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基础.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西医结合基础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1),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拥有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神经生物学科研三级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WHO )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等。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4 人。主要研究方向:(1)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针刺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机理研究;(3)针刺信息传导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的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本学科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 20 余次)。先后有两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9、2001 、2007)。培养博士后中有一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九七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霍英东人才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等科研项目。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论;为研究生开始专业课中西医结合基础概论、中西医结合基础方法与思路、神经科学原理等。毕业研究生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授徐丰彦先生带领下,针刺研究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博士点(1981 年首批获准),是全国最早开展中西医结合针刺原理研究的单位之一,曹小定教授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针刺原理研究的学术带头人。1983 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 )传统医学合作中心;1989 年起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90 年代初还建立了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强调中西医结合针刺原理研究与神经科学的密切结合。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针刺镇痛和针刺治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即研究内容较集中,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具有优良声誉,在高层次研究项目的承接、国际 SCI 论文的发表、科研获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博士后等硬指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这是本学科最早开展并长期进行的研究内容,在国内外均有较广泛的影响。目前主要从事针刺改善慢性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神经痛、内脏痛、癌痛等)的机制研究,着重关注中枢神经系统内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在痛觉调制中的相互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此外,对于急性创伤应激引起的疼痛及生理机能紊乱,针刺也具有重要的调整和保护功能。深入探讨针药结合加强镇痛及改善免疫功能的调控规律以及机制研究,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针刺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机理研究 这是本学科长期开展并取得显著进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主要探讨针刺及中西药物对神经内分泌的调整和保护,重点为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抗抑郁、抗女性内分泌失调等方面的机制研究,包括成年脑内干细胞在神经功能保护中的确切作用以及针刺调控的可行性等。针刺信息传导模式的研究 这是我们长期工作积累的高层次提升。拟探讨针刺引起的神经信息的传导以及在下丘脑转变为内分泌信息的分子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