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古代文学.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湖南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湖南大学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 11人,其中教授 6人,博士生导师 5人,副教授 2人,有 9人具有博士学位,2 人具有硕士学位。从 2000年至今,共出版学术专著和整理古籍 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篇,承担国家和国务院部委课题 8项、省部级课题 10余项。本学科已经形成三个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一、辞赋与先唐文学研究。辞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起源于先秦,成熟并兴盛于汉魏六朝,与先唐各体文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方向主要研究先唐辞赋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兼及这一时期的诗歌、散文等各类文学体裁,特别致力于探讨先唐辞赋与七言诗、哀吊类韵文、乐府诗、骈文、词等文体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本方向学术带头人郭建勋教授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辞赋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研究会副会长,多次应邀前往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和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专著先唐辞赋研究、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辞赋文体研究等,及数十篇学术论文,立足于已有的研究平台,对前人未曾重视或较少论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骚体文学”的概念及其内涵。在他的带领下,研究组成员以辞赋研究为中心,全面探讨楚辞的文体特征及其文体学意义,系统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梳理楚辞在形制、句式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韵文文体的影响,同时以开放性的学术姿态将屈宋以后的楚辞体作品纳入楚辞研究的视野,不断拓展楚辞学的学科视域和学科空间。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四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除此以外,本方向在诗经、庄子和史记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孙海洋教授的史记纵论和有关先唐各体文学的系列论文,对这一时期的散文和诗歌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方向的研究侧重从文体形式和文学发生学的角度去研究先唐时代的各体文学,尤其是辞赋和各体韵文,突破了以往古代文学只重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局限,研究的角度较新;本方向将先唐包括辞赋在内的多种文体进行总体性的研究,并清理纵向的发展线索和横向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一种宏观的、多维度的学术眼光。二、宗教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研究。本方向研究的特点是贯通宗教与文学两大领域,系统考察宗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结方式及其互动共生的具体情状。基本的研究理路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审视中国传统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既注意从宗教的角度探讨古代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渊源和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清理文学理论与宗教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注意从文学的角度反观其宗教的内涵,从而将思想、宗教与文学紧密结合起来,最终目的是为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径。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本方向学术带头人胡遂教授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佛学与文学”的研究,是新时期较早涉及宗教与文学交叉研究的学者之一,其学术专著中国佛学与文学、佛教与晚唐诗,以及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系列论文,侧重研究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相互关系,尤其关注生命感受、生命超越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张松辉教授则侧重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其专著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三维人生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及相关论文,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道家、道教与历代中国文人、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少富有创新意义的看法,如说老子二十章为楚辞雏形,宋玉为道家文人,五、七言诗最早起源于道家,沧浪歌的初创权属于文子,列子中有中国最早的小说,中国第一篇招安小说为盗跖等,诸如此类的观点皆能言之成理,且发前人所未发。本方向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在于:首先,它对文学、宗教两个领域的深入研究都具有促进作用,因为不了解宗教,就难以真正理解作家的思想及其作品的风格,而通过宗教对文学影响的研究,又可以进一步认识宗教在文化史和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其次,它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些难题的解决,例如山水诗、七言诗的起源,王维、苏东坡诗词艺术风格的形成等,不从宗教入手,几乎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认识;第三,它对于开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宗教的引入,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增加了一个新的维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度,从而也就增加了这门学科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三、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学文献研究。古代文学作为传统“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向来彼此交融,难以截然区分。而中国古代的文学文献,乃是古代文学的载体。因此,对古代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爬梳,对古代文献进行细致的校勘、著录和诠释,也就成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项必要和基础性的工作。本方向正是立足于古代文学与上述多种学科的交汇点上,构筑自己独具的研究特色。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刘再华教授长期致力于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学的研究,其专著近代经学与文学依据经学思想的分野考察近代文学和文论,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近代的文学现象,体现出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李清良教授的中国阐释学全面梳理了自先秦以来的中国阐释传统与理论,从阐释学的角度进行古代文学的研究。郭建勋教授和张松辉教授则积极参与了台湾三民书局旨在“振兴国学”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分别出版了新译易经读本、新译尚书读本和新译冲虚至德真经、新译妙法莲华经、新译杜牧诗文集、新译无能子读本、新译坐忘论读本等著作,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方向特别注重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一是古代学术思想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其二是基本的古代文学文献整理。这些研究都是在原始材料和文本基础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探讨或整理。本方向的研究,对于奠定古代文学研究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的文献基础,对于了解古代学术思想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对于继承、弘扬和普及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学科主要成员:郭建勋,男,1954 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辞赋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首批学科带头人,中国韵文学刊编委、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主要研究辞赋与汉魏六朝文学以及中国古代韵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辞赋文体研究”。已出版专著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辞赋文体研究(中华书局 2007年版)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辞赋通史”。胡遂,女,1956 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诗词,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佛教与中国文化心路历程研究”。已出版专著中国佛学与文学(岳麓书社 1998年版)、佛教与晚唐诗(东方出版社 2005年版)等。孙海洋,男,1951 年生,文学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和湖湘古近代文学。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张松辉,男,1952 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李清良,男,1970 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西阐释思想史。已出版专著:中国阐释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中国文论思辨思维 (岳麓书社 2001年版)等。刘再华,男,1966 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元明清文学。已出版专著近代经学与文学(东方出版社 2004年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李慈铭评传。陈冠梅,女,1975 年生,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已出版专著杜本及谷音研究(东方出版社 2007年版)。牛海蓉,女,1974 年生,文学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唐宋金元文学。已出版专著:元初宋金遗民词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现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金元赋史”。吕特,男,1976 年生,文学硕士,主要研究元明清文学。唐志远,男,1982 年生,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傅湘龙,男,1981 年生,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明清文化思潮与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