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必看:世界电影史整理(至西班牙电影).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大考研必看:世界电影史整理(至西班牙电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大考研必看:世界电影史整理(至西班牙电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大考研必看:世界电影史整理(至西班牙电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世界电影发展概述 一、电影发明 心理基础 木乃伊情结 :由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要肉身不腐败,生命就留存了下来。人们将尸体处理后制成木乃伊,人体外形保存下来,就意味着战胜了死亡,超越了时间,获得了永生。巴赞认为,电影的发明正是基于木乃伊情结,人类渴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获得一种超越时空的物质手段,将人类生动鲜活的形象与生存状态记录下来。 人类亘古既有的对时空有限性的征服 。实现影像与被摄物的统一。 科学原理 视觉暂留 : 1829 年由 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 , 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的视觉印象不是在外界物体从眼前移开后就消失了,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一般为 0.1-0.4 秒。为证明这一原理,普拉托发明了“诡盘”。后人评价这一发明的基础原理就是 60 年后导致电影发明的原理,标志了电影发明过程中一个基本阶段。 人在观看电影时,银幕上每秒钟要更换 24 张画面。但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作用,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看上去感觉动作是连续的。 电影基本原理 似动现象 :一种 现代电影理论 ,是 电影的“心理认同” 机制, 指 人通过瞬间两点刺激而产生的运动幻觉。 实际观影过程中,银幕上每一个画面都是静态的。之所以出现运动的感觉,是因为观众根据他的生活经验作了心理补偿,承认连续出现的变化的影像是同一个被摄体。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接受方式所造成的运动幻觉称为 “似动现象” 。 格式塔心理学以“整体构成” ( 完形 ) 原理,对 其 进行了心理学解释, 认为影片的一幅幅静态画格以每秒 16 格或 24 格的速度连续呈现,会产生似动和深度感的幻觉,这不仅是由于生理的视觉暂留现象,而且还有赖于把影像组织成 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特殊的内心体验” “完形”过程,是大脑 积极 参与认同的结果。这种“完形”作用造成的效应即似动效应。 这就是电影运动的幻觉产生的原理,视觉滞留原理的作用仅仅是使运动更为连贯流畅。 电影发明过程: 1839 年,法国科学家雅克达盖尔发明静态照相术 。 英国人穆布里奇,多架照相机拍马跑; 1882 法国人马莱的活动照相术 。 1894 年,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 1895 年 12 月 28 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完成“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商业放映。 二、为什么电影在西方发明 巴赞的“完整电影神话”与西方模仿说思维方式 完整电影 : 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电影起源观的电影观念。他认为电影起源的心理原因是再现完整电影的神话,也就是再现声、色、主体感受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 指出电影实现了西方传统艺术理念的最高境界 对现实的逼真摹写。巴赞认为并相信,最大程度上将人的主观因素排除在外的电影机械所形成的电影影像与现实客体的关系是趋近相同的、同一的,可以通过电影摄影机的原理将现实客体逼真地还原出来 。 三、电影成为艺术(人物后面分国别会有详细解释) 1.卢米埃尔兄弟的早 期短片,“从实地捕获的自然景象”,电影是“一种重现生活的 机器”,拒绝拍摄任何虚假的东西。 2.“银幕魔术师”乔治梅里爱的戏剧电影,组接单位是戏剧的“场景”,采用所谓的“乐队指挥的视点”。 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 3.英国“布赖顿”学派,初步蒙太奇式的镜头连接。乔治斯密士的祖母的放大镜;詹姆斯威廉逊的中国教会被袭记等 。 4.1903 年,美国人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观念出现,但“镜头”依然相当于戏剧的场景 。 5.1915 年,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早期电影集大成之作,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 。(艺术观念是最晚形成的) 四、电影艺术 的主线 无声电影 电影叙事 (格里菲斯) 与电影表意两条道路,纯视觉艺术 (法国先锋派),表意抒情的艺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927 年,爵士歌王诞生,有声电影开端 ,作为视听艺术,电影基本美学特征形成。 1935年浮华世家标志彩色影片时代来临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的冲击,电影开始转型,艺术电影与电影作者大量出现。 