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08教育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08教育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技术综合 考试科目代码: 808 一、考试要求教 育 技 术 综 合 考 试 大 纲 适 用 于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文 法 学 部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院 ( 0451) 教 育 (专 业 学 位 )的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试 。 考 试 内 容 包 含 教 育 技 术 学 和 论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新 阶 段 两 部 分 , 这 两 门 课 程 是 教 育 (专 业 学 位 )学 科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方 向 的 重 要 基础 理 论 课 。 教 育 技 术 学 的 考 试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教 育 技 术 学 概 述 、 教 育 技 术 的 历 史 与 发 展 、教 学 资 源 、 教 学 过 程 、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 教 学 系 统 开 发 、 教 育 技 术 运 用 、 教 育 技 术 管 理 、教 学 资 源 与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教 育 改 革 的 深 化 共 十 部 分 内 容 , 要 求 考生 对 其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有 很 深 入 的 理 解 , 系 统 掌 握 教 学 资 源 制 作 和 教 学 设 计 基 本 方 法 ,具 有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论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新 阶 段 的 考 试内 容 主 要 包 括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基 本 内 涵 及 发 展 阶 段 、 关 于 建 构 主 义 教 学 的 大 辩 论 、“TPACK”新 理 念 广 为 传 播 、 NETP2010、 推 进 中 国 教 育 信 息 化 新 发 展 的 两 大 标 志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新 阶 段 引 发 的 观 念 更 新 、 翻 转 课 堂 、 教 育 “大 数 据 ”、 MOOCs 共 九 部分 内 容 , 要 求 考 生 深 入 理 解 教 育 信 息 化 的 新 发 展 , 掌 握 新 环 境 、 资 源 、 平 台 、 模 式 等 ,具 有 综 合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二、考试内容教育技术学部分:(一)教育技术学概述 (1)教育 技 术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2)教育 技 术 学 的 理 论 基 础(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2)国外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 演 变 (3)我国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4)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三)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概述 (2)媒体资源。 (3)网 络 教育 资 源 建 设 技 术 规 范 (4)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四)教 学 过 程(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五)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3)“以 教 为主 ”的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过 程 分 析 (4)“以 学 为主 ”的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过 程 分 析 (5)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六)教学系统开发 (1)现代 教 学 媒 体 材 料 的 开 发 (2)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3)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七)教育技术运用(1)教育技术运用概述(2)教学资源的应用(3)基于 Web 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4)信息化教学应用 (5)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八)教 育 技 术 管 理(1)教学资源管理 (2)教学过程管理 (3)项目管理 (4)知识管理(九)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 (1)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 (2)教学资源的评价 (3)教学过程的评价 (4)教 学 资 源与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的 进 展(十)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教 育 改 革 的 深 化(1)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2)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结构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部分(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发展阶段(1)引言(2)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3)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4)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5)国外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6)西方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所进行的主要探索(7)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二) 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的大辩论推进西方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的标志件之一(1)大辩论的背景(2)大辩论的基本内容(3)大辩论关注的热点之一关于学习的定义与内涵(4)大辩论关注的热点之二关于知识的类型与内容(5)大辩论关注的热点之三关于有效教学的方法(6)大辩论关注的热点之四关于如何进行教学评价(7)辩论双方在本次大辩论中取得的基本共识(8)本次大辩论存在的缺陷与遗憾(三) “TPACK”新理念广为传播推进西方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的标志件之二(1)引言( 2) WebQuest 阶 段 美 国 探 索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途 径 、 方 法 的 阶 段( 3) TELS 阶 段 美 国 探 索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途 径 、 方 法 的 第 二 阶 段( 4) TPACK 阶 段 美 国 探 索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途 径 、 方 法 的 第 三 阶 段(5)对上述三个阶段的三种“整合”模式的分析与比较(6)结束语(四)NETP2010推进西方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的标志件之三(1)引言( 2) NETP2010 的 基 本 框 架 和 主 要 内 容( 3) NETP2010 内 容 值 得 我 们 学 习 与 借 鉴 之 处( 4) NETP2010 提 出 教 育 领 域 的 重 大 命 题 及 应 对 举 措(5)关于“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的分析与思考(6)对“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正确认识及应对举措(7)结束语(五)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的两大标志(1)引言(2)为什么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3)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出“革命性影响”(4)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5)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及实施(6)支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相关理论(7)对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成因的分析比较(六)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引发的观念更新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观念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 “Blearning”“旧瓶装新酒”的新概念( ) “Blearning”新含义流行的时代背景( ) 以 “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一更新原有教 学 观 念( ) 以 “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二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定义( ) 以 “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之三融合原有两 种 教 学 设 计( ) 以 “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之四变革原有教 与 学 方 式(七)翻转课堂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创新之一(1)翻转课堂的由来(2)翻转课堂的发展(3)翻转课堂的作用与效果(4)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与面临的挑战(5)从中国“跨越式教学”与西方翻转课堂的比较中探讨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6)中国式翻转课堂的未来发展(八)教育“大数据”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创新之二(九)MOOCs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创新之三三、参考书目1、 教 育 技 术 学 (第二版) ,何克抗,李文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