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调剂.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调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调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始建于1956年,主要从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飞机、导弹,以及月球返回器和火星探测器等航天飞行器和武器装备的空气动力及其相关问题的专业研究。近些年,承担或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深空探测、近空间飞行器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宇航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目前,研究院有职工20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300余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4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2名。获部级以上成果奖30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2项,还拥有500余项国家专利,每年科研经费及经营产值数十亿元。主要科研机构第一研究所主要从事各种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预测方法,具备系统的空气动力理论分析与CFD模拟能力。第二研究所拥有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以及电弧加热器和激波风洞等试验设备,具备完善的飞行器气动力热地面模拟试验能力。第三研究所主要承担国内外风洞及非标准设备的设计与建设工程,具备解决大型非标准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难题的创新能力。彩虹无人机总体设计部主要开展中大型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轻型导弹等特种飞行器的研究和制造,具备系列化产品的总体设计、总装总调、定型生产的能力。研究生教育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研究生部承担全院的研究生招生及管理工作,现有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即: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个力学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点,以及1个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导师1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8名。力学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力学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航空宇航材料工程等。我院开展的均为非定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第1年学位基础课在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第2年起回院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学期间免除所有培养费用,基础课期间享有助学金,论文期间享有助学金及多项补助,数额优厚。此外,每个导师会在年底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助金。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使每一位有志于国家航天事业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航天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就读期间积极创造条件,为优秀学生提供为期6个月的公费出国留学机会。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自主择业或留院工作,直接获聘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 2020年招生计划及调剂生需求我院2020年招收10名学术型工学硕士研究生。其中,力学学科的学科方向为流体力学、飞行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科方向为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控制技术。根据招生计划,拟接收一定人数的上述学科方向的调剂生。热切期盼对航天科研有兴趣的同学咨询报名。联系方式:招生教务办公室冯老师010-68375713通信地址:北京7201信箱13分箱(100074)电子邮箱:caaahr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