之前是经典 /古典电影。 1977 年,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进入高科技时代,全新电影美学正在形成中 。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兴起; 21 世纪互联网已成为改变世界和文明的力量,包括电影。 五、早期基本电影观念 1、 电影游戏 :最早成型的电影观念 ( 1)作为一项科技发明 ( 2)火车进站带给观众的震惊 ( 3)梅里爱的电影魔术与斯皮尔伯格外星人侏罗纪公园没有本质区别 ( 4)世界电影最具票房的影片多数是电影营造的科技游戏 ( 5)中国电影日益接受了游戏精神 2.电影商业与工业 电影诞生的标志:一个法郎的入场券 电影诞生的大工业背景 电影在成为艺术之前已经商业化、工业化了 1915 年美国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世界电影成为成熟的艺术;但是早在 1908 年的法国查尔 百代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垄断性电影企业,后来美国好莱坞沿袭了这种大工业体系。 商业是电影自始便具有的本性之一,工业化是其必然的运作方式。现代文化工业很早蔚然成型 。 以电影为核心的娱乐业是美国最主要的文化产业和出口行业。 3.全球化传播工具 电影自始便是全球化的产物,是一种理想的传播工具 电影作为传播手段是“人的延伸” 麦克 卢汉 电影传播的独特性 电影的文化传播、电影的意识形态性质 4.姗姗来迟的艺术观念 对于电影来说,成熟的艺术观念是最晚形成的 。 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是早期电影艺术集大成者,开辟了世界电影的 两个核心传统 : 1915 年一个国家的诞生:主流叙事、经典叙事、商业电影 1916 年党同伐异:个人化创作、哲理电影、表现主义 世界电影在艺术观念上的几次重要发展 : 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出现先锋电影运动,注重自我表现的现代电影观念、现代主义传统自觉形成 。 20 世纪 30 40 年代,随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出现,写实主义传统完整显现。 20 世纪 50 60 70 年代,法国、意大利等现代主义电影勃兴,现代主义电影观念完整显现 。 20 世纪 50 60 年代,世界范围内民族电影勃兴 。 1977 年星球大战标志着世界电影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消费时代、高科技背景下的电影景观开始形成, 90 年代后蔚然成为主流电影的风格:故事性降低、纯粹的视听因素加强,电影被更自觉地视为娱乐品。如中国近期所谓大片无极等。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世界电影的总体趋势:全球化背景下的两极,美国商业电影美 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 多元化的新民族电影。此外,跨国族电影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 5.电影与影像思维 电影开辟了人类思维的新时代 影像思维的特性 电影的发明是一种原始思维的回归与超越。人类最早的思维是形象的、感性的,电影有这样的特点,但电影是在高度文明基础上诞生的,所以它超越了原始思维的简单化而具有了深刻的反应和表现能力,同时具有了人类长期习惯了的,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的理性逻辑的精神。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结合使它具有了巨大的潜力。现代思维的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社会是一个形象大爆炸的时代。掌握形象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第二章 法国电影 一 、 早期电影的两种基本观念 叙事观念:以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为标志,经典(戏剧化)叙事传 统建立,体现在当时和之后的主流电影中。 个人化创作:以格里菲斯党同伐异为标志,个人化表意传统建立,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是早期电影的突出代表。之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电影形成第二次高潮,出现更为完备的“作者电影”理论。 二 、 法国电影先驱者 卢米埃尔兄弟 : 电 影的发明人。兄奥古斯特,弟路易 , 法国人。 改造了 爱迪生 所创造的 “ 西洋镜 ” ,其活动影像 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 观赏 。 研制了最早的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1895 年 12 月 25 日,在巴黎 一个 咖啡馆 公开售票 放映了影片工厂大门,成为公映的第一部电影,电影 就此 诞生。 以“从实地捕获的自然景象”为拍片方针,其影片几乎全为室外摄制,真实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电影成为“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是世界电影史上写实主义传统和纪实美学的最早尝试者。主要作品包括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题材多取自工作生活场景、自然风光、街头风景等。 乔治梅里爱 : 法国电影艺术家、戏剧电影学派和电影导演艺术的创立者。 