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电影艺术的影像 构图 景别 角度 运动 照明 色彩 电影是每秒钟 24 格的真相,从以上六个方面我们将了解每一帧画面的真相。 电影艺术的声音 语言 音响 音乐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 ,即“影像” ,然后是“听” ,即“声音” 。 电影艺术的剪辑 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 影像剪辑的几个术语 连接镜头与穿插镜头 假想轴线与反打 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 镜头尺数与剪辑调子 景别的变化与“蒙太奇句子” 影像剪辑中镜头的选择 剪辑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剪辑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创作中的剪辑处理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2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影像 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林格伦讲: “一个镜头的结构要受无数因素的支配,不过这些因素总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项目: 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运动和形式;第二是摄影机和主要形象的相对运动和位置;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 波布克讲: 、胶片本身各种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征; 、构图在一个画面内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 、照明每一个场面的照明性质和质量。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 、构图 、景别 、角度 、运动 、照明 、色彩 (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 “电影影像的构图 ”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3个画格中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其实它当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 )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4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 “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 “画格 ”。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 24 格) 。 本节我们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 画格的构图 。 “画格 ”构图的理论上的探讨,如画格的写实性、表意性、隐喻象征意义、符号学意义等,这是理论家的命题。我们不在这里探讨,大家有兴趣可看巴赞、爱森斯坦、米特吕、克拉考尔等人的著作。这里,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讨论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好构图元素。 我认为: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 “构图 ”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 美学原则 ; 主题服务原则 ; 变化原则 。其中, “美学原则 ”、 “主题服务原则 ”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 “变化原则 ”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一、 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5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 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 青山, 绿水, 鲜花, 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 即“拍什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出来之后,看起来好看。 “怎么拍?”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等等。这是一门专门的摄影构图的学问。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细讲(光线、色彩我们后面讲) 。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 (解释)主体与陪体: 一个画格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它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如何区分主体和陪体: 、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 从创作角度讲,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主体不要居中 美术、绘画中有“黄金分割原则”,这是画家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6经验。 “黄金分割原则”即: 近似值: ; ; 、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如在低调的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暗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亮色调;在高调场面中,三分之二应该是亮色调,三分之一应该是暗色调。 (其实都是从“黄金分割原则”派生出来的。 ) 、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这就是说,主体不能在画格中显得空空荡荡。 、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7、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影响画格构图形式美还有许多因素,如景别、角度、照明、色彩等等。这些内容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讨论。 二、主题服务原则 在一部影片当中, 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 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 构图如何为主题服务: 、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十字小溪 金色的池塘 黄土地 、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构图内容不美: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蠕动的蛆; 泥之河中的臭水沟。 、构图形式不美: 黄土地 、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主题不符,甚至妨碍了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我们必须忍痛割爱,就象罗丹砍毅然砍去“巴尔扎克”的手。 三、变化原则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8以上两点“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一部影片中的单个具体的画格的构图而言的。那么,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的画格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化原则”。 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下面我们所讲的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 、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9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思考题:、如何划分景别? 、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 、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 、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 一、景别的划分 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 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 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 电影学院苏牧老师讲视听语言 10二、远景 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作用: 1、介绍环境。 2、抒情。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 我认为作用如下: 1、常规电影:电影的开头起始于远景。电影的结尾收结于远景。 2、远景的契机: 例子: 鸟人第二次飞翔 3、远景的“魂儿”与张力: 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显得单调而呆板;同时,好的远景也不应为抒情而抒情,象个嗲声嗲气的造作的女孩。好的远景应该是浑然的,它既有介绍又有抒情;好的远景应该是有“魂儿”的。 例子: 阿拉伯的劳伦斯 : 作用: 、表现沙漠的美 、沙漠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