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本学科是我国 1981 年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点,国家 211 工程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建设学科。旨在培养学风严谨,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科学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现有教授 13 名,副教授及其它职称 12 名,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目前承担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特种光纤理论与技术、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理论与技术、微波输能技术、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和电子类研究所、国防和其他电子通信类行业。欢迎有志从事上述领域研究的同志报考相关研究方向。备注:1. 本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具体实施流程参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制实施流程及复试要求执行2.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0 年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实施办法一、申请条件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 2020 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2.硕士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已经以第一(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 425 分(折合百分制 60 分)及以上水平,同时所有考生须参加当年度上海大学统一组织的招生博士研究生外国语水平考试,成绩符合要求者可进入学院考核环节;4. 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就业,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二、申请材料申请者按照上海大学报考当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报名,并按时提交以下报名材料: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 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 纸正反打印);2. 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3.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 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5. 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保管部门公章);6. 两位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原件(具体格式可从网上下载,用 A4 纸打印);7.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单或以上水平复印件;8. 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不少于 5000 字);9. 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10. 科研成果(含已取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 SCI、EI 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11. 突显本人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三、申请程序1申请人在上海大学研招网规定时间登录网站(http:/yjszs.shu.edu.cn/ )进行网上报名(考试方式为“申请-考核”制)。网上报名时须按照招生简章的要求交纳报名考试费、打印报名表、寄(送)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报名材料和申请材料,申请材料截止日期以上海大学研招网公布为准,过期不再受理。2. 申请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3. 综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如下:“综合考核专家组” 由责任心强、为人公正、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外语交流能力强的学科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不低于 60%,成员不少于 5 名,专家组负责人由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遴选。总成绩包括英语和专业综合测试。(1)英语:综合测试申请考生的英语能力,为学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外国语水平考试。(2)专业综合测试:主要考核考生的学习动机、科研和学术潜力,以及考核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综合评价考生的科学素养、个人品性、创新能力和培养潜力等。申请考生需完成如下两方面内容的口头报告(各约 30 分钟),接受复试专家组的综合考核,并提供两方面的报告 PPT 打印版(格式另行通知)。a.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专业研究基础)b.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详细科学研究计划,并提交最新版本的研究计划(科学研究能力测评)(3)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考生的专业水平、从事科研能力和培养潜力等综合素质进行个性化多元评价,并给出书面的评价成绩。(4)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复试记录完备,并妥善保存备查;(5)同一学科(专业)的各平行复试小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应保持一致。(6)复试成绩考核成绩满分为 500 分,包括:英语(笔试)成绩(100 分)、专业研究基础(100 分)、科学研究能力测评(100 分),复试组面试成绩 200 分。4. 通过综合考核的考生,录取时根据招生计划数,按照导师录取,即在同一导师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录取,若申报同一导师的考生复试总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专业研究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测评、复试组面试成绩降序排列。复试总成绩低于满分的 60%者不予录取。同时学院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公示无异议上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最终录取为 2020 年秋季学期入学博士研究生。四、其他说明已通过“申请考核”制录取的考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其他学校组织的各类博士生招生考试。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研究方向: 01 特种光纤理论与技术02 天线理论与技术03 微波毫米波太赫兹理论与技术04 电子材料与器件指导教师: 01 方向:黄宏嘉院士,陈振宜、石志东等02 方向:杨雪霞、杨广立、谢亚楠、N.Buris 等03 方向:肖中银、肖诗逸、周永金等04 方向:林敏、张金艺、李喜峰、贾连希、刘宇浩、姚镭等 招生人数:见上海大学 202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表考试科目: 1. 英语2. 专业研究基础3. 科学研究综合能力测评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黄宏嘉 (男)教授,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专业:微波、光纤。主要研究领域:微波光子学(microwave photonics),特种光纤理论及应用。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IEEE-MTTS 论文奖,全美仪器学会论文奖。发表论文百余篇,由 Wiley,Elsevier,Springer,Martinus Nijhoff 出版专著多部,获美国专利 6 项,中国发明专利多项。现担任美国微波与光技术国际刊物编委。曾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场与波委员会中国主席,美国光纤与集成光学国际刊物执行编委。目前承担的课题:“光纤波片”的宽带特性和抗温度微扰特性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系方式:021-69982726, E_mail:hjhuangmail.shu.edu.cn网 址:http:/www.ci.shu.edu.cn/hhj.htm本年度不招生陈振宜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特种光纤技术与应用;光纤传感;导波光学;光电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1999 年在法国琼莫耐特大学任访问科学家。曾参与“六五”和“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 90 余篇,其中被 SCI、EI、ISTP 三大检索收录 70 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48 项,已授权 24 项。