较早从艺术角度探索电影的先驱者, 把戏剧美学引入电影, 建立了戏剧化叙事传统 。把魔术表演的剧院改造成摄影棚,对电影的表现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以戏剧的“场景”作为组接单位 ,使用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等摄影技巧。 这些原则一直为后来的电影艺术家所遵循。 1902年拍摄月球旅行记,采用胶片染色,是最早的科幻影片。 代表作品有灰姑娘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等。他对后来的电影艺术有较深远的影响 ,但其电影观念停留在戏剧的美学传统之上,采用“乐队指挥的视点”,全无视角的变化,银幕等同于舞台。 查尔百代 : 一改梅里爱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把电影变成一座庞大、独立、享有巨额利润的企业, 建立起庞大的、垄断性现代电影企业 。实现电影企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合,垄断电影资料,并建立起商业电影经营的 体制与系统。百代电影公司的成就使法国成为早期世界电影生产和输出方面的第一大国,随着一战爆发逐步被好莱坞取代。但 美国 电影基本承袭了百代的经营思想,取得了持久的繁荣和发展 。 三 、 印象派与先锋派电影 印象派电影 :法国的民族电影流派, 深 受印象派绘画影响。特点是: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20 年代,以 路易 德吕克为中心,包括阿倍尔 冈斯、谢尔曼 杜拉克、让 爱浦斯坦、马赛尔 莱皮埃等人。重要影片:黄金国( 1921,马赛尔 莱皮埃)、 西班牙节日 ( 1919,德吕克编剧,杜拉克导演)、流浪女( 1924,德吕克)、车轮( 1923,阿贝尔 冈斯 ,加速蒙太奇 )、微笑的布迭夫人( 1923,杜拉克)、忠实的心( 1923,爱浦斯坦)等。 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景物的再现,在主观感受的基调上将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景诗化。实质上是对法国 20 年代现实生活一种直率的感觉方式和表现方式。 先锋派电影 : 区别于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是个世界性创作运动,主要包括:法国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电影,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以及荷兰的伊文斯为代表的纪 录片等不同流 派。是第一次现代主义电影创作高潮。核心:反传统,张扬个性,表现内心。其鲜明特点是: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借用现代主义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法国先锋派包含“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等流派。 纯电影 : 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独立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以组成一种视觉的舞蹈和看得见的音乐。代表性作品是法国立体主义画家费南 莱谢尔导演的机械舞蹈,这是 部表现物体和齿轮舞蹈的影片。其他有维金 艾格林的斜线交响曲( 1925)、瓦尔特 鲁特曼的作品 1 号、 2 号、 3 号、 4 号等。 达达主义电影 :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表现出强烈的愤世嫉俗、反叛西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精神。达达主义影片的特点: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性作品幕间休息( 1924,雷内 克莱尔) , 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打破观众期待 , 通过亵渎常规礼仪,实现颠覆秩序的效果 ,以荒诞、幽默等隐含的方式讥讽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风尚和文化。 超现实主义电影 :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化、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搬上银幕,把表现幻觉 和梦境,展示人的潜意识当作电影艺术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整的故事,创作主旨在于形象化地表现梦境和潜意识活动,现实的场面和令人费解的怪诞场面常常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严重的失落感。代表作贝壳与僧侣 (1927,谢尔曼 杜拉克 )、一条安达鲁狗 (1928,路易斯 布努艾尔、萨尔瓦多 达利 )、黄金时代 (1930,路易斯 布努艾尔 )、诗人之血( 1930,谷克多)等。 一条安达鲁狗( 1928) :由侨居法国的西班牙籍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与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共同编写。没有统 一的逻辑线索,所描写的只是一个朦胧的诗意的世界。目的是要用直接的视觉形象的隐喻,来表现心灵的感受和震动。 这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成了法国先锋派电影代表作之一。