学力研究生应补修至少 2 门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具体科目由导师确定,不计学分但必须达到及格要求。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1、论文选题: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2、开题报告:在第二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提出论文选题及课题设计方案,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3、论文撰写:经讨论通过后开始实验研究,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工作,可整理成硕士论文。要求选题新颖,有创新性,实验设计科学严谨,方法及手段先进,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论文应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论据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充分、论点明确、结论正确。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 2 位论文评阅人评阅。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4、答辩资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 8 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达到以下条件之一。1)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核心期刊(CSCD 收录)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2)在本学科指定 SCI 收录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3)在本学科指定 SCI 收录二区及以上期刊(以中科院分区为准)以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 1 篇。提前毕业的学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 SCI 学术论文至少 2 篇(且至少一篇 IF 不小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于 2)。5、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 5 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六、其他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 学分,并进入答辩环节。2、中期考核为保证培养质量,加强过程管理,各学科应在培养方案中提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评定等环节的具体标准与要求。中期考核应建立淘汰制度,具体流向包括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七、培养方式1、培养方案应对培养方式、指导方式等提出具体要求,要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2、应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培养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培养,探索建立学术、实务双导师制。3、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4、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5、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应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等目录,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如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6、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 1 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