主持、负责和参与承担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应用于分析细胞内环境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的 SERS 纳米光纤探针系统研究”和“晶体半导体芯光纤激光拉丝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石英极化光纤制备及特性研究”、“铌铝共掺拉曼散射增强石英光纤研究”、“稀磁半导体量子点掺杂石英磁光光纤研究”、“耦合式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研究”、“半导体薄膜内包层光纤放大机理与传输特性的研究”和“温度不敏感包层模谐振特种光纤传感机理研究”;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纳米半导体光纤渐逝波放大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项目“电力系统安全的光纤传感与传输”、“半导体薄膜内包层光纤放大机理与传输的研究”、“网络化光纤渐逝波温度传感技术”、“耦合式高灵敏度光纤渐逝波传感机理的研究”;上海市纳米技术重大项目“量子点半导体纳米材料渐逝波光纤放大器”、上海市纳米技术项目“纳米薄膜内包层放大光纤研制”;上海市基地建设重点项目“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光纤探针仪器研发”等。联系方式:021-69982731(O);E-mail:zychenmail.shu.edu.cn石志东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导波光学及偏振光学、光纤传感与光电信号处理。在 Applied Optics、Optics Communications 和光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持、负责和参与承担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高双折射率的光子晶体光纤的保偏特性研究”、“变速旋扭双折射多孔光纤偏振转换特性研究”、“光纤波片的宽带特性和抗温度微扰特性的实验研究”、“复合材料缺陷的压电-光纤混合传感器兰姆波检测方法研究”、“磁光光子晶体慢光干涉型光纤磁场/电流传感器研究”,上海市科委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安全防范嵌入式数字图象码流天线传输系统”、“嵌入式综合媒体数字控制系统”,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宽带光纤波片和集成光纤光路技术及其在通信与传感系统中的应用”等。目前参与承担有关特种光纤与超声无损检测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横向技术开发项目各两项。联系方式:021-69982739 E-Mail: zdshishu.edu.cn网址:http:/www.ci.shu.edu.cn/shizd.htm杨雪霞 (女)教授,博士。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输能技术、毫米波天线与电路和计算电磁学。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 IEEE 高级会员,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主持完成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 1 项,总装 863项目 4 项,国家科技部 863 子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上海市教委项目、华为等企业预研项目 9 项,出版专著 1 部,主编教材 1 部,授权发明专利 5 项。是 IEEE Trans. AP, IEEE AWPL, IEEE Trans. MTT, IEEE MWCL,电子与信息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在以上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190 余篇,其中被 SCI 检索论文 60 余篇。目前承担国防科工局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华为等企业研发项目 2 项。联系方式:021-66136292;E-mail:yang.xxshu.edu.cn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网址:http:/www.ci.shu.edu.cn/yangxx.htm杨广立 (男)教授,博士。专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5G 通信天线和射频前端,微波传感和成像。2005 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之后在美国摩托罗拉等公司从事现代天线和射频电路技术研究和产品预研工作。2014年加入上海大学以后,建立天线暗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分别在 4G 和 5G 通信天线、射频电路和 MIMO 系统,民用雷达传感和成像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到目前为止,申请美国和中国专利 21 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 100 余篇, 研究成果获得 IEEE iWAT 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上海市陈嘉庚发明奖、全国研究生电子竞赛一等奖等,是国际多家著名刊物如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等的审稿人。目前承担华为、ECT、3M 等国内外企业前沿技术合作课题。联系方式:021-66136291, E-mail:guangli.yangshu.edu.cn网址:http:/blog.lehu.shu.edu.cn/guangliyang/谢亚楠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遥感信号获取与处理,传感器射频前端设计。上海市科委遥感与导航定位组专家,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常务理事。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主持完成总装备部和总参谋部国家级项目 3 项、前国防科工委项目 2 项。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完成上海市科委创新项目 4 项。主编博士生教材 1 部,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7 项。目前承担的课题有上海市气象局攻关项目“基于误差分析的遥感通道组优选方法”和“区域碳分布与植被净生产力反演与验证”等。联系方式 E-Mail: yxieshu.edu.cn网址:http:/scie.shu.edu.cn/Portals/264/xieyn.htmNicholas Buris (男) professor, authorized to supervise Ph.D. students. Main area of research: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rofessor Buris joined the Shanghai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December 2017. Before joining SHU, prof. Buris held several positions including, president of his own consulting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company, Lab manager and director of a wireless program at Motorolas corporate research organizatio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nd summer faculty at the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Professor Buris current area of research at SHU focuses on various cross layer aspects of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particular, he is interested in how to optimize physical design such as antennas and rf in 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order to enable the highest information throughput possible in wireless systems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MIMO) schemes. He is also interested in smart and machine learning based algorithms that utiliz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s in order to enable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and increase the Spectrum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ireless network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45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apers and has 7 issued patents. He is a fellow of the IEEE and has in the past served as a Distinguished lecturer of the IEEE. Over the years,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standards committees on antennas and RF exposure as a member and a chair.email: NEBurisshu.edu.cn肖中银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微波与毫米波电路、超材料与太赫兹器件、平面波导与传感技术。