该片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道德、宗教等对人性的压制,奠定了布努艾尔一生电影创作的基本主题和艺术风格。 尤里斯伊文思 : 荷兰电影导演。 1927 年创办荷兰第一个电影俱乐部。在先锋派电影的影响下,他早期影片带有抒情的唯美主义倾向,如桥雨等。伊文思在世界各地拍摄纪录片,如纪录比利时煤矿工人大罢工的博里纳日、反映西班牙战争的西班牙的土地、表现中国抗日战争的四万万人民和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等 。 战后,在苏联、波兰、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马里、古巴、越南等国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如 和平一定在全世界胜利世界青年联欢节 激流之歌 五支歌塞纳河畔天空、土地 愚公移山等。由于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 先锋派电影的成就 : “先锋电影”对画面形象和影片节奏的探索研究,就曾有助于电影摆脱平铺直叙的刻板手法和对生活的单纯复制,并促进了蒙太奇理论,特别是表现性蒙太奇技巧的形成和发展。 “先锋电影 ”在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使内心世界 “视觉化 ”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扩大了电影的表现力和范围。 正是靠着印象派和先锋派的艺术努力,电影才迅速演变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但是,由于这一运动从开始就带有一个根本缺陷,即没有从表现内容着眼去从事各种 探索,而更多的是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追求具有刺激性的反常效果,从根本上脱离了广大观众,这是先锋派电影运动宣告结束的根本原因。 四 、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1.“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Poetic Realism 诗意现实主义 : 法国 30 40 年代出现的一种电影创作倾向, 没有系统的理论, 宽泛地说,指的是 30 年代之后产生的一批影片。这些影片大都以法国的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下层生活为题材,以富有感情的格调表述普通人的遭遇,并且大量调动电影的表现手段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影片多数是悲剧,用真实的背景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场景, 在表现日常生活的真实图景的同时,具有某种诗情画意,往往能够给予观众一种诗意的满足。在表现形式上有别于蒙太奇的剪辑组合,多采用长镜头和深焦距镜头。演员表演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2.诗意现实主义电影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雷内克莱尔 : 被认为是最富于法国特色的电影工作者,法国电影界 唯一 的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作品一贯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高度的电影化技巧。克莱尔早期是先锋派电影主将,其幕间休息是“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有声电影初期执导了影片巴黎屋檐下( 1930)、百万法郎( 1931)、自由属于 我们( 1932)和七月十四日( 1933)“四部曲”。这些影片被国际影评界视为法国电影的“高峰”,影片表现出的“幽默感和精炼笔法”常被人指为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贡献 。其作品特点是结构严谨、精致,场景处理精炼连贯。影片剧本一般出于自己之手,富于画面形象感。 让维果 : 在 其 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四部作品:纪录片尼斯景象( 1929)和塔利斯( 1931),故事片操行零分( 1933)和驳船亚特兰特号( 1934)。尼斯景象中,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段,突出社会不平等的主题,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倾向。乔治 萨杜尔称赞这部影片是“法国第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纪录片”。操行零分是让 维果的悲惨童年时代留下的心灵创伤的折射,他以理想化诗意手法描述学生们的抗争和青春的激情,几乎成为二次大战后表现反叛精神的电影作品的“新约全书”。驳船亚塔兰特号以驳船为象征,构成与资本主义喧嚣生活对立的宁静世界,充满诗意激情和人生哲理,呈现出独特的格调,显示出导演的诗人气质和驾驭电影语言的能力,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勃兴。 叙 利 恩 杜维威尔 : 拍摄的重要影片有同心协力( 1936)和逃犯贝贝( 1937)。逃犯贝贝是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绝望的悲观主义情调,叙事主人公虽然怀有人生理想和生存渴望,但影片结局却常常是悲剧性的自杀或出走,这类影片又被称为“黑色现实主义”。 通过内外景结合,运用移动摄影很好地烘托了环境气氛。 