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师范大学643人文地理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浙江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浙江师范大学 643人文地理学 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简答题(简述题):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2、法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3、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4、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1、功能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 、迁移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一)文化生态环境的类型1、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3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二、人地关系理论1、环境决定论,2、可能论,3、适应论,4 、生态论,5、文化决定论,6 、和谐论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1、 汤恩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2、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4、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 研究研究课题二、 制定研究计划三、 收集、整理资料四、 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五、 分析研究六、 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 经验主义方法论二、 实证主义方法论三、 人本主义方法论四、 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三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一) 地理社会调查(二) 科技文献资料法(三) 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四)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与归纳二、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一)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二) 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一) 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二) 时间地理学方法(三)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第四章 人口、人种与民族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三)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二、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1、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与诺特斯坦的 “人口转变” 理论;2、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 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二)人口与经济发展(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二)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二、人口迁移(一)概述(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三)人口迁移的机制第三节 人种一、人种的划分(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二)世界主要种族(三)地理人种1、亚洲地理人种;2、欧洲地理人种;3、非洲地理人种;4、印第安地理人种;5、印度地理人种;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二、人种与地理环境(一) 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二) 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第四节 民族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一)民族的形成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二)民族的特征(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的迁移和集聚(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第五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一、民俗文化与流行文化二、民俗与环境(一) 民居(二) 饮食民俗三、流行文化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和思想二、关于农业起源地的论证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农业发展阶段(一)原始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2、传统农业的类型;3、东、西方传统农业形成的比较(三)现代农业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2、现代农业的类型(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农业的形成过程;2、农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3、人类文明的出现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三、畜牧业生产布局第四节 农业景观农业区位论一、农田景观二、农业区位论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第一节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一、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一)科学前提和基础(二)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二、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二节 产业类型和及其分布一、第一产业中的工业二、第二产业及其分布1、北美工业带;2、欧洲工业带;3、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区;4、日本工业区;其他国家的工业区:拉美工业区;亚洲工业区;非洲工业区;澳大利亚工业区三、其他产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第三产业;(二)第四产业;(三)第五产业第三节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 、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 、环境条件;7 、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1、纺织业与成衣业变化;2、汽车制造业变化;3、微电子工业变化;4、英、美产业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转移三、工业区位论四、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1、工业产品需求不旺;2、工业生产能力过剩;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4、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一节 聚落起源与发展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二)集镇1、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2 、集市;3 乡村二、起源和发展(一)西方城市的发展(二)中国城市的发展(三)村落的发展三、城镇标准(一) 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二) 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一、 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 城市化的进程(一) 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 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 郊区的城市化(四) 逆城市化阶段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三、 城市化的机制四、 当代城市化的特征(一)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二)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一、城市区位选择与环境的关系(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河流、海洋、岛屿、山地等地形的利用(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城市与水运、陆运、海上交通的关系二、城市与自然环境1、地质环境与城市;2、地形与城市;3、气候与城市;4、水资源与城市;5、城市的生物环境三、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发展动力(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2 、离散力;3 、摩擦力;4 、三种力的相互作用(二)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2、扇形模型;3、多核模型第四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一、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一)城市体系的概念(二)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三)农村聚落体系二、城市的景观与感知(一)城市景观(二)城市感知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一)语言的本质属性(二)语言的社会功能三、语言的发展(一)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一、世界语言谱系1、语系;2 、语族;3 、语支;4 、语种二、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1、印欧语系;2、汉- 藏语系; 3、闪含语系;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7、其他语言第三节 语言的扩散与影响一、语言的传播特性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一) 自然因素的影响(二) 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1、行政区划的影响;2、经济条件的影响;3、人口迁移的影响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第四节 语言景观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