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微波毫米波器件、超材料中太赫兹波的传输及应用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已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 其中 1 篇论文被 ESI 数据库收录为高被引论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 Optics Express、Applied Physics Express、Plasmonics、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Optics 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 Letters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申请发明专利5 项,已授权 2 项。目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 1 项。联系方式 E-mail:zhyxiaoshu.edu.cn网址:http:/www.ci.shu.edu.cn/zhyxiao.htm肖诗逸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电磁超材料(metamaterials)、纳米光子学(nanophotonics),重点研究亚波长尺度内电磁波与人工微纳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实现电磁波的传播、相位和偏振特性等进行自由调控。应用方向:太赫兹天线与波功能器件,红外光探测器,电磁功能天线罩等。共发表论文 40 多篇,其中包含 1篇 Nature Materials,1 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1 篇 Nanophotonics 等,论文共被引用 2000 余次。其中,发表在 Nature Materials 上的论文是电磁超表面领域的奠基性论文之一。国际合作方面与伯明翰大学、丹麦科学技术大学等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获 2014 年度 “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2012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等奖项。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若干。联系方式:phxiaoshu.edu.cn 和 13764531863周永金 (男),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表面等离激元超构材料、毫米波太赫兹功能器件、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等。2012 年以来 2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次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主持 2 项教育部课题、5 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课题、若干企事业横向课题。近 10 年来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 收录国际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 Optics Express 等)论文 30 篇。IEEE 会员,OSA 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联系方式:021-66136293 E-mail: yjzhoushu.edu.cn林 敏 (男),教授,无线通信及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专家。 2004 年至 2008 年,在日本 OKI 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和设计经理,成功完成 ETC、WiFi、UWB 等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量产工作。2008 年至 2012 年,回国担任苏州灵芯微电子公司联合创始人和CTO,领导团队成功研发出 GPS,GPS/BD 双模双通道,WiFi 等 RF 及 SoC 芯片。其中,GPS 芯片和 WiFi 芯片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水准,并被国内整机系统厂商及平台芯片厂商采用。2012 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被聘为研究员和博导。长期致力于模拟、射频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在十余年的研究和工作经历中,林敏教授在片上无源器件的全局优化、低噪声高线性度射频前端设计、全集成低噪声频率综合器设计以及宽带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做出了性能优异的产业化的技术成果。2012 年后,林敏教授专注于 PDSOI 高可靠集成电路工艺设计平台的研发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及国家 SOI 重大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近年来,林敏教授在代表世界高可靠集成电路研究和定制类集成电路设计国际一流水平的国际会议 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 Conference(CICC)及 IEEE NSREC 上,在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研究领域国际一流水平的期刊 IEEE Transaction on Nuclear Science 上陆续发表论文多篇,累计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林敏教授有学术专著一本已出版。 联系方式:mlin99shu.edu.cn张金艺 (男)研究员,博导(博士),高校任教 32 年,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伴随型机器人技术、智慧路灯与物联网技术、纳米级 SoC/NoC 高可靠性研究。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技术预见专家;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十二五”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组成员;上海市经信委与市科委的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协、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法律技术鉴定专家;还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半导体学报、复旦大学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和上海大学等 EI 源刊或学术期刊的论文审稿专家。科技成果:2001 年至今主持完成国家 863 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 AM 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 30 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90 篇余篇,出版教材 2 本;申请及授权各类专利 40 余项;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目前正主持开展的项目有:“深空测控通信中软件无线电应用开发与验证”、“集群分布式智慧型 LED 照明组网系统”项目、“VR 运行空间多维复合参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3 1367 6544数动态捕获与处理系统”等。联系方式: E-mail:zhangjinyishu.edu.cn李喜峰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薄膜电子器件与传感器件。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真空学会常务理事,真空电子与显示专委会主任,获上海真空学会“青年创新奖”,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申请发明专利 46 项,授权发明专利 19 项。联系方式:021-56334778;Email:lixifengshu.edu.cn贾连希 (男),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硅光子学,重点研究项目包括基于 CMOS 工艺的硅光子器件加工,硅光子加工平台的工艺设计工具包开发,硅光子器件开发包括高速光通信器件以及激光雷达等,拥有公司内部专有技术(knowhow)11 项,专利 9 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共 60 篇,其中 SCI 收录 40 篇,h 指数 13。兼任上海微工业技术研究院硅光子研发总监。目前又一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在研。联系方式:Larry.Jiasitrigroup.com刘宇浩 (男),总监。主要研究领域:射频微机电系统,射频声学滤波器,射频集成电路和射频前端系统架构等。近五年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和IEEE 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 等微波射频领域顶级杂志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17 篇,曾于 2014 年获得国际 IEEE Wamicon 会议最佳会议论文奖,在 IEEE Access 杂志担任副主编(SCI 源),主持射频滤波器方向的评审工作,并且同时兼任TMTT,MWCL,JMEMS 和 JMM 等杂志的编委,拥有美国专利 6 项,国际专利 5 项,曾在Skyworks Solutions 等国际知名射频前端公司工作,具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联系方式:yuhao.liusitrigroup.com. 电话:18192198309姚镭 (男),总监。研究领域:高性能模拟 IC 设计。重点研究方向为微弱信号处理、高压(10-200V)驱动和生物电信号处理。2010 年至 2018 年于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任资深研究员、研究组 PI,具有 10 余年模拟 IC 设计经验,为模拟 IC 设计领域资深专家。发表论文 30 余篇,拥有 3 项美国专利。联系方式:lei.yaositrigroup.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