马塞尔卡尔内 :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主要影片有珍妮 1936)、雾码头1938)、北方旅店( 1938)、太阳升起( 1939),以及稍后的夜间来客( 1942)和天国的子女们( 1945)等 。 卡尔内的影片一般表现善与恶的斗争,其中的好人在那个社会中,总要受 到社会的残害。但是,好人总是在追求一种永恒的爱,并且去努力反抗命运。而这种命运,也正是社会制度。雾码头充满灰暗、压抑和悲观的气氛,卡尔内对环境进行了诗意的表现,弥漫在码头周围的浓雾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准确地捕捉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之前的笼罩着欧洲大陆的那种腐败、颓唐、悲观、令人沮丧的氛围。与同时代的诗意现实主义导演相比,卡尔内更善于表现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物的悲观心理的描写。 其他 :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著名导演还有雅克 费戴尔,其主要影片有大赌博( 1934)和米摩莎公寓( 1935)。另外,让 格里 米永拍摄了驳船( 1941)、天空属于你们( 1944),雅克 贝盖尔拍摄了金盔( 1952)等,这已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后期发展了,其风格样式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写实主义电影大师 让 雷诺阿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20 年代受先锋派电影的影响,拍摄了水上姑娘、娜娜( 1926)等影片。 1931 年,母狗标志着雷诺阿的电影创作新阶段的开始,确立起了写实主义的风格,他在片中使用了景深镜头和同期录音方法,深焦距镜头使背景与前景同样清晰,人物与环境结合在一起。之后拍摄了布杜落水遇救记( 1932)、托尼( 1934)、兰基先生的犯罪( 1935)等杰作。 1937 年拍摄大幻灭,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反映了他极其矛盾的思想,在影片中运用景深镜头、长镜头并结合移动摄影创造出了 具有丰富造型感的视觉形象。 1939 年拍摄游戏规则, 是一部讽刺资产阶级生活状态及其价值观念的喜剧片 ,是场面调度的典范 。 1941 年,雷诺阿流亡美国,拍摄了吾土吾民( 1943)、南方人( 1945)和女仆日记( 1946)等影片。 意义 : 雷诺阿是一位对世界电影史作出巨大贡献的电影艺术家,他总结前人与同时代艺术家的实践经验,最终确立了世界电影写实主义传统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写实主义电影语法。他的创作实践为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 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提供了实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对现代电影观念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大幻灭 : 1937 年拍摄,导演让雷诺阿,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反映了 他 极其矛 盾的思想,他始终关心把世界上的人们分隔开的种种界限和超越这些界限的可能性,他以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立场力图构制一个世界大同的理想;但作为一位写实主义电影工作者,他又分明意识到超越人性所有羁绊,实现人类无条件相爱的理想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巨大局限性,因而,这又常常只能表现为一个“伟大的幻想”而已。雷诺阿在影片中运用景深镜头、长镜头并结合移动摄影创造出来具有丰富造型感的视觉形象。如战俘们听到法军收复某要塞的消息后,齐声高唱马赛曲,整个镜头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游戏规则 : 1939 年拍摄,导演让雷诺阿, 是一部讽刺资产阶级生活状态及其价值观念的喜剧片,影片富有嘲弄意味地揭示出:说谎和尔虞我诈是战前法国社会生活(游戏)的不可违背的“规则”,谁企图违反“游戏规则”或提出抗议,谁就会成为不幸的牺牲品。体现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雷诺阿的悲观绝望心情,传递出他对于濒临崩溃的欧洲社会的深刻感触和强烈焦虑。 是场面调度的典范。 五 、 法国 “ 新浪潮 ” 电影 (现代主义电影流派) 1.“新浪潮”的出现 1959 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出现了若干部体现新的电影观念和新的电影表现形式,并由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 片,其中包括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阿仑 雷乃的广岛之恋等。 随后,从 1958 1962 年五年间,法国大约有 200 多位电影新人推出了他们的处女作,给法国影坛以巨大的震动,并且象潮水一样迅速影响和波及到欧洲、亚洲、美洲等地,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 60 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1962 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来定义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 :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电影运动,是一个现代主义电影流派。 1959 年戛纳电影节出现了若干部 体现新的电影 观念和新的电影表现形式,并由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其中包括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阿仑 雷乃的广岛之恋等 。 随后,从 1958 1962 年五年间,法国大约有 200 多位电影新人推出了他们的处女作,给法国影坛以巨大的震动,并且象潮水一样迅速影响和波及到欧洲、亚洲、美洲等地,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 60 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1962 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来定义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新浪潮”导演推崇创作个性,其风格不尽相同;其美学观念的核心是安德烈巴赞的纪实美学、场面 调度、作者电影观念等理论。对传统的制片模式、叙事模式、电影语言等进行了变革。 产生的时代背景 : ( 1)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弥漫在西方的信仰危机;五六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膨胀”造成的人文危机 。青年人的反抗心理。 ( 2) 哲学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盛行的存在主义思潮:历史与现实生存的虚无,世界的荒谬无序;人的孤独、盲目、无望, 萨特 “他者即地狱”;选择生存的勇气。 ( 3) 电影史背景:法国模仿好莱坞,大量摄制商业性的、平庸的“优质电影”。 2.“新浪潮”的电影观念 安德列 巴赞的纪实美学。 ( 1) 电影的本体纪录本性 电影和任何其他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纪实性是电影的“第一本性”,“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 对立面是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戏剧性效果和因果叙事的故事化倾向;在叙事结构上强调,电影应该是表现“生活在银幕上的流动”,而生活往往由一些松散的、分不清轻重主次的事件串联起来。“新浪潮”注重表现生活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 2) 场面调度理论 对立面是蒙太奇观念,巴赞提出了与蒙太奇美学截然相反的“场面调度”理论,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感性的真实 空间和时间”,同时也尊重观众的选择和思考的权力,避免蒙太奇手法营造的强制性、单义性、封闭性和倾向性的主观世界,展现出开放式的、可选择的、含义多样性的客观世界。 大量运用不间断的长镜头和移动摄影。 ( 3)作者电影观念 始作俑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记者和电影导演阿斯特吕克,他在四十年代末期就提出了著名的“自来水笔式电影” (或“摄影机即钢笔” )的理论,主张摄影机要象作家的笔一样,去自由自在的描写事物,必须具有作者自己的个性。 明确提出“作者电影”理论的是特吕弗。他于 1957 年在电影手册上发表了近乎“新浪潮”宣言的文 章 作家的政策,提出“作者电影”理论, “电影作者” 三个基本条件:一、具备最起码的电影技能;二、影片明显表现出导演的个性,并且在一系列影片中一贯地揭示出其风格特征;三、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的涵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其某种个性,这种个性应贯串在他的整个作品中。 特吕弗等人确立了导演是电影的中心位置,导演决定着一部影片的风格和形式,而且导演完全可以象文学作家一样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3.“新浪潮”电影的风格特点 ( 1) 作者电影 个性原则, 强烈的个人色彩,电影制片方式和制片技术的革命。 “新浪潮”电影不再以制片人为中心,而是强调导演的主导地位。提倡编导合一,即兴创作,影片成本低、制作周期短、采用实景拍摄和自然光效,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 ( 2) 叙事结构:打破了自格里菲斯以来的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方式,用无逻辑的事件组合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 这是与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存在主义看法相一致的。 ( 3)革新电影语言。编剧具有随意性和即兴式特点;摄影方面,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手提摄影机,跟拍、抢拍和长镜头等类似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赋予影片纪实风格;剪辑方面,戈达尔运用跳接和快速剪辑取消了 传统的化入化出等手法,特吕弗发挥长镜头叙事的纪实性。 叙事语言的两个方向: 戈达尔 跳接、拼贴,融现代与后现代于一体。 特吕弗 自传体、场面调度,散文式结构,介于主流与艺术之间。 4.“新浪潮”的重要电影作者 ( 1) 让 吕克戈达尔 : 法国 著名电影导演 ,“新浪潮”运动的主将之一 。 早年从事 影评 ,在电影手册编辑部工作。 1954 年开始 尝试导演了五 部短片。 1959 年导演 第一部长 故事片 精疲力尽 ,轰动世界影坛。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中期是其创作的高峰期,拍摄了 精疲力尽( 1959)、卡宾枪 手( 1963)、疯狂的比埃洛( 1965)、我略知她一二( 1966)等。这一时期戈达尔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其主题和表现手法呈现出鲜明的存在主义特征。 60 年代中后期开始拍摄一系列“政治电影”, 中国姑娘( 1967)、真理 (1969)、东风(1969)、直至胜利 (1970)、一切顺利 (1972)等。 80 年代后的创作 主要有故事( 1980)、芳名卡门( 1983)、新浪潮( 1990)等。在这一时期,戈达尔有意向传统靠拢,在影片中注意了叙事成分和情节线索,但依然风格独具,不肯媚俗随流。芳名卡门的主人公依然是反社会、反秩序、反传统的叛逆者,影片躁动着蓬勃的青春激情,“新浪潮”时代的影子依然清晰可辨。 在 60 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电影化的论文”或“政论化的电影”。 在叙事方式上,戈达尔的影片也越来越偏离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越来越采取多种多样的间离方法,使连贯的故事情节遭到破坏,使观众与题材增大距离。显然,这是受到布莱希特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戈达尔采取了将纪录片镜头、演出场面、鼓动宣传混合 在一起,在互不连贯的画面形象中插入字幕、照片、漫画和动画片,使用象征性的隐喻,哑剧场面,画面与声带的故意脱节,大量画外旁白提问、议论,引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语录,演员凝神注视着摄影机直接对着观众说话,以及摄影机作为剧情的一个组成因素在影片中出现等“破坏性”技巧和间离手法,以此打破传统的银幕幻觉。 拒绝使观众在戏剧性情节中迷失自己,“发生在观众和银幕之间”。 意义 : 从戈达尔创作的总体上看,其最大的成就是始终不渝地向好莱坞电影美学的霸权主义挑战,力图冲破已经定型了的传统叙事模式。戈达尔在某种程度上为动摇好莱 坞电影所定型化的电影美学的垄断与霸权开辟了通路。 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武器对电影形式进行革新,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使影片摆脱戏剧以及各种定型了的叙事模式的影响,更加接近生活本身的形式。 在电影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方面,戈达尔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大师。 拒绝沿用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接等新的剪辑方法;新的摄影风格,报道式的摄影风格,突出纪实色彩,“直接”的真实,自然光。 有人认为当代的电影可以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代,甚至有人说:“今天的艺术,那就是戈达尔”,“今天的电影,那就是戈达尔”。 ( 2) 弗朗索瓦特吕弗 : 法国 著名电影导演, “新浪潮 ”运动主将之一 。少年时代生活艰辛,四处流浪,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后被电影理论家 巴赞介绍 到电影手册编辑部工作,鼓励他学习写电影评论。 1959 年导演 第一部长故事片 四百下 , 轰动 西方影坛,被认为是法国 “新浪潮 ”的开端之作,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该片是特吕弗五部互相衔接的自传体影片的第一部,其中很多情节是根据他自己的经历虚构的。继四百下之后,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二十岁时的爱情 (1962)、偷吻 (1968)、夫妻生活 (1970)、飞逝的爱情 (1978)等四部自传体影片。由于上述五部影片的主人公安托万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演员随着剧中人一起增长年龄,因而在银幕上造成了一种“罕见的真实感”。除上述五部自传体影片外,主要影片还有枪击钢琴师 (1960)、朱尔与吉姆(1961)、柔肤 (1964)、穿黑衣的新娘 (1967)、密西西比美人鱼 (1969)、野孩子 (1970)、两个英国姑娘 (1971)、美国之夜 (1973)、阿黛尔 雨果的故事 (1975)、最后一班地铁 (1980)、隔 墙花 (1981)等。 自传体叙事 &散文化结构 四百下在一种改头换面的自传形式下,导演叙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安托万就是特吕弗的代言人、替身,特吕弗有意选择了一个与自己的形象、性格、气质颇为相似的演员让 皮埃尔 莱奥扮演安托万这一角色,而让 皮埃尔 莱奥也多少有意识地模仿特吕弗,并逐渐变得与他的导演形体相象、举止一致,使影片的自传性质和个人色彩更加引入注目了。 散文风格是“新浪潮”电影的 个最基本的特点,虽有一点故事的内容,但往往结构松散,不形成紧密的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最后一班地铁是代表性影片,该片在基本上保持 着“散文风格”的基础上,强化了“戏剧情节”,使影片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特吕弗在构制影片结构方面独具匠心,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 ( 3)作者电影的两个方向 戈达尔与特吕弗代表了“新浪潮”电影作者的两个发展方向: 戈达尔始终桀骜不驯地挑战传统电影规范,其电影观念与视听语言一直处在试验与探索状态; 特吕弗并不想完全颠覆电影传统,而是在保持电影作者身份的同时,对主流电影加以改造,在艺术与商业之间走平衡道路。 ( 4)其他作者 埃里克罗梅尔 雅克里维特 克劳德夏布罗尔 路易马勒 雅克德米 瑟堡的雨伞 克洛德勒卢什 六 、 法国 “ 左岸派 ” 电影 1.“左岸派” : 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形成于 50 年代末, 由于其成员大都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阿仑 雷乃、玛格丽特 杜拉、阿仑 罗伯格里叶、亨利 科尔皮、阿涅斯 瓦尔达等;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 1959)、长别离( 1960)、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横越欧洲的快车( 1966)等。 “左岸派 ”将电影带入了另一个无比广阔深邃的世 界人的内心,开拓了现代电影的表现时空,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左岸派”电影十分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 ,他们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想象、潜意识活动等主题,其最经典的主题集中在“记忆与遗忘”的矛盾中,其主人公总是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要从过去的经历中摆脱出来,却又忘不掉曾经珍藏着的记忆,或想不起他们曾经损害的是什么。 在艺术表现上 ,“左岸派”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将逻辑的、线性的时间改变为错综复杂交替的“心理时间”,空间也由具体的物理空间或叙事空间改变为“心理空间”,在时空转换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左岸派”侧重于人物内心表现,特别是人物瞬间的意识流动 ,因而有 人称其为“意识流”电影。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认为,意识活动具有两个不可分割的特点:一是“流动性”,即没有“空白”,不间断,始终在“流动”;二是超时间性,即不受时间的束缚,感觉中的“现在”和“过去”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意识流”文学描写人的内心生活的出发点。“左岸派”电影无疑也具有这一特点。 ) 文学性 : “左岸派”主要编导大都来自于文学界,或深受文学影响。在他们编剧或执导的影片中,对话和内心独白构成了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电影影像与文字叙述、场面调度和叙述方式之间寻求着一种平衡,如 同文学用笔在稿纸上无中生有创造出一个想象的世界一样,借助于独特的讲述方式,“左岸派”电影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左岸派 ”非常重视语言在叙事层面和画外空间的运用,发挥了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同时,音响、音乐、寂静也在他们的声音意识和声音设计之内,极大地开拓了声音空间,从而提高了影片的表现力。特别是玛格丽特 杜拉将在“新小说”写作中对语言的重视、讲究也带到了她的电影创作中。她的影片证明了现代电影可以运用语言显示其表现力。在杜拉的影片 (或小说 )中,情节是不重要的,动作是微不足道的,没有始末,一切都是围 绕着语言组织起来。 电影语言: 摄影:移动摄影、推镜头、精致的构图与用光 剪辑:闪切、意识流 广岛之恋通过大量的闪回和画外音手段,把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纪实与虚构以一种跳跃性结构自如地连接起来。现在与过去两个时间是两个平行的连续的过程,它们巧妙地交织在女主人公现在的思绪起伏的情感中。 2.左岸派主要电影作者 ( 1) 阿仑 雷乃 : 早期创作纪录片,代表作夜与雾( 1955) ,其影片一贯探讨的时间的主题 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在此片中已经被提了出来 。 1959 年,阿仑 雷乃根据法国“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 杜拉所写的剧本,拍摄了轰动国际影坛的名片广岛之恋 ,首创了“闪切”手法,成功表现了人物意识瞬间的流动 。 1961 年,雷乃和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阿仑 罗伯 格里叶合作编导了另一部轰动国际影影坛的名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从潜意识出发表现人物行为,打破了完全按时间顺序直线发展的传统影片结构,旨在探索和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性 。此后,雷乃又相继导演了慕里耶( 1963)、战争结束了 (1966)、远离越南 (1967)、我爱你,我爱你 (1968)、斯塔维斯基 (1974)、天命 (1976)、我的美国叔叔 (1980)等影片。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 : 这是一部没有传统的故事和连贯的情节,人物身份也十分暧昧的影片。在影片中,现实与幻想、真实与非真实以及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传统界限统统消失了,片中的一切都显得含混不清和充满了矛盾。雷乃从人物的潜意识出发来表现人物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